简谈现代教学媒体与应用舒城二中郭旭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出现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没有教学技术的发展,就谈不上教学媒体的发展与应用,所以,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教学媒体应用的前提与技术支撑,而教学媒体是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教学媒体简单的说是指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传递教学内容的媒介。
它往往通过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表现出来。
下面就现代教学媒体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媒体的概念与分类(一)教学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1、按时代不同,可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1)传统媒体通常指在传统的教学阶段使用的媒体,如语言、书本、黑板、挂图、模型、实物等。
这些又被称为第一代媒体。
(2)现代媒体一般是指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媒体。
例如,收音机、录音机、幻灯机、相机、视频展台、投影仪、电视、摄像机、录像机等独立的媒体,还包括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格教室等集成的教学系统。
这些又被称为第二代媒体。
2、按介质不同,分为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1)印刷媒体是指使用印刷技术制作的媒体,如书本、挂图、报纸、杂志等(2)电子媒体通常是指使用电磁信号来存储、传播的媒体,如录音机、数码相机、视频展台、投影仪等(3)数字媒体指采用数字信号传递信息的媒体,如数码相机、数字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室、数字电视系统等。
这些媒体也被称为第三代媒体。
二、以视听媒体为代表的教学媒体的应用优势(一)视听媒体成为教学媒体的主要代表视听媒体是集听觉媒体和视觉媒体的功能于一身,通过声、画并茂的视觉图像,生动、直观地传递教育教学信息,易于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频率最高,从而成为教学媒体的主要代表。
常用的视听媒体设备有: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电子白板、投影、数字电视系统等设备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
(二)视听媒体的应用优势视听媒体因其媒体属性的不同,可以在教学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而其共通性则是可以用来增进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在教学中,利用视听媒体可以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和简单化,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看得见或看得清,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深刻理解较抽象和较复杂的教材,利用视听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便于学习者直观接受不能亲眼所见的知识,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动性、趣味性和变化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问题的感知、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同时,视听媒体让教育资源实现了共享。
多地建设的“传递课堂”,即在城区学校设主讲教室,在乡村学校设听课教室,实现一名教师授课、多地同步听课,师生之间可以即时提问和解答,带动了农村教育技术的发展及教育质量的提高。
尤其解决了长期困扰乡村学校和教学点音、体、美和英语专业教师不足的难题。
提升了乡村素质教育水平。
受到乡村学校,尤其是教学点师生的欢迎。
视听媒体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不受时空限制,擅长于声画结合、形象直观地表达教学内容。
常采用的有讲授、图解、表演、演示等几种类型,应用于主体式教学、补充教学、示范教学、个别化教学等场合。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育者的教学负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媒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过度依赖教学媒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存在着上课就是一直利用互联网放优秀的直播视频,老师的职责就是守在教室里,维护课堂秩序,从来不讲课,就是图省事的现象。
或者,从网上下载优秀的ppt,一上课就开始播放优秀地幻灯片,一直到下课时间,所有的幻灯片播放结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
这种名曰“共享资源”的教学方式没有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也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更没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要么课堂上就是看着屏幕里的学生回答问题,而现实中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实际上也听不出什么名堂。
或者就是看着老师不停的翻动幻灯片,一页接一页,知识就是一闪而过的影像,在学生的头脑中停留的时间很短,压根没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因此,学生知识掌握的质与量都得不到保证。
教育最讲究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把别人上的课完全照搬过来肯定不行,没有互动就更达不到教学效果,没有学生的思考质疑,知识就不能被学生消化吸收与应用。
所有信息技术手段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进行,否则很可能造成课程同步了,但学生不同步的结果。
那么,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教学的优势。
教育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互动和共鸣。
在没有技术支持的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学更加依赖教师的讲授,更多的是教师将自己消化吸收的知识,再加以自己的创新再传递给学生。
学生学到的是经过精深加工的科学知识。
而现在光靠一块屏幕,既不能够全面准确的传递知识,也缺少了对现成知识的再加工和主体化的过程,更不能够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思想情感交流。
尤其是不少乡村学校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平时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老师和同学,如果淡化人际交流,只留下冷冰冰的一块屏幕,这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
任何东西都具有两面性,教育技术也不例外。
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努力克服其中的不足及应用当中出现的问题。
四、合理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一)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就是为了突破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在选择教学媒体时,必须首先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从较大范围来说,人文类学科和理工类学科选择的教学媒体就不同。
人文类学科像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听觉媒体使用的次数较多。
如收音机、语言复读机、语音教室、无线或有线广播系统等。
因为人文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形象性、生动性较强,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写作能力等,以及形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
而听觉媒体在语言、语音教学和渲染情感气氛方面正好契合该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而理工类学科像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视觉媒体的使用频率较高。
因为这些学科主要以抽象性的理论知识为主。
像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物理中的模型、化学中的反应式等都需要通过视觉媒体去呈现,以便学生能够结合形象直观的表象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
另外,从较小范围来说,每一节课使用什么样的教学媒体,也都应该根据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选择。
(二)坚持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适度高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在使用教学媒体的过程中,作为老师要不间断的观察学生的反应,防止过度关注媒体的进展,而忽视了学生的听课学习情况,结果造成本末倒置。
另一方面,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每个知识点的时候,都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
或询问他们是否有不懂的地方和疑问,或要学生回答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的思维与老师同步,防止教与学的脱节。
尤其在对待教学重难点方面,更要关注学生的反应情况,当他们情绪低落,不能与老师展开互动,学与教脱节的时候,老师这时候就应该改变教学策略了。
可以将重难点进行再分解,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来理解,以降低教学难度。
或者结合图形、图像、案例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结合直观的形象来理解,这样应该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到帮助作用。
再一方面,教学媒体的使用应该是适度的高效的。
教学媒体的使用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等。
所以,教学媒体对教学起的是辅助作用,它受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制约。
在选择、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应紧跟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尽量精简媒体的量,而保证媒体的质,防止无关的媒体干扰学生,使学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上,而不是被过多的教学媒体所吸引,以至偏离了教学目标。
(三)在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同时,应继续发挥传统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询问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对于优等生,可以给他们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克服他们身上骄傲自满的情绪,让他们更加谦虚的去获得知识,探索未知。
对待后进生,教师尤其要与他们多沟通,在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即时发现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学习差距,以及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找到让他们尽快自我提升的方法。
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之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以一颗心去感化另一颗心。
表现在注意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当学生出现情绪低落、情感冷漠时,要主动的去关心他们,以朋友的身份多与他们谈心,以便让他们敞开心扉,使老师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尽量化解他们的消极情绪。
因为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
尤其对于乡村留守儿童来说,教师更要充当好代父母和朋友的角色。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情感上感化他们,以此来弥补他们心理上的情感缺失。
最后,科学的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切不可“强了技术、淡了人情”。
教育有其独特性,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和共鸣,技术手段只能治标,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才是治本之道。
标本兼治才是提升国家教育质量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