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责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公共安全危机严重地威海了社会公共安全,损害到公共利益。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权利的行使着,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以责任制约政府,以责任制约权力,塑造一个讲信用、值得信赖并对自己的各种行政行为或制度设计负责的政府是各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经验总结。
“政府责任”是一种责任形式,它以“人民主权”作为其政治信念,以“法治”治理政务,推崇“负责任的政府”。
作为责任主体,政府对自己的各种行为或制度设计承担相应的责任形式。
一般认为,现代责任政府的责任形式主要包括: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社会责任。
本文或将对这四种责任形式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政治责任
(一)政治责任的定义
所谓政治责任,是指政府制定符合民意的公共政策并推动器实施的职责和没有履行好职责时应承担的政治后果。
政府政治责任的承担是基于其取得政治合法性,从而树立政府权威、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
(二)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所负有的主要政治责任
1.保持社会稳定恢复正常秩序的责任
在公共安全危机得到基本遏制的情况下,政府的主要责任就是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2.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危机蔓延的责任
应急措施是非常规措施,不可能按照现行的行政组织体制和形式发布指令。
应急措施的产生机制主要有二:意识针对常见的各类违纪进行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危机处理预案,防患于未然;二是在危机刚刚发生时,在信息系统反应敏捷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紧急决策,并且迅速部署和传达,控制危机的蔓延。
3.对公共安全危机的后果所负的政治责任
公务人员在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急中失职除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外,也应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有成文或不成文的“高官问责制”。
这种责任一般归入政治责任,既具有领导职务的政府官员,即使在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中对造成的损失没有直接责任,也要承担间接的政治责任。
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履行政治责任,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公众的对话、沟通机制,给予社会知情权。
第二,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预警机制、各类危机预案的准备机制以及危机发生后的政府统一、协调指挥机制,这些均是各级政府重要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三,防患于未然,各级政府应尽可能地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共产品的服务的共给及基础设施投入,为防止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奠定必备的物质基础。
第四,当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公共安全危机发生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应急救援责任,以最快的速度,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基本需求。
二、道德责任
(一)道德责任的定义
政府道德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在形式行政职权时所应承担的道德义务及违反道德义务应承担的后果。
(二)我国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承担的主要道德责任
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道德责任,是指政府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成员在公共安全危机中遭受伤害、损失,政府应对其表示关心、安慰,并助以一定的物质帮助。
我国政
府的道德责任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共同影响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是体现政府“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的有力证明。
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从较多层面上强调了到的因素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权力执行机关的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也必须承担起道德的责任。
从宏观上看,政府要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要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的要正确的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完善的道德规范体系,积极开展诚实守信的道德实践活动,把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在内的、相互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将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基础和保障。
从具体的行为看,在公共安全危机的管理中,政府及其官员应该具有责任感和事业心,应成为社会道德的表率,以自己的行为维护和支持积极而健康的道德风尚。
主要包括:物质上的无偿救助和精神上的抚慰。
三、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
社会责任,是指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和管理及在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责任。
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减少和控制社会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主要社会责任
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药对公众负责,了解、理解、权衡、满足他们的愿望、要求和其他利益,其社会责任主要在于:
1.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危机意识、普及危机之时
政府应该利用自己手中的行政资源对公众进行教育,提高公众对公共安全危机的预防与应变能力。
再危机预防管理中政府必须做到:一是要经常进行危机训练和演习,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树立为机关年;二是要大力普及有关危机之时,让公民掌握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措施与方法,明确个人在危机中的职责。
加强危机的预防训练,提高国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
2.提高社会动员能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
危机发生后,仅靠政府拥有的资源往往不足以应对,需要迅速征用和母鸡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让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政府的就在行为中,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战胜危机。
但是,政府组织社会资源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其行政权力的强制力,而且取决于政府信用能力。
因此,由政府出面构建我国的社会民间救助组织,组建社会医务工作者队伍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法律责任
(一)法律责任的定义
法律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政府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第一,行政责任。
政府行为或制度设计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义务。
第二,民事责任。
政府行为或制度设计违反相关法律给相对人造成了伤害时所应承担的财产上的赔偿和补偿责任。
第三,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最古老的、最严格的法律责任。
(二)我国政府在公共安温泉危机管理中的主要法律责任
从目前我国关于此的立法来看,主要涉及以下法律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规定的相关责任
该法第63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有关责任人,根据情节依法
给予处分。
”
2.政府的侵权赔偿责任
由于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管理不当而对公民造成损害的,理应视为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应得到赔偿。
政府赔偿制度的建立,也是政府取信于民、敢于承认过错、间接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
3.行政补偿责任
考察我国政府对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处理实践,由于其合法或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受害群众的救助,更多的是通过补偿的方式实现的,行政补偿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法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目前国家赔偿法所确立的归责原则来看,行政赔偿制度无法被纳入国家赔偿法中加以规范,而且,我国也没有统一的行政补偿法,所以,要是行政补偿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通过立法加以完善是当务之急。
随着国家立法的不断完善,司法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有法可依,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依法承担责任,真正在法律上做到有权必行,有责必咎,使政府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责任更加合理化、明确化,在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落实政府行政责任的长效机制将会逐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