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南护岸工程监理细则(02版阅)(1)

东南护岸工程监理细则(02版阅)(1)

东南护岸工程监理细则(02版阅)(1)(NH-02版/201010)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第一册东、南护岸工程[ 第二版]编制单位:广州南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项目监理部编制日期: 2 0 10年10 月总监理工程师:一、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拟建的珠澳口岸人工岛位于珠海市拱北湾近岸海域,地理坐标为22°12’31”N,22°34’31”E。

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包括人工岛护岸、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及交通船码头。

形成后的陆域交工标高为+4.8m。

本工程填海面积208.87 万m2,护岸长度6079.344m,交通船码头长34.8m。

北标段:北标段主要包括斜坡式东、南护岸1345.625m,半直立式北护岸1551.564m,半直立式西护岸134.750m。

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基处理约17万m2,堆载联合降水预压地基处理约92 万m2,直立式交通船码头(前沿线长34.8m)等。

南标段:南标段主要包括斜坡式东、南护岸1027.332m,斜坡式南护岸1152.370m,半直立式西护岸867.703m,真空联合堆载预压地基处理约10万m2,堆载联合降水预压地基处理约95 万m2。

建设单位:珠海格力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广州南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中交四航局广航局联合体港珠澳大桥珠澳人工岛北标段项目部中交一航局天航局联合体港珠澳大桥珠澳人工岛南标段项目部工程投资: 205238 万元工程总工期:总工期均为36 个月,开工日期暂定为:2009 年12月。

缺陷责任期:工程竣工验收后24 个月。

2、东南护岸结构形式、规模与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方法(方式)东南护岸结构形式地基处理采用大开挖方案。

标高-8.0m 以下边坡坡度为1:3,-8.0m以上边坡坡度为1:5。

回填块石采用1~500kg,其中小于10kg 的块石含量不超过10%。

基槽底宽为23m~39m。

护岸上部堤身为10~100kg 块石,外侧以200~250kg 块石作为人工块体的垫层。

护面块体采用3.0t 的四脚空心方块,坡度为1:2。

堤脚抛设1.5~2t 的棱体块石,棱体顶宽为3m,坡度为1:2。

护底块石顶面高程为-1.0m 和-1.5m 的,块石重量采用600~800kg,厚度为1.28m;顶面高程为-3.0m 的,块石重量采用100~200kg,厚度0.77m。

堤心石后方为二片石(最小厚度不小于0.5m)和混合倒滤层结构(最小厚度不小于0.6m),中间铺设两层400g/m2土工布。

堤顶设置反弧形挡浪墙,堤顶高程为6.65m。

典型断面见图2,图3。

图2 :东南护岸典型断面图图3:南护岸典型断面图3、东南护岸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及主要工程量(1)主要工程量(2)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二、监理控制目标1、质量目标:确保满足合同要求,达到《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合格等级,创国家优质工程。

2、进度目标:确保满足控制性节点工期及总工期要求,项目工期要求36个月。

(1)北标段节点工期:2010年02月24日~2011年08月28日;(2)南标段节点工期:2010年03月10日~2012年07月31日。

3、投资目标::严格审查设计变更的经济性,严把计量支付关,切实有效地控制工程投资,力争合同费用不超过中标合同总价、整个监理标段投资不超过概算相应部分。

4、安全管理目标: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和其他重大事故。

三、编制依据1、《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施工监理合同》;2、《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施工合同》;3、《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施工施工图设计》;4、《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标准和要求》;5、业主批准的《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业主审批的《监理规划》、监理审批的各分项(专业)工程施工方案;7、《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交水发汇2000]648号;8、《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及相关规范等相关规范、标准。

四、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监理实施细则(一)、基槽开挖质量监理实施细则1、基槽结构型式与挖泥工程量(1)基槽开挖范围及开挖平面图,见图1、图2.图1图2 (2)护岸开挖设计断面、典型断面,见图3、图4。

图3 南护岸断面1-1 3-323~39m-13.42~-18.89m 东护岸基槽断面图东护岸基槽平面图:3:5:5:3原泥面图4 挖泥典型设计平面图、断面图(3)工程量南标段基槽开挖包括东、南护岸两段,基槽挖泥192.84万m 3。

北标段挖泥项目主要包括东、南护岸基槽开挖,挖泥总方量约为127.05万m ³。

泥土外抛至黄茅岛抛泥区。

2、技术要求与验收标准(1)技术要求1)基槽开挖平均超深不大于0.8m,每边平均超宽不大于2.0m;基槽边坡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2)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土质进行核对,槽底土质应是杂色粘土~粉质粘土或杂色砂土。

当基槽底含水率小于150%或重度大于12.6KN/m3的回淤沉积物厚度大于0.3m 时,应清淤。

3)水下基槽边坡开挖后应及时抛填,防止回淤。

基槽挖泥要控制挖泥厚度,特别是在边坡和基槽阶梯处加强测探,防止超挖和欠挖。

分段开挖的基槽至少有3m 的搭接长度,防止施工回淤。

(2)验收标准1)工程质量及其检验必须符合《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257-2008)中基槽开挖和岸坡开挖部分的要求。

2)挖泥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方法必须满足《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J257-2008)中基槽开挖岸坡开挖部分的要求。

3)东、南护岸的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对土质进行核对,以确保清除所有的淤泥。

只有槽底土质呈现为杂色粘土~粉质粘土或杂色砂土后才被认为符合技术要求。

4)检验次数是基槽每分段内5~10m检查一个断面,检验方法为取土样与设计要求核对。

3、施工条件3.1主要自然条件(1)本工程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2)设计水位(1985年国家高程)100年一遇高潮位:+3.47m50年一遇高潮位:+3.26m设计高水位: +1.65m(高潮累积频率10%)设计低水位: -0.78m(低潮累积频率90%)50年一遇低潮位:-1.44m(3)地形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场地海底面比较平坦,由西向东微倾斜,标高在-2.0m~-3.0m(1985年国家高程)。

(4)地质条件地层主要由第四纪覆盖层(地层代号①~⑥)、残积土(地层代号⑦)和风化花岗岩(地层代号⑧~⑪)组成。

覆盖层中的①淤泥层为海相沉积地层,遍布全探区,平均厚度10米左右,层中夹有流泥等透镜体或流泥不连续分布,无明显的单元土体划分的界限,局部夹有砂层或底部呈淤泥质土,该层含水率大于70%,强度低,高压缩性。

②层为陆相沉积,几乎遍布全区,位于①淤泥层之下的粘性土,褐黄等色,可塑为主,局部揭露有松散~稍密的砂层,该层厚薄兼有,含水率一般在30%左右,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

③及⑤层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以粘性土为主;④及⑥层为海陆地层,主要由粘性土及砂层组成,分别位于③及⑤层之下。

见图5、图6.图5:地质断面(基槽1段纵断面)图6:地质断面(基槽1段横断面)3.2 现场施工条件1、本工程开挖土层主要为淤泥、即覆盖层中的①淤泥层,原泥面标高约为-3.2m,最大开挖深度为-18.89m;采用8~10m³抓斗挖泥船一般开挖深度为18m,最大挖深25m,完全满足本工程最大挖深需要。

2、开挖的土层采用外抛处理方式,卸泥点在黄茅岛淤泥倾泻区,距本工程约40km,属外海区域,风浪较大;沿途水深从-4.3m~-12.3m不等;运输泥驳拟采用抗风浪能力强的1000m3运输泥驳;3、施工水域泥面标高约-3.2m,距离九洲港航道外侧水深约-4.3m,施工前需要对水上施工通道进行开挖。

4、主要施工工艺4.1 施工平面布置及施工顺序(1)施工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2)施工顺序:南标段分三大段分别作业施工,北标段分两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根据总体工程的流水作业要求,基槽采取分区、分段施工,作业段内先分层施工,逐层加深,最后一层一次成槽,保证与抛石形成合理步段,形成流水作业。

4.2 主要施工设备与工艺流程(1)测量定位根据基槽开挖平面布置图在基槽开挖的起止断面、里程、转向点、工程边界线、边坡线、挖槽边线和中线等采用水上安放浮标进行标定,达到粗定位水面施工船舶作用,然后采用GPS定位系统进行挖泥船舶的精确定位。

(2)深度控制施工船舶配置遥报仪,船上测量工随时掌握当时水位,挖泥操作人员则根据当时水位及船上的挖深指示仪表控制挖泥,船上的测量工随时用测深水砣校核挖深,对所开挖的深度随时进行修正,使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3)高程测量水下高程测量使用RTK-DGPS与数字化测深系统相组合的水下高程测量船,进行挖前测量和挖后效果测量,绘制2.0×2.0m测点地形图,5m一个断面地形图及相关断面资料,实时提供施工使用。

(4)挖泥船设备挖泥船的选配原则是基于对土质、泥层厚度、挖深、工程量、工期、自然条件、疏浚深度、泥土处理方法、施工船舶性能等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的。

挖泥船施工工艺如图7所示。

详细船机配置见施工方案。

抓斗泥驳抓斗船前锚尾锚图7 挖泥船作业工艺示意图(5)分条分层开挖挖泥分段进行施工,每段长度取50m ,分段开挖的基槽至少有3m 的搭接长度,防止漏挖、回淤。

每区段的挖泥施工采用平面上分条,立面上分层开挖的形式进行。

分条的宽度根据船体的宽度确定,每条宽度约为15~16m ,条与条间重叠2m 。

分层厚度按2m 控制(不到2m 按设计高程加超深控制开挖)。

开挖时挖泥司机根据船上的测深仪器控制开挖深度,测量工用测深水铊进行校核,每挖完一个斗位,即向前移,每挖完一条船位,即移往另一船位开挖。

挖泥船移船时,要准确定位,控制移船前进的距离,以免造成漏挖。

整个区段第一层淤泥开挖完成后再进行第二层的开挖,即沿着与护岸前沿线平行的方向循环往复施工。

分条分层开挖示意图8、图9,挖泥船平面布置示意图10如下所示。

原泥面底标高-12.29~-18.892m2m 2m 2m 2m 2m图8 分层开挖示意图图9 分条开挖示意图图10 挖泥船平面布置示意图(6)边坡控制按设计坡度分台阶施工,按照“下超上欠,超欠平衡”的原则进行开挖,达到边坡设计要求并有效控制超开挖量,开挖槽面不留浅点。

使用船载导航、定位、定点、定深电子控制系统控制平面位置及开挖深度。

边坡阶梯开挖如下图11所示:图11 边坡阶梯开挖示意图(7)施工过程记录开挖过程中做好开挖部位高程的记录,避免重挖和漏挖;做好挖泥记录,特别对地质的变化的记录,对照施工设计图纸的地质情况,看是否基本相符,如挖到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研究下一步的处理方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