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遥感期末试卷知识重点

遥感期末试卷知识重点

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瑞利散射(分子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引起。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大气颗粒对可见光,距离地面9-10km ,电磁波长小于1um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小水滴和气溶胶引起。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米氏散射在光线前进方向比向后方的散射更强。

(云雾对红外的散射、潮湿天气;距地面0-5km ,电磁波长集中在0.76-15um )瑞利散射——分子散射发生条件:当微粒直径 D<<电磁波波长入散射效应(规律):散射系数丫 *( 1/入4 )短波强于长波米氏散射:主要大气中固态微粒引起发生条件:当微粒直径 D ~电磁波波长入散射效应(规律):散射系数丫 *( 1/入2 )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主动遥感,遥感器发射人工探测信号,到达目标后信号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从而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

如,夜晚拍照通常要在相机上装闪光灯。

主要是“微波遥感” .被动遥感:遥感本身并不发射任何人工探测信号,只是被动接收来自于目标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性质、数量、空间位置等特征进行识别的遥感方式。

“无源遥感” ,如中午拍照。

电磁波谱与大气窗口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长短顺序将各种电磁波依次排列而制成的一张图表,从左到右按波长增加排列为:宇宙射线— r 射线— X 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微波—无线电波和工业用波大气窗口 :是指在大气中传播受到衰减作用较轻因而透射率较高的电磁波段加色法与减色法加色法 :用于物理学、计算机中颜色合成 .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到新颜色的方法,就成为加色法。

减色法 :常用于颜料色混合、印刷出版业 .是指颜料吸收了白光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原色将剩余色光反射出来而获得新颜色的方法。

减色法三原色:黄、品红、青。

影像解译与直接解译标志遥感图像解译:根据遥感图像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及其对应目标的特点进行推理和判断将目标识别出来,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工作就称为遥感图像解译(判读). 直接解译标志:能在遥感影像上直接看到可供判读的影像特征,如形状、大小、阴影、纹理、色调等 .遥感图像的光谱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段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

即选用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三者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就越好。

光谱分辨率越高,越容易捕捉到各种物质特征波长的微小差异,便于找到那些识别不同地物类型的” 诊断波谱“。

所以高光谱遥感就有利于探测目标物之间波谱特征的细微差异,光谱分辨率越高,描述每个像元的特征向量维度就越高,高光谱遥感数据的维度就越高。

光谱分辨率的选取要以研究地物的波谱特征为基础。

时间分辨率:指遥感器重复覆盖同一地区的频率或时间间隔的长短,时间间隔越短,则说 明。

时间分辨率越高。

主要由遥感平台的回归周期来决定。

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 :中心投影:所有的投影光线都交于一点所形成的投影 垂直投影:所有投影光线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投影面RVI 与 NDVINIR 代表近红外,R 代表红光。

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 . 无监分类与有监分类 :无监分类:在对研究区不了解的情况下,只是依据每一类型地物所具有的相似性(类似度),把反映各类型地物特征值的分布按相似分割和概率统计理论将各像元归并成不同的空间集 群,然后结合地面实地调查来确定各集群的地物类型从而达到识别分类目的的分类方法 •其数学基础是: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有监分类:利用对研究区已有类别的先验知识从遥感图像上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 样本,据此估计出各类别的统计特征参数(主要是指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进而建立判别函 数,然后利用判别函数实现对待分类像元进行分类的方法。

有监分类的数学基础:多元统 计的判别分析• 遥感图像的辐射分辨率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指遥感器所能识别的地物间最小辐射度差,辐射度差越小,则说明该传感器越灵敏,这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生产厂家的技术水平。

辐射分辨率越高,则遥感图像中每个像元 存储时所需要的字节数就越多,目标间能被区分开来的可能性就越大,图像质量就越高。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实际面积的大小,通常有 3种表示方法:像元线对数瞬时视场 植被的红边效应地物的反射波谱“植被的陡坡效应 -红边效应”植被在绿光有一反射小峰在近红外有一反射 高峰,是其3到5倍.植物反射光谱从洪波段的低反射迅速过渡到近红外的高反射的那段光谱区域,通过其拐点 所处的波长位置和斜率等参数来定量描述,是植物反射光谱曲线最典型的特征。

二、简答题狭义的遥感的定义是什么?其 4大物质组成要素分别是?狭义:利用飞机、人造卫星或其它飞行器作运载工具,主要以电磁波为媒介,通过多种传 感器用非接触式的方式获取远距离目标和现象的信号,进而推求其位置、属性及数量等信 息的的一种科学与艺术相容的技术手段。

狭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 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RVI:比值植被指数 RVI 豐匸或RVIDNNIR R式中:DN 表示像元点的数字化值,p 为地表反射率,NDVIDN NIR D N R 或 NDVINIR R NDVI: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 NIRRNDVI 被认为是监测地区或全球植对象传感器信息传播媒介遥感平台植被遥感中常用的比值植被指数 RVI 定义是? 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NDVI 定义为?他们各自效应是什么?DN NIR ,、L-・,, NIRRVI _______ 或 RVI _______DN R R比值植被指数:效应:(1)消除地形起伏产生的阴影的影响(2)提高与地面实测生物物理参数的相关性——生物物理建模NDVIDN NIR DN R或 NDVINIR RDN NIR DN RNIR R效应:(1) NDVI 是植被生长状态及植被覆盖度的最佳指示因子。

许多研究表明, NDVI 与 LAI 、绿色生物量 NPP 、植被覆盖度、光合作用等植被参数有关,因此 NDVI 被认为是监测地区或全球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效指标(2) NDVI 经比值处理,可以部分消除与太阳高度角、卫星观测角、地形、云 /阴影 和大气条件有关的辐照度条件变化(大气程辐射)的影响(3) 对于陆地表面的主要覆盖而言,云、水、雪在可见光波段比近红外波段有较高 的反射作用,其 NDVI<0 ;岩石、裸土在两波段上有相似的反射作用,其 NDVI 接近于0;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其NDVI>0且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大(4) NDVI 的局限性:NDVI 增强了近红外与红色通道反射率的对比度,它是近红外 与红光比值的非线性拉伸,其结果是增强了低值部分,抑制了高值部分,结果导致了 对高植被区较低的敏感性(饱和效应)。

遥感影像判读的常用 8个判读标志分别是? 影像色调颜色形状大小纹理图形或图案阴影立体外貌 阴影,位置,纹理,大小,色调,颜色,图型,形状。

图像增强处理中,指数变换、对数变换及高斯变换各自的效应是什么?差异。

度像兀间的亮度差异。

遥感图像的几何校正的定义?目的?其两个重要环节分别是什么?几何校正的概念:指采用特定的数学变换方程消除图像中的几何变形,产生一幅符合某种地 图投影或图形表达要求的新图像的技术过程,就称为图像的几何校正。

目的:就是要纠正这些系统及非系统因素引起的图像变形,从而实现与标准图像或地形图(我们认为地形图的几何位置是准确的,尽管地形图也存在一定的变形, 但只要在一定的容差范围内就可以接受)的几何整合。

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实现像元的坐标变换,即将畸变图像坐标转换成标准图像空间(主要是 地图空间)坐标,难点在于"转换模型”如何确定与求解。

二是坐标变换后实现像元值的 重采样。

什么是米氏散射与瑞利散射?两者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瑞利散射(分子散射)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 原子和分指数变换 Z Be" C效应:压缩低亮度像兀间的亮度差异, 扩展咼亮度像兀间的亮度差异。

对数变换:ZBLg (AZ )C效应:扩展低亮度像兀间亮度差异,抑制咼亮度像兀间亮度Z高斯变换:效应:压缩低亮度和咼亮度像兀间的亮度差异,扩展中间亮Z 2子引起。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大气颗粒对可见光,距离地面 9-10km ,电磁波长小于 1um )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主要由大气中的烟尘、小水滴和气溶胶引起。

散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

米氏散射在光线前进方向比向后方的散射更强。

(云雾对红外的散射、潮湿天气;距地面0-5km ,电磁波长集中在 0.76- 15um )差异:瑞利散射主要发生在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米氏散射发生在近紫外 ~ 红外波段,但在红外波段米氏散射的影响超过瑞利散射。

遥感图像处理中常用比值法来处理图像,它的主要效应是什么?请举例详细说明不会何为影像解译?何为直接解译标志?影像上有哪些常用的解译标志?遥感图像解译:根据遥感图像所提供的影像特征及其对应目标的特点进行推理和判断将目标识别出来,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工作就称为遥感图像解译(判读)。

直接解译标志:能在遥感影像上直接看到可供判读的影像特征称为直接判读标志,如形状、大小、阴影、纹理、色调等。

常用解译标志 :1,色调与颜色指地物反射、辐射电磁波的性质和能量强弱在影像上的表现说明两点: a 解译者必须了解该解译图像中影像色调的支配因素.如可见光和近红外图像均反映地物“反射”波谱特征的差异,涉及地物的物质组成、水分含量等;而热红外图像则反映地物“发射”波谱特征的差异,是地物温度差异的记录;雷达图像反映地物后向散射能量的差异,涉及到地物介电常数、表面粗糙程度等物理性质 .b 影像色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了受目标本身的波谱特征因时因地、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外,还受到成像高度、成像时间(光照角度、强度)、遥感器观察角度、成像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色调标志时要特别小心 2,阴影指因倾斜照射,地物自身遮挡光源而造成影像上的暗色调阴影分为本影和投落阴影,前者是地物背光面在影像上呈现的暗色调构像,有助于获得目标的立体感;后者是地物背光方向地物投射到地面的暗斑在影像上的构像,它反映地物的侧面形态,可以根据侧影的长度及照射角度反算地物的高度,但是,因为阴影的遮盖会掩盖一些信息,给解译工作带来不便 3,大小指地物长、宽、高、面积、体积等在影像上的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