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新闻写作》超详细 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超详细 笔记

当代新闻写作一、消息概论消息,即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也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使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讯、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等是消息的深化和补充。

1.1消息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消息的定义:以简要的文字或图片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

1.1.1信息化时代,消息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角。

1.从信息需求来看,消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从报道数量来看,消息在众多新闻体裁中应用最多。

1.2作一名优秀记者首先学会写消息写消息是记者的首要任务。

许多记者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要想掌握写作各种新闻报道题材的本领,首先应该过消息写作这一关。

(1)从新闻报道的发展来看,消息是最基本的报道方式。

(2)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本质属性——向公众传递最新最有意义的信息。

(3)消息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价值——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4)消息最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新闻报道体裁的共同要求——迅速、准确、简明。

写好消息体裁,也就为写好其他体裁打下了基础。

(5)消息的叙述形式是其他报道体裁叙述形式的基本功。

1.3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实1.3.1事实为本1.3.2消息:展现事实,还是用事实用说话: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应该是不带任何主观意图地传递客观信息。

消息写作不能理解为:按照“说话”的目的去选择事实。

消息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

“展现”就是表现的意思,也就是白描。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对象的特征,不加渲染,淡淡几笔简明生动地勾画出事物的形貌。

1.3.3怎么展现事实1.4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准确、迅速、新鲜、简明1.4.1迅速(1)迅速是新闻报道的最基本要求。

(2)媒体竞争需要迅速。

(3)受众接受需要迅速。

(4)能否迅速报道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是衡量是否是主流媒体的一条重要标准。

1.4.2准确第一、导语要素准确。

第二、事实过程准确。

第三、语言表述准确。

1.4.3新鲜报道人们不知道的事情才叫新鲜,人们都知道了就不叫新鲜。

不新鲜的事就不是新闻。

新鲜和信息有关。

新鲜与事件的细节有关。

新鲜与事件的奇异性有关。

新鲜和新闻价值有关。

1.4.4简明简明,即把新闻事件叙述的简洁明白。

简明,要求消息要写短。

具体说:报纸800字以内;广播:5分钟以内;电视:3分钟以内。

第2章消息的结构要素:一条消息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等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才能构成一条消息,因此每个部分即是一条消息的一个要素。

2.1消息的标题2.1.1消息的标题作用吸引受众、揭示事件意义、美化版面。

2.1.2标题的类型单标题、双标题、多行标题、插题和提要题共五种。

1.单标题:单标题直截了当叙述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多以叙事为主。

2.双标题双标题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引题+主题第二种:主题+副题引题也叫肩题、眉题。

它是辅题的一部分,安排在主题的上面(横排)或前面(竖排),是主题的先层意思和前奏。

引题的作用:或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或揭示主题的意义和内容,或加强主题的气氛。

引题的字数一般少于副题的字数。

主题也叫主标,是标题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的认识是突出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字号最大。

副题也叫次题或子题,是主题的辅助标题。

副题的主要作用是补充主题之不足,往往补充次重要的新闻事实,使主题更完整、更突出。

3.多行标题:这种标题一般引题、主题和副题齐全4.插题:插题是标题的一种,是分别插在文中的小标题。

插题又称小题、分题。

插题的作用有两个:概括一个段落的中心内容,方便受众接受;突出一个段落的核心信息,使编排醒目、美观。

插题的制作有三点要求:一是概括准确;二是简明扼要;三是生动形象。

5.提要题:提要题就是概括新闻内容要求的标题。

标志是放在总标题的下方或上面,也叫纲要题、揭示题。

它的适用范围是较重要的新闻或较长的新闻。

提要题可以起到突出核心内容、提示受众注意的作用。

功能近似编者按语。

2.2标题的写作技巧虚实并用,以实为主。

虚——从新闻事实中提炼出来的主要思想。

实——新闻事实中最主要最精采的事实。

引题可虚实并用。

主题以实为主,可虚实结合。

副题以实为主。

2.3按语的写作按语,又叫编者按,编者的话等。

它是用来评论、说明、推荐、建议、解释报道的言简意赅的一段文字。

2.3.1特点: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突出醒目,有一定的高度。

2.3.2作用:推荐新闻内容,提示新闻要义,揭示新闻意义,唤起受众注意的作用。

2.3.4要求:立于报道而高于报道,态度明确,注重引导,100字左右。

2.3.5按语的写作方法:推荐型,重要的报道一般用编者按介绍报道内容的特点和报道目的。

这种编者按往往评论性比较强,编辑部的观点、立场、倾向鲜明。

说明型,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帮助人们理解事实。

或者说明事件的背景,以显示事件的重要性。

提示型,揭示新闻要点,引起受众特别关注2.4消息头报纸上开头部分冠以“本报讯”、或“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之类的字样,电视、电台则表示“本台消息”;网络则以“×月×日电”等,都是消息头。

2.4.1消息头分类消息头分两类:“讯”、“电”两种。

“讯”主要通过邮寄或书面递交的方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通过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传递的新闻。

2.4.2消息头的作用①消息的独特标志。

区别于其它文体。

②版权所有。

③表明消息来源,以便读者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④文责自负。

2.5消息的导语定义:消息特殊的开头部分,用一句两句或几句话,有时也就是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的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或反映事实中主要的思想和意义。

高潮在前。

目的是便于受众一开始就能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以便吸引他们读完全篇。

2.5.1导语的任务1.叙述事实干脆利落,揭示主题2.把最关键的信息简明扼要的叙述出来,叙述的有趣,吸引受众2.5.2新闻五要素——五个W——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

2.5.3导语的类型1.直接叙述式——单刀直入(1)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一段——以叙述为主。

(2)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第二段——先描述细节,后概括核心信息:2.延缓式——吸引人的故事。

(主要用于特写)延缓式导语在开头并不先交待关键信息,而是设置一个悬念,吸引人们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或者怎么回事。

3.双导语——突出两点两件事在同一时间发生,导语中并提两件事,称之为双导语,西方称之为多元素导语。

这种导语打破了消息一事一报的思维模式。

一般分为两个段落,分别写先后发生的两件事。

这种导语的写作重在表现两种事情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又是以记者的主观判断为几点的,因此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2.5.4导语的一、二、三、四代1.四代导语描述现在的不少著述中把导语划分为四个年代:第一代:19世纪六十年代。

五个W,即在导语中把五个W或六个W交待齐全,西方有人称之为“全型导语”,一切俱全。

也称为“晒衣绳导语”,把五个W挂在一条“绳”上。

第二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突出部分要素导语,其它要素在主体部分叙述。

第三代:20世纪七十年代左右,被称为延缓式导语。

前已讲过,此处不赘。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左右。

多元素导语。

同一事件里,有两个或更多的事实必须写进导语里才能表述得更准确更清楚,这种导语叫多元素导语。

还有一种多元素导语是由多段组成。

2.四代导语灵活运用,不可以年代论短长。

第3章消息的结构要素:主体和结尾3.1消息的主体消息的伸展部分,或叫躯干部分。

3.1.1消息主体的作用1.解释、深化导语,为导语中涉及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细节和材料;2.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事实。

3.1.2消息主体的写作要求1.围绕主题选材,尽量具体。

2.叙述生动,层次清楚。

3.注重现场描写和注重情节描写;3.2消息的结尾消息的结尾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倒金字塔式结构无需刻意安排结尾,按照信息的重要程度依次排列,自然结尾即可。

1.补充式:补充必要的新闻事实或背景材料;2.强调式:不是重复原话,而是补充一些新的背景材料使原来叙述过的内容更加清晰具体3.回味式:第4章消息的背景和来源4.1消息的背景消息的背景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

背景材料的说明不仅使得新闻事实叙述更加清楚,而且使人们更加了解新闻事实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社会基础,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4.1.1背景材料的作用1.深化主题有时候一些背景材料可以烘托新闻事实,使新闻事实反映的消息主题更加明确和深刻。

2.补充事实通过背景材料使新闻事实更详细、更完整,也更有可读性。

3.释疑解惑有一些新闻如果没有背景材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事实的价值,如果有了背景材料就容易理解。

4.介绍人物有些新闻事件不复杂,事件中的人物一句话带过并不影响对事件的理解,而有些事件较复杂,或者影响较大,有必要交待人物的背景,帮助人们了解事件的性质和重要程度。

有些案件新闻牵涉到的人物多,更需要用背景材料说明。

4.1.2消息背景的类型1.知识性背景知识包括政治、历史、科学、文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2.对比性背景对比性背景材料指的是用来和新闻事实作比较的材料。

3.注释性背景注释,注解之意。

新闻事实中有些内容牵涉到一些技术性、知识性问题,不注解人们难以看懂,如有关科学技术发明、产品性能、风土人情和名词术语等,通常需要加以注释。

4.2新闻来源消息来源又可称为新闻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出处和供应新闻材料的媒介。

4.2.1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消息来源的渠道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消息来源有四种:(1)记者采访;(2)通讯社电稿;(3)公众来信来稿;(4)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部门的文稿及宣传品等。

4.2.2消息来源的种类据台湾学者研究,国内外通用的消息来源形式有18种:(1)据报道。

(2)据悉;据了解。

(3)消息人士;一位可靠的消息人士;消息灵通人士;官方消息人士;半官方人士;接近总统的消息人士。

(4)一位官员;一位政府官员;一位高层政府官员;另一位政府官员。

(5)美国官员;一位白宫官员;一位国务院官员;五角大厦官员们。

(6)一位外交官员;一位西方大事;一位西方外交官员。

(7)批评家;许多位批评家。

(8)分析家。

(9)观察家;政治观察家。

(10)事实评论家。

(11)当局;最高当局。

(12)权威人士;权威消息来源。

(13)专家。

(14)明智之士。

(15)一位观光客。

(16)一位目击者。

(17)警方。

(18)未经证实的报道。

4.2.3消息来源可信度测试记者在掌握了某一信息来源之后,第一步就要测试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鲍勃﹒格林提出了测试消息来源信誉度的6个方法:查阅记录:该消息来源过去是否提供了正确的信息?可确定性:该消息来源能否提供证实信息的其他证人的姓名或文件?接近性:该消息来源是否处于知道他所传播事实的位置?动机:该消息来源是否有动机提供合理材料?考察上下文:信息是否与事实相符?可信性:该消息来源是否稳定,是否处于记者控制之下?第5章消息的结构类型我们研究消息的结构,不仅仅只是静态的文本描述,更重要的是研究记者的写作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