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课堂实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写作《抓住细节》课堂实录

《抓住细节》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通过赏析例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梳理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重难点】1.通过赏析例文中人物描写的句子,梳理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咱们要把一个人物刻画的立体丰满,通常会用到什么描写?生: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师:试一试以我为例,给这句话加上人物描写。

(展示:老师来上课。

)生:一位穿着白色上衣,黑色裤子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师:他加入了什么描写?生:他加入了外貌描写。

生:一个拿着教案,神情略显紧张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

师: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眼被你识破了我的紧张。

师:同学们在描写我的时候可不可以加入心理描写?生:可以。

师:你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吗?生:不可以。

师:心理描写是针对自己所做的事,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描写和环境描写互相衬托。

所以在这句话中是不能加入心理描写的。

注意在进行人物描写的时候,这些方法我们要有选择的使用,不是多多益善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赏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出示目标)通过看同学们的练笔发现大家对于心理描写掌握的不错,大部分同学描写心理描写都比较细腻,且会用景物烘托心理。

在同学们的练笔中孙悦航同学的心理描写特别突出,咱们一起来赏析一下,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展示:吃完晚饭,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夹着电闪雷鸣。

站在窗边,向远处望去,一片雾蒙蒙的,给人一种紧张、恐怖、迷失了方向的感觉。

我的心情像极了今天的天气,焦躁、无助、迷茫。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在朗诵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失误了,这让我非常担心,担心自己因失误拖累了小组。

一想到这里,我就手心冒汗,后颈发凉,耳边仿佛有一窝马蜂在嗡嗡叫。

我的大脑也像短路的机器,无法运转。

我感觉好似有一层蜘蛛网密密地封住了我的心。

一个月的努力可能因我一个失误而毁于一旦。

我像一个迷失在森林里的探险家,迷茫又不知所措的时候,手机铃声响了,我顺手接起了电话,有气无力的问了一句:“哪位?”电话里传来了组员小张的声音:“哥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比赛得了一等奖!”我如释重负,仿佛肩上千斤重的担子终被卸下。

在茫茫的迷雾中射出希望的光芒,像一缕夕阳照向天边的余晖,美丽而令人留恋。

七、一孙悦航)生:“一想到这里,我就手心冒汗,后颈发凉,耳边仿佛有一窝马蜂在嗡嗡叫。

我的大脑也像短路的机器,无法运转。

我感觉好似有一层蜘蛛网密密地封住了我的心。

”这句话写出了他的焦虑、担心。

师:“耳边仿佛有一窝马蜂在嗡嗡叫。

”这是真实发生的吗?生:这是幻想。

师:这种心理描写就是用“幻觉”来写心理活动。

(板书:幻觉)哪位同学再来谈谈你的收获?生:“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夹着电闪雷鸣。

站在窗边,向远处望去,一片雾蒙蒙的,给人一种紧张、恐怖、迷失了方向的感觉。

我的心情像极了今天的天气,焦躁、无助、迷茫。

”用景物描写烘托了他的无助,迷茫和担心。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还可以用景物烘托心情。

(板书:景物烘托)还有一种内心独白式的心理描写,同学们看导学案的材料一,《最后一课》中的这段文字是作者自己跟自己对话,这种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常见,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比较少见。

(展示:【材料一】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都德《最后一课》)师:小结:心理描写:幻觉(好像看见、似乎看见、仿佛听到等)、景物烘托、内心独白。

为了让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我们还可以在心理描写时加入修辞。

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老舍先生说,要使人物站起来,只有描写行动。

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感到作者笔下一个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

怎样才能把动作写细写好呢?大家来看几个例子。

(一)准-----准确用词师:请你选出正确的动词,并说出原因。

(展示:上课铃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

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提、竖)起耳朵,(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走、蹿)去,然后身子一(直、扭),屁股一(坐、落),课本一(竖、拿),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生静心思考)生:我选的动词分别是:“竖”写出了警觉,“缩”写出了我的紧张,“蹿、扭、落、竖”这些动词写出了我的敏捷。

师:精准的动词往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的性格。

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也要学着用准动词。

(二)细------分解动作师:再来赏析这个语段,看能带给我们哪些启发。

(展示:1.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爬了起来,重新做好了起跑前的预备动作。

2.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雄鹰。

)师:比较两个语段,结合具体的词句,说一说哪段文字更有表现力?生:第二段文字更有变现力。

师:说说理由。

生:第二段文字写的更具体。

师:具体在哪里?请结合具体的词句来赏析。

生:第二段文字用“撑、踮、爬”具体写出了运动员摔倒后迅速爬起来的动作。

生:相比第一段文字,第二段文字用“顶、弯、蹲、插、倾”一系列的动词把运动员摔倒后又重新做回预备动作写的具体形象。

师:对比动词的数量,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写作方法?生:动作描写要把动作写细。

生:动作描写要把动作写具体。

师:我们在写人物动作时要想把人物的动作写细,就要把人物的动作分解开来写。

(板书:细------分解动作)(三)真——巧用修辞,形象逼真师:咱们再看这段文字。

(展示: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雄鹰。

)师:这段文字除了动作描写写的具体,有层次,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生:那架势,就像一只即将起飞的雄鹰。

这个比喻句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势写的非常形象。

师:“猛地、稳稳地、微微”这些词语能不能去掉?生:不能,这些词语写出了运动员重新做回预备动作时的沉稳。

生:这些词语把运动员的预备动作写的更加到位。

师:在进行人物的动作描写时记住三个字:准-----准确用词,细------分解动作,真——巧用修辞,形象逼真。

(四)试一试师:我们用梳理出的方法练一练动作描写,看屏幕,我把跳远的动作分解好了,下面请同学们加入动词、修辞和修饰语。

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的感受,请体委同学到前面来做一下示范。

生:(学生观察、思考)(展示:沙坑边上,几个同学正准备进行跳远测试。

小明站在起跳点上,眼睛注视着前方,他深吸了一口气,()双臂,()脚尖,()弯下腰,身子下蹲,脚(),双臂(),腾空跃起,身子【】,()落在沙坑上,他回头()量尺,兴奋地跳了起来,高声喊道:“太棒了!”)生:挥起双臂。

生:抡起双臂。

生:甩起双臂。

生:扬起双臂。

师:请体委再来为咱们重现一下跳远姿势,慢一点。

你看看那个动词更好。

生:扬起双臂更贴切。

生:踮起脚尖。

生:脚一弹。

生:脚一蹬。

生:脚用力一蹬。

师:哪个更好?生:脚用力一蹬。

生:双臂一挥。

生:双臂用力一甩。

生:双臂用力一摆。

师:你认为哪个动词更准确?生:双臂用力一摆。

生:身子像鱼一样向前蹿去。

生:身子像子弹一样向前冲去。

师:这些比喻句真形象,很有画面感。

生:稳稳地落在沙坑上。

生:他回头瞅了瞅。

生:他回头看看。

生:他回头望了望。

师:哪个更好?生:“望”好,说明跳的远。

人物的动作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其实人物脸部的微表情也能做到这一点。

这种脸部的微表情就是神态描写。

它让读者由表及里了解人物的心情、思想活动和性格。

(一)比神态师:咱们来比较以下两个语段,你认为哪个语段写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展示:A.此情此景,他一下子愤怒起来,他真的很愤怒,那愤怒的样子让人害怕。

B.看到此情此景,他那古铜色的脸“刷”地变紫、变青,脸上的肌肉也在抽搐,脖子上的青筋爆得老高。

)生:我认为第二个写得好,第一个语段“愤怒”出现了三次,但是感受不到他的愤怒。

第二个语段没有出现“愤怒”但是能感受到愤怒。

生:我也认为第二个好,第二个运用了神态描写,第二个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愤怒时的面部表情。

师:两位同学分析得很好,这两个语段都想写出人物的愤怒,第一个语段直接用“愤怒”一词反复概述,但人物情态却无法在读者眼前再现。

第二个语段描写了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神色,既写出了“愤怒”,还使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活。

这就是神态描写的妙处。

(二)赏神态,理方法师:我们先从下面神态描写的语句中汲取写作的滋养。

(展示:1.她的两只眼睛变成两弯月牙儿,嘴角上翘成优美的弧线。

2.她紧闭着双眼,眼皮底下挂着几行晶莹透亮的泪珠,紧抿的双唇下流淌着口水和鼻涕,哇哇一一地放声大哭起来。

3.竖起了眉毛,眼珠子得像要弹出来似的4.他的脸羞得像染过秋霜的枫叶。

5.他气得鼓起腮帮子,脸色像雾霾笼罩的天空,灰蒙蒙、黑沉沉的。

6. 他脸上蛛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了一块儿。

)师:朗读以下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人物神态的?生:第一个句子通过描写眼睛、嘴角,写出了人物的高兴。

生:第二个句子通过描写双眼、泪珠、双唇,写出了人物的伤心。

生:第三个句子抓住眉毛、眼写出了人物的愤怒。

生:第四、五个句子通过写脸,分写出了人物的害羞和生气。

生:第六个句子抓住皱纹和眉毛,写出了人物的忧愁。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神态描写可以选取哪些角度?先自己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生:可以从“脸色”“脸色变化”“青筋”“眉毛”“眉头”“眼睛”“泪珠”“嘴唇”等角度进行神态描写。

生:“脸色”“笑容”“眼神”要重点写。

师:这么多角度,我们采用什么顺序来写呢?生:从上到下。

师:还有没有,我们看一个人的表情,先看什么?脸色。

(老师用手绕着脸庞一圈)从整体到局部。

师:第三句,“竖”可不可以用“横”?生:不可以,这样就体现不出人物的愤怒。

师:3、4、5、6句语言生动形象源于什么?生:比喻修辞。

师:所以语言上我们还可以使用……生:选用动词、形容词、巧用修辞。

(三)写神态师:看图画,说说图片中的人物给你什么感觉?生:很可爱。

师:老师给你个开头句,请你用“神态描写”突显小姑娘的可爱。

(展示:这个小姑娘长着一张圆圆的脸,。

)师:接下来四人小组交流,拿出小组的得意之作,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先来?哪个小组点评一下?描写神态还可以想象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