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课基训的教学方法
作者:颜晓双
来源:《黑河教育》2006年第06期
形体练习是以人体科学为基础,通过徒手或器械练习,锻炼健康体魄,塑造优美形体,训练仪态仪表的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锻炼过程。
形体课程是根据学生的体能及形体特点而设置,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形体素质为主导,以改善和雕塑学生身体形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为目标。
它旨在发展青少年健康体魄,培养健美匀称的形体。
就高等学校导游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入校前从未受过专业训练,自身的艺术素质比较差,而且年龄偏大,骨骼发育已基本定型(软度较差)。
但是,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理解能力好、记忆快等优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
一、口传身授,主体参与
“口传身授”是指教师在训练时不仅以优美、规范的直观动作供学生模仿,而且还要用生动、准确、精练的语言把本节课所学的动作名称、规则、标准、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表达出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渗透合作式教学法与分层式教学法。
教授新动作时可先解说动作的做法,然后解说节奏,也可以由教师口数节拍让学生练习,再配上音乐练习。
某些较难的技巧,如跳、转等,可先不配音乐进行单一动作的练习,待达到一定水平后再配乐练习。
教授一个新动作后(即使仅仅是动作的某一步骤),教师也要在教室中选择一个能纵观全班学生练习的位置,观察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以便对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出现的问题和毛病及时指点、纠正。
二、调动学生美感体验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首先,可在欣赏中激发兴趣。
教师可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精品。
如古典舞《木兰归》、民族民间舞《奔腾》、芭蕾舞《天鹅之死》等。
一边欣赏一边向学生讲述其创作时间、表现内容、形式结构、情感体现、风格特点、动作节奏、舞台调
度、服装舞美、道具运用、音乐效果等,让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到舞蹈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美:人体动作的美、队形的美、服装的美、音乐的美……领略各种舞蹈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舞蹈和形体的兴趣。
三、组织观摩赏评
现在的学生多数自我表现欲非常强,喜欢向别人展示自己较为优秀的一面。
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每学完一组动作后,让学生分小组轮流表演,互相观摩。
要求表演的学生要有一种“上台”感觉,一举一动都应一丝不苟,充分展示自己美的一面,避免出现含胸、弓背等不良姿态习惯。
在一组表演之后,找同学进行赏评,借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学生之间互动
在练习过程中,请掌握比较好的学生当“先生”,教授其他学生。
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放松,所以学起来会更快。
被教的学生要认真观察,学习同学的优点,对表演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要指出并加以纠正。
这样既突破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鉴赏辨别能力。
五、考试检验效果
考试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有很多,如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等。
教师也可在期中、期末考试前,把学习过的所有组合名称写在小纸条上,折起来,让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个作为考试内容,促使学生把每个组合都复习好。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师依据教学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因此,教学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提高而日趋完善。
实践证明,这一套教学方法既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感体验、乐感、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等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