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藏民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
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要脱帽,弯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于地面。
见到平辈,头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这时的鞠躬只表示一种礼貌。
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
合掌要过头,表示尊敬。
这种致礼方式多用于见到长者或尊敬的人。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礼仪,常在觐朝佛像、建房坚柱、认错请罪、拜会尊长,送别迎亲、馈赠亲友时使用,表示敬意、祝贺、表达纯洁、吉利。
哈达有蓝、白、黄、绿、红五种,最常见的白色哈达,象征纯洁、吉利。
哈达一般用丝绸做成。
五彩哈达是最为隆重的礼物,是献给菩萨和迎亲做彩礼用的特定礼物。
其实送接哈达都很有讲究:下辈向上辈或高僧活佛献哈达,要微微躬身,双手捧着献于手上或置座座前桌上,献后后退数步方能转身离去,以示尊敬。
长辈给晚辈送哈达可直接姑对方颈上。
平辈献哈达只需于手上。
接受哈达者,身体要微微前倾,恭敬地用手接过,然后举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以示谢意。
有事求人则要到他家献哈达,将哈达献于主人家神龛前,对方应允留下哈达,不应允则当面退还。
向对立的一方献哈达,对方接受了哈达,意味着有可能化干戈为玉帛。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见面时礼节通常分两种:一种是具有传统的宗教色彩,即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上身前倾行礼,并说”艾撒拉姆艾来库姆’(祝你平安),对方则以同样的动作回答说”外来依库姆艾撒拉姆”。
男性亲友相见时,互伸双手相握,说”撒拉姆”,然后摸须,后退一步。
如果遇到长辈或尊贵的客人时,则要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躬身向后退.以表对长者的尊敬。
另外一种是见面行握手礼,并说问候谮哑克西木斯孜”(您好)。
这种礼仪多用于知识分子和年青。
妇女见面时,相互拥抱,右脸面相贴,同时说”萨拉姆”。
通常情况下,长辈、晚辈相遇时,晚辈要主动施礼,长辈则在小孩问候之后吻其额头或脸面。
维吾尔族见面要施见面礼,同时要互道问候。
问安时,早安、午安都说”亚克西木斯孜”(您好),晚安则说”亚克西曲匿快隆“(祝您做个好梦),为亲友或友人送别时说”阿克约鲁克包松”(祝您一路平安)。
满族1、见面礼。
见面的礼节主要有叩头礼、顶头礼、抱见礼、执手礼、鞠躬礼、擦肩大礼等。
下面一样一样跟您说:叩头礼:是小辈见长辈,过去平民见王公贵族,奴仆见主人时所行的见面大礼。
叩头礼有四种。
一种是“一跪三叩”,一般对父母、主人或尊长;另一种是“二跪六叩”,一般也对父母、爷爷、奶奶和尊长;再一种是“三跪九叩”,主要在祭神、祭祖、见皇帝时用;还有一种是“一跪四叩”,一般是在过年小孩见尊长时用。
顶头礼:是久别重逢的老夫妻相见时的礼节。
女方把头顶到男方的胸脯上,男方用左手扶着老伴,右手抚摸老伴的后脑勺。
抱见礼:这是长时间没见面的至亲好友之间相见时的大礼。
若是平辈之间,不论男女,双方抱肩贴面;若长辈和晚辈之间见面,晚辈用双手抱住长辈的腰,长辈俯身同晚辈贴一下脸,然后直身用手抚摸晚辈的后背。
这也叫“抱腰接面大礼”。
执手礼:应用较广,长幼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均可使用。
古称满人“无作揖打恭之礼,想见帏执手”。
见面的双方各自伸出右手相执,虚拢但不握紧,如同现在的握手。
鞠躬礼:这是平日亲朋之间相见的礼节。
若是长幼之间,小辈要给长辈行鞠躬礼,或是平辈之间,对行此礼。
擦肩大礼:这是主人和客人之间常用的礼节。
满族人家经常无偿地招待过往客人,客人临走时,客人与男主人用一肩头互相摩擦几下即可。
这就表示了客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多日不见的朋友相见,也有行此礼。
打千儿满族礼俗。
男子请大安之礼节。
亦称“单腿跪”,俗称“扛肩膀头”。
其礼为先敏捷地掸下袖头,左腿前屈,右腿后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头与身略向前倾,口念:”请某某大安“。
亲吻礼亲吻,是源于古代的一种常见礼节。
人们常用此礼来表达爱情、友情、尊敬或爱护。
据说它产生於婴儿与母亲间的嘴舌相昵,也有人说它产生於史前人类互舔脸部来吃盐的习俗。
据文字记载,在公元前,罗马与印度已流行有公开的亲吻礼。
有人认为,古罗马人爱嚼香料,行亲吻礼足以传口中芳香。
也有人说,古人用亲吻时努唇的形状来表示爱情的心形。
还有人考证,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公开行亲吻礼的国家。
当代,许多国家及地区的上流社会,此礼日盛。
行此礼时,往往与一定程度的拥抱相结合。
不同身份的人,相互亲吻的部位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宜吻唇;长辈与晚辈之间,宜吻脸或额;平辈之间,宜贴面。
在公开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吻脸,男女之间可贴面,晚辈对尊长可吻额,男子对尊贵的女子可吻其手指或手背。
非洲某些部族的居民,常以亲吻酋长的脚或酋长走过的地方为荣。
在古罗马与古波斯等国,同阶级的人可以吻唇,不同阶级的人祇能吻面。
西方现代的亲吻礼,在欧美许多国家广为盛行。
美国人尤其受行此礼,法国人不仅在男女间,而且在男子间也多行此礼。
法国男子亲吻时,常常行两次,即左右脸颊各吻一次。
比利时人的亲吻比较热烈,往往反复多次。
在当代,许多国家的迎宾场合,宾主往往以握手、拥抱、左右吻面或贴面的连动性礼节,以示敬意。
拱手礼拱手礼始于上古,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
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
尤其是近现代,已基本成为本地区人民群众主要的交往礼节之一。
拱手礼历史悠久,《论语》中有“子路拱而立”的记载。
拱手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
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国人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
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中国古代拱手有吉凶之分,吉事为阳,凶丧之事为阴;男为阳,尚左,女为阴,尚右;行时,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行凶丧之礼时,男子右手在外,女子则左手在外。
拱手礼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并微笑着说出您的问候。
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
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而对于女子来说,应该是右手在前、左手握拳在后。
拱手礼也叫作揖礼,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了。
拱手礼有模仿带手枷奴隶的含义,意为愿作对方奴仆。
后来拱手逐渐成了相见的礼节。
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行拱手礼时,一般情况男子应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若为行拱手礼,则男子为左手握拳在内,右手在外,女子则正好相反。
拜年时最好避免在着装和行礼上的中西结合的方式。
如穿西服拜年时最好行鞠躬礼,而不行抱拳拱手礼或作揖,否则反差过大让人觉得别扭。
“鞠躬”起源于,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牛、羊等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
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沿用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长辈的崇敬。
鞠躬,意思是弯身行礼。
是表示对他人敬重的一种郑重。
此种礼节一般是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宾客表达由衷的敬意。
鞠躬是中国、、、等国家传统的、普遍使用的一种礼节。
鞠躬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
现在的日本,鞠躬礼是最讲究的。
所以我们在同打交道时要懂得这一礼节。
·对日本人来说,鞠躬的程度表达不同的意思。
如:,弯15度左右,表示致谢;弯30度左右,表示诚恳和歉意;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
·鞠躬对韩国和来说也很讲究。
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韩国和朝鲜妇女在会谈、宴会或作客时,一手提裙,一手下垂鞠躬,告别时面对客人慢慢退去,表示一种诚恳和敬意。
行鞠躬礼掌握的要领是:A、脖子不可伸得太长,不可挺出下颏;B、耳和肩在同一高度:C、保持正确的站立姿势,两腿并拢,双目注视对方的胸部,随着身体向下弯曲,双手逐渐向下,朝膝盖方向下垂鞠躬适用于庄严肃穆、喜庆欢乐的仪式场合。
鞠躬即弯身行礼,它既适合于庄严肃穆或喜庆欢乐的仪式,又适用于普通的社交和商务活动场合。
常见的鞠躬礼有以下三种:一、三鞠躬三鞠躬的基本动作规范如下:(1)行礼之前应当先脱帽,摘下围巾,身体肃立,目视受礼者。
(2)男士的双手自然下垂,贴放于身体两侧裤线处;女士的双手下垂搭放在腹前。
(3)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 ,然后恢复原样,如此三次。
二、深鞠躬其基本动作同于三鞠躬,区别就在于深鞠躬一般只要鞠躬一次即可,但要求弯腰幅度一定要达到90° ,以示敬意。
三、社交、商务鞠躬礼(1)行礼时,立正站好,保持身体端正;(2)面向受礼者,距离为两三步远;(3)以腰部为轴,整个肩部向前倾15°以上(一般是60° ,具体视行礼者对受礼者的尊敬程度而定),同时问候“您好” 、“早上好” 、“欢迎光临”等等;(4)朋友初次见面、同志之间、宾主之间、下级对上级及晚辈对长辈等等,都可以鞠躬行礼表达对对方的尊敬。
行鞠躬礼时面对客人,并拢双脚,视线由对方脸上落至自己的脚前米处(15度礼)或脚前1米处(30度礼)。
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合起放在身体前面。
鞠躬时必须伸直腰、脚跟靠拢、双脚尖处微微分开,目视对方。
然后将伸直的腰背,由腰开始的上身向前弯曲。
鞠躬时,弯腰速度适中,之后抬头直腰,动作可慢慢做,这样令人感觉很舒服。
鞠躬时要注意如是戴着帽子时,应将帽子摘下,因为戴帽子鞠躬既不礼貌,也容易滑落,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
鞠躬时目光应向下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不要一面鞠躬,一面试图翻起眼睛看对方。
拥抱礼拥抱礼是流行於欧美的一种见面。
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亦行有此礼。
拥抱礼行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环抚於对方的左後肩,左手环抚於对方的右後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相贴,然後再向右倾而相抱,接著再做一次左倾相抱。
拥抱礼多行於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
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
欧洲人非常注重礼仪,他们不习惯与陌生人或初次交往的人行拥抱礼、、贴面礼等,所以初次与他们见面,还是以为宜。
合十礼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原是古国的文化礼仪之一,后为各国佛教徒沿用为日常普通礼节。
行礼时,双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以示虔诚和尊敬。
合十礼(salute with putting palms together),流行合十礼于、、、、等佛教国家的见面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