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性脑病的新认识-从指南到临床

肝性脑病的新认识-从指南到临床

·专家论坛·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急慢性严重肝脏疾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肝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缺乏对于HE标准化的定义。

对于HE特异的诊治方法还处于积累阶段。

美国胃肠病学会实践标准委员会于2001年发布了《肝性脑病的实践指南》[1]。

2002年,美国肝病学会发表了《肝性脑病的定义、命名、诊断及定量分析》[2]。

至此,HE的定义、命名和分类才逐步标准化并被应用于临床。

在2010年,印度国家肝病研究学会发布了关于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诊疗共识[3],把对MHE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点。

我国HE发生率为10%至50%不等,约40%住院肝硬化患者存在MHE[4]。

为此,为了规范我国HE的预防和诊治,并帮助我国临床医师在HE诊治实践工作中做出合理的决策,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联合肝病学分会根据国际上有关HE的诊治指南于2013年共同发布了《中国肝性脑病诊治共识意见(2013年,重庆)》[5](以下简称中国共识)。

欧洲肝病学会和美国肝病学会于2014年联合发布了《慢性肝病时HE的实践指南》[6](以下简称欧美实践指南),旨在提高HE的临床研究水平以及对HE患者的管理水平。

1HE的临床分类和分级中国共识和欧美实践指南对HE的临床分类仍然沿用了1998年第11届世界胃肠病大会推荐的HE分类标准,即按照病因不同,将HE分为急性肝衰竭导致的A型、由门体静脉分流术或分流导致的B型以及由肝硬化导致的C型。

A型HE是发生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基础上,多无明显诱因和前驱症状,进展较为迅速,可在起病数日内由轻度的神经心理改变迅速陷入深昏迷,并伴有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表现,其发病机制与脑水肿有关;B型HE与门体静脉分流术或分流相关,不伴有肝功能障碍;C型HE有肝硬化的背景,可伴有门静脉高压或门体分流。

B型和C型的临床表现相似,可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性格、行为改变,言语不清、木僵、甚至昏迷,通常伴有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5,6]。

由此可见,中国共识和欧美实践指南均参照病因对HE进行了分类,而与中国共识不同的是,欧美实践指南则提出应将HE视为一个连续的从大脑认知功能受损到意识昏迷的完整过程。

为此,欧美实践指南根据HE时程对HE 发作、复发和持续性HE进行了定义。

HE复发是指时间间隔为6个月或以内的HE发作,持续性HE 是指行为改变持续存在,夹杂着显性HE的复发[6]。

中国共识参照肝性脑病West-Haven分级标准将HE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并参照SONIC分级标准将MHC和1级HE归为隐匿性肝性脑病(C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CHE),将2、3和4级HE定义为显性肝性脑病(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OHE)[5]。

欧美实践指南则参照West-Haven分级标准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将HE 分为CHE和OHE,CHE包括Ⅱ级、Ⅲ级和ⅣHE,肝性脑病的新认识-从指南到临床陈东风,孙文静【关键词】肝性脑病;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672-5069.2016.01.005New concep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from guideline to clinical practice Chen Dongfeng,Sun Wenjing.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Daping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 【Key words】Hepatic encephalopathy;Diagnosis;Therapy作者单位:400042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第一作者:陈东风,男,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重庆市消化病学会主任委员。

E-mail:chendf1981@OHE包括MHE和Ⅰ级HE[6]。

2HE的诊断与临床评估中国共识与欧美实践指南均提到在诊断HE 时,应首先排除精神疾病、代谢性脑病、颅内病变和中毒性脑病等,然后再根据基础疾病,将HE进行分级,并参照West-Haven分级标准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5,6]。

此外,与中国共识不同的是,欧美实践指南还特别指出,在对HE患者进行诊断描述时,应描述其分型、分级、发作时程以及有无诱因,比如“HE,C型,3级,复发性,有诱发因素”,也可将其心理测试的表现进行补充描述[6]。

中国共识中还首次为HE 建立了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流程,这一流程也充分体现了在诊断HE的过程中,应着重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疾病分型、排除诊断标准以及神经心理学改变在诊断MHE中的重要作用[5]。

在对HE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时,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肝功能试验、血氨水平检测、神经心理学测试、头颅影像学检查等。

肝功能试验用于评估肝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

HE的经典发病机制与氨代谢平衡紊乱有关。

但是,血氨水平升高对HE诊断和疾病评估的价值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中国共识指出血氨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无确切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动脉血氨水平分压与血氨浓度可较好反映HE 病情的严重程度。

然而,我们在临床中可以观察到,约69%非HE患者血氨水平升高,而部分3级甚至4级的HE患者血氨水平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

因此,欧美实践指南除了提及血氨水平升高并不增加对HE诊断、分期以及疾病评估的价值,还特别提出对于正常血氨水平的患者应给予重新评估诊断,以判断是否存在MHE或CHE。

同样,头颅影像学检查也不能增加对HE的诊断和疾病评估,但中国共识和欧美实践指南均推荐对于疑似HE患者应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其目的是排除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5,6]。

有研究指出,部分HE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不易于区分,且这部分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至少增加5倍[7]。

神经心理学测试对于识别MHE和CHE具有重要的价值。

该类测试方法包括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ion test,NCT)、数字符号试验(Digit symbol test,DST)、线追踪试验(Line-tracing test,LTT)、点系列试验(Serial-dotting test,SDT)、连续反应时间(Continuous reaction times,CRT)、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等。

但由于NCT、DST等测试方法容易受到受试者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容易出现假阳性[8]。

有学者将NCT、DST、LTT和SDT相结合,以其与正常对照组相差的标准差来计分,即肝性脑病心理测量评分系统(Psychometric hepatic encephalopathy score,PHES)。

该评分系统诊断MHE 的阈值为-4分,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

对同一患者人群进行重复测试的可靠性为0.81,且其结果无显著的学习差异[9]。

因此,有学者推荐将PHES作为诊断MHE的“金标准”[10,11]。

此外,Das et al[12]建立了用于评估认知、记忆和心理受损情况的心理测试,即心理肝脏测试(Mind and liver test,MALT),其用于诊断MHE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9,重复测试的可靠性高达0.89。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关注如何建立有效的、简便的、可靠的诊断MHE的心理智能评估系统。

此外,用于HE的诊断方法还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临界闪烁频率(Critical fliker frequency,CFE)等。

但由于HE患者的EEG改变并非为特异性的,因此EEG用于MHE 的诊断仍具有争议。

现临床上较为少用,多用于科研。

CFE也是一种用于神经心理测试的方法。

有研究指出,用CFF对HE患者进行治疗后评估显示患者的认知功能恶化减轻[13]。

3HE的治疗HE是急慢性肝功能严重损害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因此,早期识别、规范治疗,尤其是对MHE和CHE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对于一次OHE发作后,欧美实践指南推荐应进行二级预防,而对于肝硬化患者,除非具有发生HE 的高风险,否则不需要对OHE进行一级预防[6]。

3.1病因与去除诱因治疗病因治疗是治疗HE的原则之一。

对于A型HE患者,需检测颅内压,并给予降低颅内压的治疗措施;对于C型HE患者则是建立在肝硬化基础之上的治疗。

通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适当的营养支持、减少肠道来源的有害物质等治疗措施,提高HE治疗的有效性;对于B型HE 患者,并不推荐予以常规预防性治疗。

我国的大部分HE患者均有急慢性肝功能损害或肝硬化的背景,而大部分发生HE或MHE的患者均有一定的诱因。

因此,寻找诱因对于HE的治疗尤为重要。

欧美实践指南对OHE的诱发因素按照频率进行了降序的排列。

OHE发作的诱因依次为:感染、胃肠道出血、利尿剂过量、电解质紊乱、便秘和不明原因;OHE复发则依次为:电解质紊乱、感染、不明原因、便秘、利尿剂过量和胃肠道出血[6]。

3.2减少肠道来源的有害物质HE的发病与肠道来源的氨的产生和吸收,以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关。

乳果糖、肠道非吸收抗生素、门冬氨酸-鸟氨酸、支链氨基酸、微生态调节剂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靶点和环节,减少肠道来源的有害物质的产生,而发挥治疗作用。

乳果糖是治疗及预防HE的临床常用药物,为肠道不吸收双糖,通过酸化肠道以及减少氨的吸收,达到预防和治疗HE的目的。

中国共识和欧美实践指南均推荐其为治疗和预防HE的一线药物[5,6]。

由于HE患者的发病机制还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因此可通过肠道非吸收抗生素达到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减少肠道氨的产生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利福昔明是利福霉素的衍生物,为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广,在肠道不易吸收,能有效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

有Meta分析认为,利福昔明治疗HE的疗效与肠道不吸收双糖相同,且耐受性及安全性较肠道不吸收双糖更好[14]。

但另有Meta分析报道,利福昔明治疗HE时患者耐受性较肠道不吸收双糖更好,但在疗效方面利福昔明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15]。

中国共识肯定了利福昔明等肠道非吸收抗生素在治疗HE中的作用,欧美实践指南则将利福昔明推荐为用于乳果糖预防OHE复发时的添加治疗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