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导游证考试知识点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

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第一节陶瓷器第二节四大刺绣第三节玉雕、石雕、木雕第四节漆器、锡器第五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第八章中国工艺美术考试大纲要求:了解:中国陶器、瓷器的发展简史。

熟悉:我国陶器、瓷器、漆器、玉器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掌握:中国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我国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的主要产地和特色。

第一节陶瓷器陶器与瓷器的区别:陶器是以粘土为原料,制成坯胎,经800-1000℃高温烧成的器皿,胎质粗松,坯体不透明,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脆。

瓷器是精选或陶洗的瓷土为原料,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而成的器皿。

坯质具有半透明性,基本不吸水,质地坚硬致密,叩之有金石声。

一、陶瓷发展简史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

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中国素有“瓷国”之称。

周代是陶瓷发展的重要阶段,大量陶器应用在建筑上。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东汉时期釉陶已经发展到了较高水平,陶器开始向瓷器过渡。

西晋时期,越窑青瓷技艺提高。

隋唐时期,陶瓷器进入一个迅猛发展阶段,唐三彩是其标志。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时期,以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最为著名。

定窑以烧制白瓷而著称,汝窑以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而著称,钧窑以神奇的“窑变”而闻名。

元代出现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明代以后以白瓷为大宗。

元明清瓷器的主流是青花瓷。

现代最著名的瓷都是江西景德镇。

湖南醴陵、福建德化、浙江龙泉、山东淄博和河北唐山也是我国瓷器的主要产地。

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

二、陶瓷名品简介1.景德镇瓷器景德镇东汉就开始烧制瓷器。

北宋景德年间因所制瓷器底部印有“景德年制”的字样,被称为“景德瓷”,镇名亦由此而来。

景德镇瓷器集各地名窑之大成,形成“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

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高温颜色釉瓷为景德镇四大名瓷。

青花瓷位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的美誉。

2.洛阳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釉陶器。

它是用白色粘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的着色剂,以黄、绿、褐三种色彩而得名。

洛阳出产的仿唐三彩器物精美逼真。

3.龙泉青瓷龙泉位于浙江西南部,龙泉青瓷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珍品。

龙泉青瓷在南宋时达到巅峰。

产品具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于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宜兴紫砂器江苏宜兴被认为是中国的“陶都”,宜兴紫砂器享有天下“神品”之称。

紫砂茶具造型美观,色彩古朴,胎壁无釉多孔,有较强的吸附力,泡茶数天后不馊且仍能保持茶香。

5.醴陵釉下彩瓷湖南醴陵釉下彩瓷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洁白如玉,晶莹润泽,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传统产品。

6.淄博美术陶瓷淄博美术陶瓷产于山东省淄博,现代以生产传统的名贵色釉——雨点釉、茶叶末釉等美术陶瓷著称。

“雨点釉”又名油滴瓷,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被誉为“中国之奇、陶瓷之谜”。

“茶叶末釉”因在橄榄色釉面上均匀布满茶叶末似的细微晶粒而得名。

7.德化白瓷福建德化是我国白瓷著名产地,特制的薄胎产品,薄如蝉翼,以白瓷塑著名,代表作为瓷观音。

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

第二节四大刺绣刺绣俗称“绣花”,是用针引彩线在织物上刺缀出一定图案和色彩花纹的装饰织物。

刺绣讲究色彩和针法。

历代艺人常用各种针法表现不同的线条效果。

明清织绣,以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生产的贡品最精。

上海顾名世家的“顾绣”尤其闻名。

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被公认为中国四大名绣。

一、苏绣主要产地在苏州、南通一带。

最能体现苏绣艺术特征的是“双面绣”。

代表作双面绣《猫》。

二、湘绣产自长沙,在湖南民间刺绣工艺基础上,汲取了苏绣和粤绣的精华而发展起来的。

代表作狮、虎,“苏猫湘虎”之说。

三、粤绣产自广东地区,以广州、潮州为主。

据传始创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

粤绣布局饱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究华丽效果著称。

绣工多为男工。

金银线垫绣是粤绣中具有特色的手法之一。

代表作《百鸟朝凤》四、蜀绣产自成都,代表作《熊猫》《芙蓉鲤鱼》《蜀宫乐女演乐图》《水草鲤鱼》。

第三节漆器、玉器一、漆器漆器是用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制成具有透明、发亮、防腐、耐酸、耐碱等特点的各种制品。

我国漆器制作始于六七千年以前。

当代的漆器主要产于北京、福建福州、江苏扬州、四川成都、山西平遥、贵州大方、甘肃天水等地。

著名漆器有北京雕漆、福建脱胎漆器、扬州镶嵌漆器。

一、漆器1、北京雕漆。

以雕刻见长。

雕漆是我国漆器艺术中的一个独特品种,它是在堆起的平面漆器胎上剔刻花纹,因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故又名“剔红”。

北京雕漆与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南湘绣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三长”。

2、福建脱胎漆器。

产于福建省福州,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绝”。

3、扬州镶嵌漆器。

产品以镶嵌螺钿最具特色。

二、玉器玉器,亦称玉雕,是我国的特种工艺品之一。

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玉质工具。

玉器,是从玉质工具发展而来的。

广义的玉器是指以硬玉、软玉、碧玉、蛇纹石、水晶以及珊瑚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装饰品、祭器和陈设品等。

中国的玉石主要产于新疆和田、河南南阳的独山和辽宁岫岩等地。

“东有岫岩,西有和田”之说。

和田玉,产于新疆和田市。

因采自昆仑山中,古称昆山玉,简称昆玉,该玉属于软玉,其中称为羊脂玉的白玉最佳。

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玉山》就是和田玉的代表作品。

辽宁岫岩玉雕代表作有鞍山玉佛苑的“玉佛”。

中国玉石雕刻原材料很多,如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和海南省的水晶以及台湾省和海南省的珊瑚等。

东海县水晶的储量、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素有“水晶之乡”“水晶王国”之称。

台湾地区有“珊瑚王国”之誉,澎湖有“珊瑚之乡”。

玉雕大致可分为件活和零碎活(小件)两类。

主要产地有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甘肃、新疆、辽宁、黑龙江等。

1.北京玉雕产于北京,采用贵重而坚硬的玉石材料雕琢而成。

“黄金有价玉无价”之称。

2.扬州玉器产于江苏扬州市。

总体风格以“南方之秀”为主,兼具“北方之雄”。

代表作品有《会昌九老图》《大禹治水玉山》的等。

3.苏州玉器产于江苏省苏州,加工精巧,讲究造型,素有“苏帮”而著称。

有炉瓶、花卉、人物、禽兽、杂件等品种。

第四节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素称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之首是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1、湖笔。

产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

该镇旧属湖州府,故善琏镇为湖笔的发源地及主要产地。

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素有“笔中之冠”之称,自古以来一直为文房四宝之首。

2、徽墨。

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和休宁县等地,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

其特点是色泽黑润,经久不褪。

素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之誉。

3、宣纸。

产于安徽省泾县,因历史上属宣州府,故名。

有“纸寿千年”之说。

安徽宣纸造纸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端砚。

产于广东省肇庆市,其原料石材取自斧柯山端溪一带,因该地旧属端州,故名。

端砚为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贵有石眼,利用石眼花纹雕刻的砚台尤为名贵,有“端石一斤,价值千金”之说。

四大名砚:端砚、歙砚(产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屯溪区)、洮砚(产于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澄泥砚(产于山西省绛县、晋城市一带)。

二、年画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艺术品,因新年时张贴而得名。

木版年画,出现于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宋代,明代中叶起已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清乾隆年间更为盛行。

传统的年画多用木版水印。

中国的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木版年画产地。

1、苏州桃花坞年画,是我国南方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民间木刻画。

以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民间画坛称之为“姑苏版”。

2、天津市杨柳青年画,有“家家会刻板,人人善丹青”之誉。

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

天津市杨柳青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3、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兴起于明代,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达到鼎盛期。

4、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三、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2009年,中国剪纸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

1.中国剪纸的用途从具体用途大致可以分四类:一是用于张贴;二是用于摆衬;三是用于刺绣底样;四是用于印染,即作为蓝印花布的印版。

具体有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笺、斗香花。

2.中国剪纸的地域分布扬州剪纸。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著名艺人包钧的剪纸,花、鸟、鱼、蝶无不神形兼备,故有“神剪”之称。

剪纸艺人张永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其代表作有《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

浙江剪纸。

浙江的窗花剪纸各地都有。

山西剪纸。

具有北方地区粗犷、雄壮、简练、淳朴的风格特点。

陕西剪纸。

有“活化石”之称,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阴阳哲学思想与生殖繁衍崇拜的观念)。

四、风筝风筝,是集彩扎与绘画为一体、以线牵拉、借助风力升空的传统玩具与艺术欣赏品。

古称“纸鸢”,江南称“鹞”。

相传,山东为中国风筝的发源地。

早在2000年前,鲁国公输般用于侦察敌情;唐代以后,转为娱乐;清乾隆年间,已遍及城乡。

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简称“四艺”,即扎架子,糊纸面,绘华彩,放风筝。

风筝的主要产地,有山东潍坊、北京(“风筝哈”)、天津(“风筝魏”)、江苏南通、四川、广东所制的风筝最为著名zhu。

山东潍坊市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形成盛大的风筝集市,其构思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从1980年开始,该市每年4月1日举行国际风筝比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