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话题作文解题思路和案例分析[文字可编辑]

高考话题作文解题思路和案例分析[文字可编辑]


新人类》等,就是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无
关的 2018/8/18
8
问题三:对话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话题亦深亦浅, 考生对话题的认识和理解是深是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 文章的选材是好是坏,立意是高是低。比如去年的高考作 文,有考生记叙的是停电以后怎么做晚饭的事情:妈妈说 可以点燃蜡烛作照明做晚饭,姐姐提出可以上街买回点心 作晚餐,“我”则认为应该到饭店去吃晚饭,爸爸说答案 是丰富多彩的,然后结束全文。像这样的文章是很难说得 上“深刻透彻”的。还有不少同学则是在写议论文时忙于 堆砌论据材料,而缺少分析说理,论述深入不下去。这也 与对话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有关。
材料的不同作用。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既是考生作文
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材料中来,因
而自然就要在开头对材料加以评析、概括,从而确立文章主旨,
然后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证。而话题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则是
对话题所作的直观、形象的解说,是帮助考生认识话题、拓展
视野、激发思维所作的必要的提示和启发,它一般不藏什么隐
2018/8/18
7
问题二:仍有偏离题意的文章。一般说来,话题作文 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 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 出离题之作。如2000年的高考作文,就有不少考生在论 “创新”问题,全文既没有关于话题的任何表述,整个 思路也完全离开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话题,这 显然是偏离题意的。
高考话题作文解题思路和案 例分析
2018/8/18
1
? 近两年的高考作文,属于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 题,即通常所说的话题作文;再确切一点说,是材 料加话题的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伟明先生认 为:“这种开放式作文的好处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 更大,发挥的余地更大。考生可根据材料所提供的
内容,或联系实际,或发挥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 写自己想写的事;可以自主选择文体,或议论,或 记叙,叙谈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 感,使考生在写作上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这番 话,说出了话题作文的如下几个特征
2018/8/18
4
? 三是题目自拟。材料作文有的也是自拟题 目,但其还可以考查考生有没有读懂材料, 话题作文则主要是在选材、立意方面给考生 更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 以上三大特征,是写话题作文时必须紧 记的。当然,不等于说,懂得了话题作文的 特征,就能写好话题作文。实际上,当前高 三的同学,有的虽然懂得了这些特征,但在 写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
2018/8/18
5
下面就一些问题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谈点粗 浅的看法。试列举如下:
?
问题一:仍受材料作文模式的影响。在高中阶
段,从老师到学生,都非常重视材料作文训练。尽
管1999年高考就出现了话题作文,但仍未引起同
学们必要的关注。平时材料作文训练得还是比较多。
又由于话题作文许多时候实际上也是提供了材料,
因此有的同学就很容易把它等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
于是仍然按照材料作文的“引—议—联—结”的模
式来写文章,即开头引述材料,并对材料加以评析、
概括,从而提出中心论点,然后联系实际展开议论,
最后总结全文,照应材料。这是很难写出生动活泼、
文情并茂的好文章来的。
2018/8/18
6
?
对策:弄清楚在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中,命题者所提供的
对策:平时应加强思想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水 平。面对话题,要作由此及彼的联系,由因到果的推断,由 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由个别到一般的思考,以深刻认识和理 解话题。写作时,记叙文应该注意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 有意义的材料,并作深层次的开掘;议论文则应注意在摆出 论20据18/8以/18后还要进行辩证分析,能站在理论的高度认识问题,9 揭示事物的本质。
对策:学会切分话题,宽题窄做。即在仔细分析命题的同时, 对话题进行切分,把“大”化“小”,分解出“子话题”来, 使角度变小,使写作取材的范围缩小,这样有利于突出中心。 如去年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答案》,问的是“春天是怎么 样的”,接着讲白居易怎么回答,苏轼怎么回答,李白怎么 回答,杜甫怎么回答;然后“我”去“寻找春天”,发现春 天在南方,春天在北方,春天在孤儿院,春天在人们的心中, 答2案018/是8/1丰8 富多彩的。这篇散文以一个小角度切入,中心很明10 确
问题四:漫无边际,中心不明。由于话题作文规定了一个很 大的范围,而有的考生却没有对它再行切分,所以,议论的 往往泛泛而谈,记叙的往往不着边际,中心不明确。例如写 以“桥”为话题的文章,有的同学既写改革开放,加入WTO, 架起中外沟通之桥;又写改善城市交通的立交桥;还写人与 人之间沟通的“心灵之桥”等等。总之,是把能想到的统统 塞进去,使整篇文章变成了大杂烩
对策:抓好审题这一环节。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
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
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
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所
谓“有关”,含有“重合”,“交叉”乃至“搭界”之
意,即有关系的,可以涉及到的。比如去年有的考生所
写的《论创新》、《小议“失败”》、《二十一世纪的
2018/8/18
2
? 一是内容宽泛。命题者所给出的材料,既不是为考 生审题立意提供统一的依据,更不对考生作文主旨 的确立进行所谓的限制,因为它所规定的只是一个 大的范围,而不是一个小的角度。如1995年高考, 要求依据寓言诗《鸟的评说》作文,其对写作角度 的规定是很严格的。但1999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材 料“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其写作角度却是可以多 种多样的,只要与话题有关,或与材料所引发的思 想感受有关便不算离题。

2018/8/18
3
? 二是文体不限。1999年高考作文是除诗 歌以外文体不限,2000年高考作文是完全 取消了文体限制。命题者明确告诉考生,写 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叙述故事,抒 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等”。这就 使这两年的高考作文既有生动形象的记叙, 又有文情并茂的散文,还有剖析透彻的议论, 甚至还出现了诗歌、戏剧等。
含意思,其观点是裸露的。如果文章开头再来引述材料并对它
进行一番评析、概括,那就不仅显得多余,而且还会严重制约
选材自由,缩小思维空间,不符合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原则,自
然也就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其实,在话题作文中,不仅用
不着对材料进行评析、概括,甚至连提都可以不提。去年一些
得满分的文章均未提及高考作文中的话题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