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国内外常用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概述2019年5月李建叶英语阅读课一直是专家关注、研究的重点,关于它的研究也是数不胜数。

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也不例外,研究者们从未停止过,对它的研究是层出不穷,但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模式如下:2.3.1国外常用的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概况根据文献资料,最常用的国外阅读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1)德国莱因五段教学模式:预备、复习旧课→提示→比较→概括→应用。

五段教学法是指如下五个阶段:①预备即准备,上正课前的一些准备活动,让学生为新课做好过渡和铺垫。

②提示,指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点和目标;③比较、联系,把所掌握的旧知识自然的过渡到新知,并进行联系、比较;④概括、总结:对本节课的要点、知识点作总结;⑤应用,将所学知识使用在题型中、生活中。

18世纪末,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其后赫尔巴特学派的戚勒和莱茵把五段教学模式概括成:准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五个学习步骤。

戚勒发展了赫尔巴特的理论,将“明了”称为“分析”、“综合”,改成了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五段论,并在在初级中学推广。

随后莱因把赫尔巴特的五段法发展成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应用五段。

此教学方法为新教师提供上课的基本环节,对教师把握、操控课堂是有促进作用的,但偶尔会造成死板或僵硬的现象(赵建房,2012)。

以上的四段论和五段论教学模式都已基本陈述清楚了一节课的主要环节,但其共性是突出以教师为主、以系统传授知识为目的,并且相对比较机械、死板,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日本石山修平“三读法”模式:通读、精读、味读的三步教学。

这种模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较受欢迎。

其通读主要指的是今天的泛读或快速阅读;精读是细读、找语言点、弄清事实的阅读;味读指的是重复读,去感受文章的情感,其实就是如今的复读或总结读。

日本石山修平“三读法”三层次教学只提到了课堂内阅读的具体步骤中的重要一步“读中”,即具体读文章“读中”的三步法:快速读-细读-查读,并不包括读前要做些什么,读后要做些什么,所以,对于今天的阅读教学来说,还不够全面。

“三读法”有其缺陷,但仍然对今天的教学、对研究起重要作用。

(3)美国史密斯四级阅读模式:认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四级阅读水平,层层递进(转引自杨萍,2007)。

20世纪初,该理论模式在欧美比较受欢迎,后人称其传统教育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发现式学习模式及其四大优点,对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有好处;对培养儿童的内部动机有利;对学生的发现技能有利;对知识的保持有促进作用。

他赞同,学习是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该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主动的学习知识(转引自周银斌,2009)。

奥苏伯尔的组织者教学模式,利用原来的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主张学生讨论、阅读材料,师生间的相互作用。

Grellet对阅读作了研究,她将阅读理解的步骤分为:浏览、预测并确认、修正预测、仔细阅读(转引自陈朝君,2010)。

史密斯的四级阅读模式比石山修平的要全面一些,提到认识性阅读、理解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个理念比较先进,提到了评价和创造性阅读。

今天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仍在强调要学会评价并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但在该模式中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没有特别强调,分享阅读还未提及。

无论是五段式、三读法还是四级阅读模式,都有一个核心过程:读前→读中→读后具体三步。

本文研究的课外阅读、课内分享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也是这些模式的产物,只是该模式更完整、更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外阅读是读前、小组合作做笔记是读中,课内分享是读后,其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的意义构建、合作分享等更高的阅读教学要求。

2.3.2国内常用的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概况2.3.2.1“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the bottom–up approach )该阅读模式起源于19世纪中期,是传统阅读模式的典型。

这种模式强调语言中最小单位(单词、词组)的重要性。

它本身对信息获取、加工起决定作用,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此处的“小”、“低”,指阅读文章里最小的语言单位—单词。

该模式强调阅读要从最基本的单词入手,就是必须理解、知道单词的意思,然后上升到对词组、意群、句子最后至文章的理解。

换言之,该模式注重强调从文中理解语言信息,这样会造成读者在阅读中追求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文章整体大意的理解。

同时它过分强调单词、词组意思,忽略其它诸多语境因素(文章大意、作者意图等),结果使完整系统的信息变得断章取义,不利于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只注重语言点、单词,忽略整句话、整段文章的意思,甚至忽略整篇文章要传达的总体信息,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3.2.2“自上而下”教学模式(the top–down approach)二十世纪中后期,自上而下的模式产生。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最早是美国心理语言学家 Goodman提出的,他认为阅读是一个选择过程。

它始于阅读者的期盼,从视觉输入中选择可得到的最小量的语言线索。

简而言之,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方面的猜谜游戏。

该模式与自下而上的模式不同,它关注背景知识和自己经验,不强调语言的低层次。

在该模式中,读者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文章做出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检验和改正自己的推测(转引自杨果,2012)。

此模式强调意义,鼓励学生参加到阅读中,使学生把阅读内容与自己的主观推断结合,这样利于学生发挥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和阅读兴趣。

该模式强调整体,注重背景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的阅读兴趣但忽视了很多细节和知识点,对于阅读教学,还是不够全面。

2.3.2.3交互补偿模式(the interactive-compensatory approach)交互补偿式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合。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交互补偿阅读模式形成并发展起来。

它克服前两个模式的缺点,结合了它们的优点,即把高级的思维推理能力和低级的语言辨认能力结合在一起,肯定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

阅读中,学习者读懂语言文字的意思也要进行思考、推断并应用。

阅读其实是一个对话,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该模式强调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推断能力,也注重语言词汇的作用。

读者在理解、推断后也会掌握相应的词汇,强调了整体与部分(转引自杨果,2012)。

学习者可以应用语言知识来帮助理解文章大意,这样学习者会觉得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不是那么难。

交互补偿模式跟前两个比较起来,比较完整和全面,综合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如今的课堂仍有交互补偿式的影子,如现在的教材里,在pre-reading里总会有这句话:看文章标题和图片,预测课文内容是什么,并快速阅读文章,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说明现行教材中仍然渗透着该模式,只是更完善和全面。

这三种模式是国内影响最大的教学模式。

“自下而上”强调字、句,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自上而下”强调读者已有的知识结构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积累。

由于这两种模式各具自己的优缺点,Rumellhart(1986)提出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相互作用的交互补偿模式。

这是一个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它注重语篇,学生经验以及基础知识,让思维能力与语言认知能力有效结合,对促成语篇理解和学习是高效的。

从各种不同模式看,从古至今,英语阅读教学一般包括三环节、四环节或者五环节,这为近期的阅读教学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张志远(2004)将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总结成六步:背景了解、分步读、释疑、欣赏读、应用和实践读。

此模式包括六个环节,其实就是国外三种常用模式的结合。

2.3.3国内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发展动态1.胡春洞(1990)的四步阅读法,略读、精读、熟读和研读。

这种阅读法其实就是三步法教学模式:略读为读前,精读、熟读为读中,研读为读后的创造性阅读。

2.张献臣(1999)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pwp),主要包括三环节:(1)读前(Pre - reading),阅读前,教师利用warmming up的活动提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准备的进入文章中。

(2)读中(While - reading),阅读中,教师从整体和语言知识点来切入,使同学们很容易的了解文章大意和掌握语言知识。

(3)读后(Post - reading),阅读课后,教师通过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转引自杨果,2012)。

这是相当明了、直接的教学模式,也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一线教师几乎都在使用,或是以此模式为依据,研究新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3.高中新目标英语教材(2001)倡导独立阅读、合作交流、个性构建的阅读模式。

内容涉及warming – up,pre–reading, reading&post reading.具体内容是背景知识,与文章有关的话题,文章具体内容,文章后设有相应练习(判断正误、主旨大意或语法填空题)。

这是新教材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设计有理有据,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指导作用;倡导活动型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通过探究、合作活动来掌握知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4.王蔷(2006)提出阅读课应做到以下几个步骤:(1)Design tasks before students read (课前活动):有益于对课文的理解。

(2)Introduce effective reading techniques(介绍技巧):阅读时,介绍一些有用、有效的阅读技巧,使学生能自信的阅读。

(3)Avoid explaining sentence after sentence (避免一字一句翻译):阅读时,避免一字一句翻译,否则不利于理解文章。

(4)Assign homework (布置作业):读完后,应有相应的练习,这就是读后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Material is interesting and instructive(材料有趣和有指导意义):教学材料的选择也是重要的,此环节很少有学者强调,这是阅读重要的一步(转引自杨萍,2007)。

以上4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新动态表明:4种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它们有的是一模一样,都遵循了三步法教学模式和任务型教学法原则,即读前、读中和读后。

读前—预测、准备,读中—细读、查读、活动,读后—完成任务、活动、达到目标。

最后一个模式提到了选择阅读材料的重要性,这是不能忽略的一步,材料选择好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有利于阅读教学。

国内许多学者如陈思青、王初明等运用图式理论,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对英语阅读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英语阅读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达到较高的层次。

王才仁(2000)专家认为教学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