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东流千禧城1#住宅楼深基坑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国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4月15日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基坑开挖方案得选择ﻩ4第四章施工部署ﻩ5第五章基坑开挖 (7)第六章边坡支护........................................ 917第七章抽水措施ﻩ第八章安全保证组织措施............................... 18第九章安全保证措施 (18)19第十章边坡安全监测ﻩ21第十一章施工应急措施ﻩ小东流千禧城1#住宅楼深基坑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50194—20147、《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8、《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0、《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4、天禧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得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工建质【2009】87号文件。
16、经规划局批准得总平面图。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小东流千禧城1#住宅楼,工程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小东流村文兴路以东,三给街以南,本工程地上三十三层,地下:住宅三层,车库二层,总建筑面积为42804、15m²,。
住宅部分总建筑面积为:34069、56m ²(其中住宅31694、08m²;管道层906、68m²;地下储藏1468、8m),车库7889、54m²,非机动车库845、05m²,本工程住宅部分地下一层为管道层,层高3、0m,地下二、三层分别为车库得-1层、-2层,住宅部分地下作为储藏室,其余部分为车库,层高:-1层:3、6m,-2层:4、2m,非机动车库层高3、6m,住宅1~33层层高均为3、0m。
该工程主楼部分采用整体筏板基础。
基坑深度11、9m,局部深度13、4m,与临近建筑物距离均大于7m。
2、地质概况本工程桩基根据《太原市小东流村天禧城1-4#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场地类别为III类、拟建场地地基液化等级为轻微,主要液化层为3层;为非湿陷性场地。
拟建场地自上而下各主要土层得工程地质特征下:地基土分层及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地基稳定性拟建场地地基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粉土、粉砂及圆砾,地基稳定性较好。
场地土类型与场地类别场地土层主要为杂填土、粉土、粉砂及圆砾。
根据勘察经验场地土fak为200kPa。
边坡稳定性评价场地地形平坦,无自然边坡存在。
基础持力层为圆砾层。
地下室基坑开挖后,将形成约7m左右得土质边坡,坡体主要由杂填土、粉土、粉砂及圆砾组成。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场地基坑开挖时应先支护再开挖。
5、2持力层选择及基础方案建议建议采用中风化灰岩层为拟建物得地基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可采用桩基础。
根据拟建物、场地特征及都匀地区得施工经验,可采用人工挖孔桩或钻(冲)孔灌注桩。
若采用桩基方案,基桩埋深见表5-2-1“基桩埋深建议表”。
5、3基坑开挖时应先支护再开挖。
可采用挡墙或抗滑桩进行支护,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大。
在基坑施工时需准备施工降水设备排水。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5、4基坑开挖后,应通知勘察单位,会同各有关部门,做好验槽工作。
若遇地质情况复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进行施工勘察。
3、周边环境北东侧为三给街,南侧为公园,东侧为空地,基坑西北侧为文兴路。
三、基坑支护方案得选择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与太原市筑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所设计得图纸进行施工。
根据地质情况,结构设计要求并结合场地周边环境,本基坑边坡支护形式为放坡开挖,挂网喷射混凝土C20护面。
1、1-1剖面:基坑东为杂填土、淤泥、粉质粘土及卵石,下伏基岩为灰岩,岩土种类较多,横、纵向变化较大,场地均匀性较差,边坡高度8m,按l:0、50坡度放坡开挖,放坡宽度3、5m。
2、坡面上设置PVC泄水管中30L=400,问距3、0×3、Om。
3、坡面上挂Φ16#铁丝网,并采用Φ8钢筋长度L=600mm锚钉锚固铁丝网,问距1000×1000mm。
4、坡面上喷射混凝土C20护面,厚度80mm。
基坑底开挖线距离地下室外墙O、8m,按坡宽3、5m放坡,基坑侧壁设置3排钢花管锚杆中Φ48*3、0mm,L=6000mm,1500"1 800mm;另挂钢筋网中6、5mm,300*300mm;并喷射8cm厚得C20砼。
(详见基坑支护剖面图)5、如土层情况与地勘报告不符,应报业主、地勘、监理,设计部门协商处理。
四、施工部署1、根据现场场地情况及基底标高开挖深度为8 m左右。
开挖前应了解水电或其她管网分布情况,以免开挖损坏管网,影响施工。
鉴于开挖土方量较大,拟采用反铲挖掘机及自卸汽车进行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0、6m。
2、人员计划:3、机械计划4、材料计划:5、进度计划注:其中开挖与支护按方案指导循环进行五、基坑开挖(一)施工工艺1、施工流程:清理场地,平整坡顶一测量放线一土方开挖第一层一坡顶排水沟及硬化路面施工、第一层挂铁丝网一第一层喷射混凝土护面一第二层土方开挖至基坑底一第二层挂网一第二层喷射混凝土护面一清底至设计基坑深度一坑底排水沟施工一施工完毕。
2、施工工序①根据图纸进行基坑边线及边坡线定位,撒出石灰线,然后开挖。
先挖去面层渣土层,再从南西侧往北西侧方向进行土方开挖,首层基础土方开挖由自然地坪开挖至-2、Om,分层土方开挖每层2m至设计标高,且预留200~300mm厚余土人工修整。
②开挖过程中边挖边修整边坡,按设计要求1:0、5放坡系数开挖,确保边坡符合安全要求。
③大开挖完成后,进行人工修整。
施工、测量人员要控制好轴线、标高,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④每次开挖完成后,水泥砂浆护壁达到设计强度得70%后,方可进行下一层面得开挖。
3、施工中对轴线控制桩,观测点要加以保护。
(二)土方施工技术要求1、土方开挖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按设计附图要求放坡。
2、做好地表与坑内排水,坑内周边设排水沟与积水井,配备相应得抽水机或潜水泵,确保坑内得雨水能及时排走。
3、坑内得积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应设沉砂井,把泥沙沉淀后才能排入市政管网。
4、土方开挖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标高应控制在50mm以内,基坑槽得长度偏差应不大于200mm,宽度偏差不小于50mm,表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20mm,基底土质符合设计要求。
5、土方开挖应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得坡势,以利泄水及边坡得稳定。
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预留200~300mm厚得土层,用人工开挖与修坡,边挖边修坡,保证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凡挖土标高超深时,不准用松土回填到设计标高,用砂、碎石或低强度混凝土填实至设计标高。
当土挖至设计标高,而全部或局部未挖至老(实)土时,必须通知设计单位等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处理。
六、边坡支护(一)喷射施工工艺(1)、施工准备准备好电工、机械工、泥水工等各工队,压浆机等施工机具。
(2)、施工程序清理开挖工作面一埋设泄水管一喷射细石砼一下步开挖护坡。
本工程土方与护坡相互配合就是关键,土方按护坡挖土技术交底开挖并修坡,应保证坡面平整,达到设计开挖位置。
机械挖土应正对坡面进行,派专人现场指挥挖土,严格分层分段开挖,杜绝超挖。
(3)喷射细石砼得工艺要求1、在边坡进行喷射细石砼前,按图纸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①按图纸要求在坡面上确定泄水孔位,设置泄水孔。
②埋设控制喷射细石砼厚度得标志。
2、喷射细石砼得标号为C20,喷射细石砼前先试喷,以确定合适得配比及施工方法,试喷效果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3、喷射细石砼分段、分片由下而上进行,作业开始时,先送风,后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后,再关机。
向喷射机供料时必须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足够得存料。
喷层厚度要均匀,符合图纸要求得厚度。
4、喷射开始时,减小喷头至受喷坡面得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细石砼得密实性。
5、大面积喷细石砼,每隔20~25m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20mm。
6、下列情况暂停喷射施工:①雨天冲刷新喷面上得水泥,造成砂浆脱落。
②气温低于+5度。
③大风妨碍喷射手进行工作。
(二)降水计算1)计算参数选取1、降水面积69、7m×24、8m,基坑深度H=6m,2、降深S=6m3、水头高度H=2、8m4、渗透系数k=1、2m/d5、影响半径R=60m6、滞水R1=26m7、潜水R2=2、7m8、井管半径r=0、2m9、降落漏斗水力坡度I=1/102)坑总涌水量按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整个基坑涌水量:Q=1、366K(2H-S)S/lgR0-lgr0Q1=208、5m³/dQ1==142、2m³/dQ=Q11+Q2=3020m³/da)井深计算h≥H´+l+L·I+a式中:h:井深mL:井管至基坑中心距离,取45ma:泵体及沉砂管高度总与,取2m故:h≥H´+0、5+L•I+a=28、7m实际井深取29mb)单井最大出水量q=2π·r·L·k式中;q:单井最大出水量L:动水位下滤水管浸没长度,取12mq=3m³/dc)井数计算n=1、1Q/q´=49(口)d)井间距计算B=D/n=8、1m考虑周边施工状况及勘察报告得建议,实际取7、1m。
3)井点布置在基坑开挖上口线(桩外皮)1、2m外间隔布置管井,间距8m,共布井4口。
4)井点设计抽水井井深7m,井径600mm,全孔下入无砂水泥砾石滤水管,滤水管直径400mm。
均匀回填Φ4~7mm豆石滤料至孔口下1、0m,滤料以上回填粘土至孔口,滤水管内下入潜水泵。
5)抽水方案设计;采用潜水泵抽水,直接排入集水池,进地面排水管系统。
地面排水系统设计;沿基槽顶外1。
5m,埋设Φ150排水管,水力坡度3‰,埋于地下0。
5m深处,每2孔设一个砖混集水池或用钢板焊制得集水箱,再由总排入雨、污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