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参考答案----------《专业技术人员网络道德建设》一、填空题1、虚拟现实中所有对应物最终都是有信息传播构成,人们在虚拟现实中的一切体验归结到最后都是一种信息体验。
2、对虚拟世界的专注必然也会忽视现实社会的人与事,造成行为上的孤独产生心理上的实质性孤独。
3、网络社会是一个充满无限新奇事物的空间,对人的好奇心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它不仅设法满足网络主体的五花八门的欲望,同时也在不断地刺激网络主体生成新的欲望。
4、权利与自由都不是绝对的,网络空间也不是无限自由的天堂,权力过度膨胀会导致权利与责任的失衡,不然导致网络空间的无序与混乱。
5、“信息权利”是连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道德纽带。
是网络道德存在的基础,网络信息权利的实现背景是网络知识权力结构。
6、网络知识权力结构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技术循环;二是市场循环;三是相关利益群体。
7、自我道德遵守的两个原则:自我道德的目的原则、自我道德的实践原则。
8、网络道德的功能:通过引导和约束网上人的行为,达到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目的。
9、网络道德的超前性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的一种价值目标,蕴含着比现实更高的理想成分。
网络沉溺的特点:网络沉溺主体的青年化网络沉溺控制的弱化性网络沉溺危害严重性10、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分类法,将网络游戏分为三类: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网络在线休闲游戏和浏览器游戏。
11、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网络舆论主体即网民、网络舆论客体即公共议题、网络舆论的强烈程度、网络舆论的持续性、网络舆论的功能表现等。
12、网络道德建设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建设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网站,增强网站的动感与个性,增加网站的吸引力,网民共同参与网站建设与管理,保持网站发展的可持续性。
13、微信对道德教育带来的挑战(1)微信传播时间上的即时性向道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2)微信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向道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3)微信传播方式的裂变向道德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二、选择题1、冲动的心理来自于猎奇挑战自我嫉妒膨胀。
2、网络道德在享受自由的过程中,容易迷失自我,从而导致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它们是:谎言孤独冲动暴戾移情3、常见的网络诈骗形式网络购物诈骗“网络钓鱼”诈骗虚拟游戏装备诈骗网络炒股诈骗网络彩票诈骗网络贷款诈骗冒充身份的网络诈骗网络交友挣回诈骗网络交易诈骗4、网络游戏的特征制作精良,画面优美角色众多,功能各异自由竞争,不断增级全程虚拟,情景逼真5、网络游戏中的社会道德包括:遵守规则平等公正团结合作人机合一6、博客的道德教育功效思想导向功能思想交流功能渗透覆盖功能面对面交流功能7、提升网络个体的道德自律需要做到提高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和增强道德情感锻炼和培养道德意志培养和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8、分析中国网络立法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7年至1993年。
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前期”。
第二阶段是1994年至2002年,我们可以称之为“网络成长期”。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我们可以把这一阶段称为“网络法律的相对成熟化、国际化阶段。
三、概念解释题1、信息权利:“信息”成为一种与人类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名密切相关的不可缺的资源,合理地创造、查询、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的权利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利形式,即信息权利。
2、网络道德:是指网络环境或网络条件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
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的伦理准则。
3、网络诈骗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拟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利用互联网络虚拟空间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4、网络沉溺: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侵在网络时空中,对电脑、互联网落以及整个网络世界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依赖,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年以自我摆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包括:网络上瘾和网络孤独两种情况。
5、隐私权隐:私权又称私生活的秘密权、生活安宁权、宁居权等,它包括公民个人资料不受非法获取或披露,私人住宅不受非法打扰,个人身体隐私不受侵犯等,即凡是涉及个人秘密与公众利益无关的,公民不愿公开的私人资料、私人生活等都属于隐私权的范围。
6、网络舆论是指在特定社会空间即网络空间内,基于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公众人物等相关话题,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产生、问题或现象的认知、态度、情感和倾向的集合。
7、信息污染:所谓信息污染是指“社会信息流中存在着的危害人类信息环境,影响人们对有效信息正常吸收和利用的社会现象”四、简答题1、网络道德主题的自我迷失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答:其一,自我的迷失削弱网络道德主题的责任感。
其二,自我的迷失摧毁了网络道德主题多交色转换机制。
其三,自我迷失也造成大量宝贵时间的流逝。
2、网络道德存在的依据有哪些?答:一是现实社会中的人类具有道德范畴,二是活动在网络世界中的人具有道德属性,三是网络空间中的道德建构是建立在群体共识基础上的围观道德建构。
四是网络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是网络道德产生的现实基础。
五是网络,既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所以本身就孕育和催生了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精神,所以,网络本身就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道德伦理内涵。
3、简述网络空间的自我道德必要性。
答:一是虚拟生活造成网络依赖,主要表现形式为:网络沉溺和网络沉迷。
二是网络依赖导致“数码焦虑”、“脱离肉体效应”、“丧失自主性”自我异化现象等。
三是主体丧失了以个人和现实主题方式把握自身的能力,进而使自身行动和创造力受到消减。
这既是道德问题,所以必须建构网络空间的自我道德。
4、网络道德的特点答:1、自律性、自主性 2、从“一元”走向“多元”3、多元性与多层次性并存4、“滞后性”和“超前性”辩证统一5、网络诈骗的特征(一)网络诈骗工具的高科技性(二)网络诈骗的高专业性(三)网络诈骗手段的多样性6、网络诈骗存在的原因(一)社会信用意识差(二)网络自身的虚拟性(三)行业自律尚未形成(四)网络程序漏洞多(五)安全防范意识问题7、网络诈骗对现实社会的危害答:一、对诚信体系的冲击,二、社会安定的破坏三、对亲情伦理的损害8、网络诈骗的防控对策答:一、改善网络法治环境,加大网络诈骗犯罪打击力度二、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培养专门人才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网络安全芳芳意识。
9、如何界定网络沉溺:答:第一,从行为和心理上讲,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感,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第二,从网络行为主体自身的自律上说,其自身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能力基本丧失。
第三,时间的相对转化向时间的内在转化,网络行为主体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出现紊乱。
但,众多网络行为主体表现的特征和程度不完全相同,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判断。
10、正确处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和谐关系答:先了解“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一,现实生存决定虚拟生存,现实生存是虚拟生存的基础,虚拟生存依赖于现实生存,网络只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环境”。
第二,虚拟生存相对于现实生存,不是现实生存的翻版,而是对现实生存的丰富。
两者辩证统一:一是虚拟生存使人的个性和主题性得到空前延伸和发展。
二是虚拟世界在扩大人的生存空间的同时,人也不断被信息同化。
如何做到“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和谐,网络沉溺主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正确理解“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
第二,网络行为个体要坚持自律原则和他律原则相统一。
11、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1)互联网传播的匿名性是网络暴力产生的环境基础。
(2)众表达诉求渠道不畅是网络暴力形成的客观原因。
(3)网民非理性观念与行为是网络暴力形成的主观原因。
(4)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感缺失是网络暴力形成的幕后推手。
12、我国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构建与引导策略答:1、从政治引导维度,搭建官民对话的结构化平台2、从技术监管维度,建立网络舆论监管与快速反应机制3、从法律强制维度,健全网络文化立法与司法体系4、从道德约束维度,从舆论控制的模式向柔性引导模式转变13、专业技术人员网络道德建设的方式答:建设网络道德教育网站用QQ群空间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运用博客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利用微信开展道德教育14、简述网络领域的违法活动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或实施黑客行为网络盗窃行为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色情污染论述题(分,任选一题)1、根据自身理解,试述专业技术人员在网络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答案要点:网络道德的概念、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网络道德的现实表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2、试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答:(一)网络道德教育是提高网络主题道德素养的需要第一,目前网络主题涵盖了几乎所有职业的社会成员。
第二,职业构成复杂,意味着王洛猪蹄的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第三,网络主体地道德素质不断变化。
(二)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社会发展完善的需要网络社会在满足网络主题需要的同时,也在成了自身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问题,这些不断涌现的新旧问题需要网络道德教育。
第一,网络活动的道德意义与价值决定了网络道德教育接入的重要性。
网络主体的网络活动应该是道德活动,必然受到网络主题的道德素质的影响,网络主体的道德素质和技术素质在网络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网络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争斗凸显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网络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超越了国家与民族界限的无中心的开放性社会,网络空间没有无力辩解、没有地理界定,但是网络上不同意识形态的渗透于反渗透昭示着存在着政治斗争,用价值观等思想武器取代了其它武器,用信息战取代了疆域战争。
第三,网络社会现存道德问题的解决彰显网络道德教育接入的迫切性网络技术是双刃剑,网络社会放大了人的劣性,刺激了人的恶欲膨胀。
从道德观念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利己主义、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道德相对主义等观念大行其道。
网络交往中的欺骗、侮辱、谩骂、诽谤、网络诈骗等屡见不鲜,现实社会中的种种恶习和犯罪充斥于网络世界。
这些现象都昭示着网络教育的紧迫性。
(三)网络德道教育是网络得到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网络道德建设离不开网络德道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