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条汇总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强条汇总
立的系统,以免使其中容易起火或爆炸的物质窜入其他房间,
防止火灾蔓延,否则会招致严重后果。
6、避免病菌通过排风管道及风口窜入其他房间。
由于建筑物种类繁多,具体情况颇为繁杂,条文中难以做出明
确的规定,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妥善处理。
16 6.3.2 17 6.3.9
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应
符合下列规定:
排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强制性条文。
1、防止不同种类和性质的有害物质混合后引起燃烧和爆炸事
故。
2、避免形
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单独设置排风
系统:
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
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
2、混合后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
混合物、化合物时;
3、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聚集粉尘
时;
4、聚发剧毒物
质的房间和设备;
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2 5.2.1
集中供暖系统施工图设计。强制性条文。
集中供暖的建筑,供暖热负荷的正确计算对供暖设备选择、管
道计算以及节能运行都起到关键作用,贴设置此条,且与现行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和《公共建
集中供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必须对每 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保持一致。
管道有冻结危险的场所,散热器的供暖 对于管道有结冰危险的场所,不应将其散热器同邻室连接,立
立管或支管应单独设置。
管或支管应独立设置,以防散热器冻裂后影响邻室的供暖效果
。
4
5.3.10
幼儿园、老年人和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 的散热器必须安装或加防护罩。
散热器安装。强制性条文。 规定本条的目的,时为了保护儿童、老年人、特殊人群的安全 健康,避免烫伤和碰伤。
置补偿器。对供暖管道进行热补偿与固定,一般应符合下列要
求:
1、水平干管或总立管固定支架的布
置,要保证分支干管接点处的最大位移量不大于40mm;连接散
热器的立管,要保证管道分支点有管道伸缩引起的最大位移量
不大于20mm;无分支管接点的管段,间距要保证伸缩量不大于
补偿器或自然补偿所能吸收的最大补偿率;
2、计算管
热源的建筑;
4、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在
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且不在用电高峰
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电加热供暖使用条件。强制性条文。 合理利用能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时我国的基本国策 。直接将燃煤发电产出的高品位电能转换为底品位的热能进行 供暖,能源利用率低,时不合适的。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 地区能源资源差距较大,能源形式与种类也有很大不同,考虑 到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在只有符合本条所指的特殊情况时方可 采用。
序号 规范内容条文来自释设计最小新风量。部分强制性条文。
1
设计最小新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3.0.6 1、公共建筑主要房间每人所需最小新
风量应符合表3.0.6-1规定。
表3.0.6-1~表3.0.6-4最小新风量指标综合考虑了人员污染和 建筑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表3.0.6-1中未做出规定的其他公共建筑人员所需最小新风 量,可按照国家现行卫生标准中的容许浓度进行计算确定,并
式强制排烟型。
强制排烟的系统时确保安全运行的条件。
户式燃气炉包括户式壁挂燃气炉和户式落地燃气炉两类。
供暖管道热膨胀及补偿。强制性条文。
供暖系统的管道由于热媒温度变化而引起热膨胀,不但要考虑
干管的热膨胀,也要考虑立管的热膨胀,这个问题必须重视。
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管道的自然弯曲补偿是简单易行的,如
果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则应根据不同情况通过计算选型设
的强度;
7、户内长度大于
10m的供回水立管与水平干管相连接时,以及供回水支管与立
管相连接处,应设置2~3个过渡弯头或弯管,避免采用“T”形
集中供热热量计量要求。强制性条文。
14
5.10.1
集中供暖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 造必须设置热量计装置,比具备室温调 控功能,用于热量结算的热量计量装置 必须采用热量表。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空气量要求。强制性条文。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系统的燃烧器工作时,需对其供应一点比 例的空气量。当燃烧器每小时所需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0.5次 /h换气时,应由室外供应空气,以避免房间内缺氧和燃烧器供 应空气量不足而产生故障。
12 5.7.3
户式燃气炉基本要求。强制性条文。
户式燃气炉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 户式燃气炉使用出现过安全问题,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和平衡式
1、位于房间上部区域的吸风口,除用
于排除氢气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
缘至顶棚平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
0.4m;
2、用于排除氢气
与空气混合物时,吸风口上缘至顶棚平
面或屋顶的距离不大于0.1m;
3、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气的有害气体
时,位于房间下部区域的排风口,其下
缘距地板距离不大于0.3m;
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布置要求。强制性条文。 规定建筑物全面排风系统吸风口的位置,在不同情况下应有不 同的设计要求,目的是为了保佑有效地排除室内余热、余湿及 各种有害物质。对于由于建筑结构造成的有爆炸危险气体排出 的死角,例如产生氢气的房间,会出现由于顶棚内无法设置吸 风口而聚集一定浓度的氢气发生爆炸的情况。在结构允许的情 况下,在结构梁上设置连通管进行导流排气,以避免事故发生 。
道膨胀量时,管道的安装温度应按冬季环境温度考虑,一般可
13 5.9.5
当供暖管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设置补偿器。
取0℃ ~5℃; 3、供暖系统供回水管管应充分利用自然补偿的可能性,当利 用管道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采用自然
补偿时,常用的有L型或Z型两种形式;采用补偿器时,要要优
、空调机房)内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管道一旦泄漏会很容易发
生和传播火灾,火势也容易通过风管蔓延。电线用于使用时间
先使用方形补偿器;
4、确定固定点的位置时,要考虑安装固定支架(与建筑物连
接)的可行性;
5、垂直双管系统及跨越管与立管同轴的单管系统的散热器立
管,当连接散热器立管的长度小于20m时,可在立管中间设固
定卡;长度大于20m时,应采用补偿措施;
6、采用套筒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需设置导向支架;当
管径大于等于DN50时,应进行固定支架的推力计算,验算支架
5
、建筑物内设有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单
独房间或有防火防爆要求的单独房间;
6、有防疫的卫生要求时。
成毒性更大的混合物或化合物,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或腐蚀设备
及管道。
3
、防止或减缓蒸汽在风管中凝结聚积粉尘,增加风管阻力甚至
堵塞风管,影响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4、避免剧毒物质通过排风管道及风口窜入其他房间,如把散
个房间进行热负荷计算。
在时间工程中,供暖系统有时时按照“分区域”来设置的,在
一个供暖区域中可能存在多个房间,如果按照区域来计算,对
于每个房间的热符合仍然没有明确的数据。为了防止设计人员
对“区域”的误解,这里强调的时对每一个房间进行计算而不
是按照供暖区域来计算
3 5.3.5
对有结冰危险场所的散热器设置。强制性条文。
制性条文。 对电供暖装置的接地及漏电保护要求引自《民用电气设计规范 》JGJ16.安装于地面及距离地面高度180cm以下的电供暖元 件,存在误操作(如装修破环、水浸等)导致的漏、触电事故
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可靠接地并配漏电保护装置。
10 5.6.1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使用安全原则。强制性条文。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通常有炽热的表面,因此设置燃气红外线
绝热层、防潮层、隔离层。部分强制性条文。
为减少供暖地面的热损失,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
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地面结构,应符 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必须设置绝热层。与土壤接触的底层,
合下列规定:
应设置绝热层;当地面荷载特别大时,与土壤接触的底层的绝
5 5.4.3.1 1、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与不 热层有可能承载力不够,考虑到土壤热阻相对楼板较大,散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和既有 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热计量装置。计量的目的是 促进用户自主节能,室温控制时节能的必要手段。 供热企业和终端用户的热量结算,应以热量表作为结算依据。 用于结算的热量表应符合相关国家产品标准,且计量检定证书
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
15 6.1.6
发铅蒸汽、汞蒸气、氰化物和砷化氢等剧毒气体的排风与其他
房间的排风划为同一系统,系统停止运行时,剧毒气体可能通
过风管窜入其他房间。
5、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防火规范》GB50045的规定,建筑中存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
物质的房间(如放映厅、药品库等)所设置的排风装置应是独
5、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供电,且其
发电能够满足自身电加热量需求的建筑
。
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电供暖系统应设 置不同类型的温控设置。
电供暖系统温控装置要求。强制性条文。 从节能角度考虑,要求不同电供暖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温控装置 。
9 5.5.8
对安装于距地面高度180cm以下电供暖元器件的安全要求。强
安装于距地面高度180cm以下的电供暖 元器件,必须采取接地及剩余电流保护 措施。
塑料管材的力学特性与钢管等金属管材有较大区别。钢管的使
热水地面敷设供暖塑料加热管的材质和 用寿命主要取决于腐蚀速度,使用温度对其影响不大。而塑料
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耐久年限、 管材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不同使用温度和压力对管材的累计
管材的性能以及系统的运行水温、工作 破环作用。在不同的工作压力下,热作用使管壁承受环应力的
范的要求。
上凝结,必须具有一定的通风换气量。采用燃气红外线辐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