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山区葡萄酒庄规划

房山区葡萄酒庄规划


上位规划
区域旅游规划 房山区拥有北京市最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也是酒庄发展 的重要条件, 它将带动了葡 萄酒的消费, 推动酒庄的发 展,反过来酒 庄也促进了旅 游的发展。 周口店古 人类遗址、西 周燕都遗址、 佛教圣地云居 寺等。
相关规划
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
城市南部地区作为本市未来发 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
第四部分 产业结构与功能布局
房山区“十二五”规划 旅游专项
按照主题化、特色化、高端化的要求,以“酿造世界,品味人生”为主题,
以酒庄休闲旅游为重点,融合农业、工业、旅游和文化四大产业,在浅山地区构 建以“酒庄经济、滨水度假、商务休闲、会议会展、总部基地”等高端休闲产业
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葡萄酒庄产业集群,逐步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世界红酒名庄和
以房山区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葡萄酒庄为载体,大力发展文 化体验、休闲观光等休闲文化产业。 以房山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依托,打造中国酒庄酒文化。
以房山的区域位置及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青龙湖国际红酒
城为基础,打造国际红酒商务中心。
产业发展区域
依据房山区葡萄种植适宜性分析、同时结合区域功能布局与产业职能定位,在 统筹协调区域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确定房山区发展葡萄酒庄范围:青龙湖、城关、 长阳、佛子庄、南窖、周口店、十渡、张坊、大石窝、韩村河、长沟、琉璃河12个 乡镇。
产业发展区域
上位规划
北京市总体规划
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
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 结构。
房山处于的“西部发展带” 的重要节点,是北京的西南门户 和生态屏障,引导发展现代制造 业、新材料产业(石油化工、新 型建材),以及物流、旅游服务 、教育等功能。
上位规划
《房山新城规划》区域功能布局与产业职能定位
2010年6月 2010年7月 2010年12月 2011年1月至今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客观分析本区域自然条件的优劣势,尊重葡萄酒产业的自身规律, 制定合理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根据本区域的条件及产业现状,合理为 区域及产品定位 。 坚持生态与产业发展并重的原则;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促进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区域产业空间分布
东北部主要以生态宜居、商贸服务、高端 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为主 。 东南部主要以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产业为 主。 西部山区、浅山区主要以文化产业、旅游 休闲产业、生态农业等产业为主。
区域发展格局
两轴:京港澳高速公路发展轴和良乡组团、 燕房组团连接线发展轴 三带:东部创新型现代产业经济带、中部文 化休闲宜居带、西部生态休闲文化创意旅游带。 五园区”即北京石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 窦店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中央休闲购物区( CSD)、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都市现代农 业示范区五个重点功能区。
山区煤矿及非煤矿山关闭后,传统主导产业退出山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替代产业随之 成为发展的主题。协调山区各乡镇根据自身发展条件,统筹规划,寻求替代产业成为我区工作的重 点。
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
房山区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也是北京典型的资源型产业发展地区,矿山开采导致 房山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何协调生态恢复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成为我区生态修复工程的 焦点 。
高端葡萄酒产业是在西欧和北美等国家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非 常成功的产业。具有如下特点。
1. 高端葡萄酒产业是一项文化产业
2. 高端葡萄酒产业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
3. 高端葡萄酒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4. 高端葡萄酒产业是不与农业争土地的产业。 5. 高端葡萄酒产业使农业结构调整一步到位。 酒厂模式
方案汇报 房 山 区 葡 萄 酒 产 业 规 划
北京房山高端葡萄酒庄总体规划
初步方案
规划背景
作为北京煤炭主产区,房山区自2005年以来,先后依法关闭了辖区内的300多家 煤矿。退出煤炭生产,在房山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告别资源型产业的房山, 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严重问题: 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替代产业
产业现状
房山区葡萄酒产业现状
当前,在房山区委、区政府
的大力推动下,葡萄酒产业正
在蓬勃发展。 目前已流转土地2万余亩、 整理废弃土地0.3万亩,栽植苗 木70余万株,同时已签约葡萄 酒庄项目22 家。 青龙湖国际红酒城项目用地 摘牌成交已正在进行具体规划 设计。
第三部分
产业发展研究与定位
上位及相关规划依据 产业定位 产业发展方向
现状基本条件分析
气候
自然环境
房山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0℃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日数 为270天左右。区内≥0℃积温平均在4600℃以上。同其他区县比较,房山区属太行 山余脉,具有山前小气候特征,是环北京山前最大的暖区。山前暖区昼夜温差大, 升温快,阳光照射充足。
降水
山前暖区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增多,山前半干旱暖区降水量为500~550毫米, 山前半湿润暖区为550~650毫米。
解决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由于长期采矿,农业产业基础薄弱,且大多从事工矿工作,务农能力降低。伴随产 业结构调整,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是当前主要问题之一。
经过全面的详细的调研,反复论证,发展葡萄酒庄产业符合房山区的实际,也符合未来发展方 向。
规划背景
2010年 2010年5月
全区彻底退出煤矿开采业,同时关闭整顿非煤矿山。 房山区拟在山前浅山丘陵区建设形成规模的葡萄酒庄产业 项目,陈刚副市长原则同意该项目。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领导听取了房山区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 会议同意启动青龙湖起步区,并选取试点推进。 房山区成立房山区高端葡萄酒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相关领导先后两次听取了试点规划,会 议原则同意并提出了调整意见,完善后上报。 青龙湖、长阳等各乡镇的酒庄项目相续展开。
门户通道,对于实现本市发展空间
布局规划,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科学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求:发挥重大产业项目的引 领和带动作用,创新发展业态,促 进主导产业形成和特色产业发展壮 大
——大力发展金融、文化创意、
旅游、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增 强城市南部地区的“造血”机能。
相关规划
西部地区转型发展计划
北京西部地区提速发展,将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保障四大领域实现突破。 根据西部特点,在有条件的主干沟域和废弃工矿,规划建设京西溶洞矿山博览带、清水—灵山草 甸带、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等特色生态谷。北京西部将形成“一核、两区、三带”的布局 ,“ 一核”主要指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两区”则包括房山新城现代产业发展区和丰台河西 绿色产业发展区;“三带”主要指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108和109两条国道沿线生态旅游休闲 带。
日照
房山区年平均无霜期185天,比其他区县长7-10天,农作物生长期及日照时间更 长,更有利于酿酒葡萄品质的提高。
现状基本条件分析
房山区在关闭煤矿及非煤矿山 之后,留下了大量的废弃土地,其 中不乏规模较大的可复垦土地。 滩涂用地及荒芜待利用土地。 贫瘠的土地更适合种植优质的酿酒 葡萄。 房山浅山区、山区部分地区 由于缺水严重,农作物种植只能采 取一年一耕,耕种耐旱作物,大大 降低了土地收益。酿酒葡萄十分耐 旱。 由此,发展高端葡萄酒产业是 房山区推进生态修复、培育新兴替 代产业的突破点。 高端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可以 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的有机统一。
规划依据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房山新城规划》(2005-2020年) 《北京市房山区村庄体系规划》(2007-2020年)
《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阶段性成果)
《北京市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房山区葡萄酒庄产业发展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报告》
生态环境因素分析
房山区山区工矿分布现状图
第二部分
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市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
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主要酿酒葡萄产地分为:东北 、渤海湾 、沙城 、清徐 、银川、武威、 吐鲁番、黄河故道 、云南高原产地等九大区域。 中国是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消费的大国。目前我国生产的99.9%为工厂 酒。国民饮用葡萄酒品质以中低端葡萄酒为主,人均消费量目前仅为世界平均消 费量的15%。随着国民饮酒习惯的改变,我国发展葡萄酒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尤其在高端酒庄葡萄酒市场上发展空间很大。
现状基本条件分析
区域位置
自然条件
世界上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区域在北纬40°,被称作‘酿酒葡萄黄金线’,是
世界上高端酒庄酒主要集聚地。如法国的波尔多、意大利的皮蒙等均是优良高端
葡萄酒产区。
房山区位于北纬
39°30′-39°55′,地理环
境优势明显。 房山区被法国专家誉为 “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 葡萄的地方”。
现状基本条件分析
地形地貌
房山区内地形,山
自然条件
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
之一。地势西北高、东南 低,最高海拔2035米, 最低28米。
浅山地区地块面积
较小,平均坡度较大;丘 陵、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 坦,地块面积较大,平均 坡度较小。 这种地形更有利于提 高酿酒葡萄的品质。
房山区葡萄酒庄产业发展产地环境适宜性评价报告
《房山葡萄酒产业集群青龙湖起步区酒庄试点规划》
“葡萄种植技术、葡萄酒酿造工艺”等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现状基本情况分析 产业发展综合分析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产业发展研究与定位
产业规模与布局 区域统筹发展 规划引导与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