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联考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A.人性本恶B.人性本善C.先贤思想D.礼乐制度2.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服制D.行省制度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冯友兰此处评价针对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4.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B.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C.该书介绍了西方社会学说D.严复也主张推行维新变法5.历史学家齐思和《民族与种族》中说:“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种族思想”在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中的体现是()A.反对帝国主义B.创立民国政府C.驱除鞑虏专制D.实现五族共和6.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A.梁启超《开明专制论》B.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D.鲁迅《狂人日记》7.在7﹣9世纪的264年里,它曾十几次派出使团到中国学习。
20世纪初,它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的主要国家。
“它”是()A.朝鲜B.日本C.英国D.美国8.陈独秀称:“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他这样说的用意是提倡()A.中体西用B.维新变法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9.下列史学家中以进化论史观为导向阐述中国历史演变的是()A.司马迁B.司马光C.刘知幾D.梁启超10.被誉为“中国近代史料宝库”,历史最久、影响最广的中文报刊是()A.《时报》 B.《申报》 C.《新报》 D.《苏报》11.甲午战争后,在西方“群学”影响下,民间社团兴起。
以下开启了立会之风的社团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社12.20世纪初中国性别秩序从“男率女从”逐渐走向“男女平等”,导致这一变化原因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学东渐,文明交融B.政治革命,移风易俗C.思想解放,教育推广D.工业革命,经济转型13.“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欧洲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A.社会契约B.三权分立C.天赋人权D.君主立宪14.17世纪末,英国东印度公司运往欧洲的棉布贸易直线上升。
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这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15.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6.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对外战争一再遭受到失败B.工业生产落后于西方C.发展工业缺乏自由劳动力D.农民生活水平较低下17.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国家权力掌握在军部和官僚手中,由此()A.确立了当今日本的政治制度B.建立起日本的君主专制制度C.便利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D.建立起日本的中央集权制度18.如图漫画《丢弃领航员》所示,1890年新继位不久的德皇威廉二世,决定革除权倾一时的俾斯麦在帝国政府中的首相职务。
对此事件最为合理的评述是()A.议会行使了弹劾权B.德皇有充分统治权C.德国军国主义浓厚D.德国仍是君主专制19.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材料表明()A.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20.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191 3192019251929 1 929 1 9331938汽车产量39万辆223万辆427万辆536万辆193万辆249万辆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60分)21.政治理想与古代中国儒、法、道是在乱世求治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三个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学术思想流派,他们通过多角度观察人类个体与群体的永恒矛盾和处在这种矛盾中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不同的政治理想。
或赞赏“洪荒无君”时代;或从“法先王”视角出发,赞赏“三皇五帝与三代”时代;或从“法后王”视角出发,赞赏“后世”时代。
其思想成为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如表学派政治理想的核心内欣赏的时代容儒家“礼治”A法家B“后世”时代道家“ 无为而治”C2、理解中国历史,就必须理解两个人:孔子、秦始皇,前者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主调,后者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石。
问题:(1)孔子和秦始皇各自奠定了怎样的中国文化主调和中国政治制度基石?(2)请从不同视角,结合史实谈谈汉以后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2.向现代文明社会迈进材料一《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
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
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
”……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
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材料三美国国会于1789年9月25日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作为美国宪法的补充条款,并于1791年12月15日得到当时9个州批准开始生效。
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批准时间条文节录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1791年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法国受欢迎的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2)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23.“体”与“用”材料一:“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1861年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第25卷材料二:两广总督张树声遗折称:“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常不相及。
”﹣﹣《张靖达公奏议》卷8材料三:“道,用也;器,体也。
体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
“器既变,道安得独不变?”﹣﹣《谭嗣同全集》第197页康有为和梁启超提出“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体用之说。
“以群术治群,群乃成;以独术治群,群乃败。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第3﹣4页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简要归纳“体”、“用”观的变化。
2、概述材料中“体”、“用”观变化的历史背景。
3、你如何看待材料中“体用”观的变化?2016-2017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联考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在孟子看来,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是()A.人性本恶B.人性本善C.先贤思想D.礼乐制度【考点】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需要对孟子的思想主张的识记.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孟子”,结合孟子的思想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孟子”,结合所学可知,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故B项正确.A项是荀子的观点,应排除.C项不符合孟子的思想,应排除.D项是西周的制度,应排除.故选B.2.西周宗法时代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A.分封制B.郡县制C.内外服制D.行省制度【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学生只要对政治制度有准确的了解便可以得出结论.【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胡伟表里的政治制度,维持了西周较长时期的稳定.故A正确.B在战国时期出现,在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故排除.C出现在西汉,故排除.D出现在元朝,故排除.故选A.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
”冯友兰此处评价针对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材料中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切入,结合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思考.【解答】材料中的“王者受命于天的学说,既为行使皇权提供根据,又对行使皇权有所限制”是指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故选B.4.康有为称严复的《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他如此推崇该书是因为()A.该书符合革命派政治需要B.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C.该书介绍了西方社会学说D.严复也主张推行维新变法【考点】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解答】严复的《天演论》大力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为维新变法寻找到了依据,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历史学家齐思和《民族与种族》中说:“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种族思想”在孙中山早年革命思想中的体现是()A.反对帝国主义B.创立民国政府C.驱除鞑虏专制D.实现五族共和【考点】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解答】“清季朝政日紊,外侮日急,革命志士兴起种族思想”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即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6.下列文章中,最有可能在《民报》上发表的是()A.梁启超《开明专制论》B.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C.陈独秀《文学革命论》D.鲁迅《狂人日记》【考点】大众传媒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民报》,《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前身为宋教仁在东京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同盟会成立后,将其改为《民报》作为会刊.【解答】A.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A;B.根据所学知识,《民报》是革命派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陈天华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B项正确;C.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排除;D.鲁迅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排除;故选B.7.在7﹣9世纪的264年里,它曾十几次派出使团到中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