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八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2.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

”这表明A.选官标准发生变化B.官吏监察日益严密C.贵族政治完全消失D.行政效率逐渐提高3.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

其主要依据是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C.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4.“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

”该观点认为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城邦衰亡5.罗马法经历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平民争取权利的斗争 B.罗马帝国的分裂C.法律混杂使用不便 D.境内被征服民族的反抗6.《大国崛起》中写道:‘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做了最为充分的理论阐述。

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

”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反映了A.英格兰民族的政治价值取向趋同B.君主立宪制是全体英国人的理想C.洛克是“光荣革命”的实际倡导者D.启蒙思想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7.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右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

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

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D.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9.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中宣称:“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C.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10.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

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在相持阶段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11.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

”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12.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

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

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13.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B.推行杜鲁门主义C.实施马歇尔计划D.缔结关贸总协定14.“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形成 C.日本崛起 D.华约组织建立15.1917年,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这两次革命除了各自的特色外,还有其共同之处A.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B.革命的主力和斗争手段C.革命所追求的目标 D.革命的任务和革命动力16.1984年7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21世纪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表明日本①企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②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③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④政府将正视侵华,勇担责任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7.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18.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下列四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属于民营手工业的是A.青铜礼器 B.素纱单衣 C.秘色瓷 D.花楼机19.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0.下图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A.汉代成都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明代苏州地区 D.清代的洛阳地区21.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

……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

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

”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B.传统习俗受到冲击C.中美文化趋向融合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22.在1858-1859年两年中,马克思接连指出:“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通商口岸比较少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23.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24.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

由此可见,这个报告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25.“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据此理论分析,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社会转型主要是指A.社会习俗的变迁 B.社会性质的改变 C.经济体制的变革 D.物质水平的飞跃26.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

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

这种机器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 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的产生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D.促成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广泛开展27. 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民主的’、‘全民性的’……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

”这一制度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A.①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28.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①以立法的形式建立②由政府主导③实行以工代赈④致力缩小贫富差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9.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

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

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30.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被称为“经济联合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它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B.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C.它是由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合并而成D.它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计55分)31.(24分)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