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所有者权益分析 课件

所有者权益分析 课件


利润分配
• 影响因素;分配政策 • 股利形式;分配表分析
内容分析—构成
会计角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 利润(此两者往往合称为“留存收益”) 非会计角度:如上市公司股东财富的价值含义,金额 往往远高于会计角度,其实质是什么? 其计算依据:所持有的股份*股价
关于“持有的股份”,属于会计账簿上的记录!可验证、 可信任! 但:股价?难以信任! 因此,对所有者权益的分析,往往以会计资料为依据!
股东权益保障—指标
优势 ➢ 综合盈余能力(增收、节支,减少资本) ➢ 横向可比性(客观) ➢ 作为选择投资机会的依据,资源配置 ➢ 避免短期行为 ➢ 反映资产使用和增值能力 ➢ 督促企业积极研发、寻找机会
并非万能
股东权益保障—指标
2、资本保值增值率--第一类代理问题
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内容分析—留存收益
资本增值 VS 资本投入 扩大再生产;弥补可能的亏损;偿还债务。 ——盈余公积 法定。净利润的10%,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停止计提; 任意。企业自行决定; 法定公益金。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5%-10%),使用时少于注册资本的25%);发放股 利。
内容分析—实收资本
区别:注册资本、实收资本、投入资本 关注:变更情况(金额、频率等)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目的与动机分析(需要联系其用途)
内容分析—资本公积
来源:投资者额外投入,接受捐赠变更处理 用途:转增资本
—体现稳健、持续发展潜力; —增加投资者持有股份,提高流动性
2004年股权分置改革
延伸学习
股东权益保障—资本金
——管理制度 资本金保全:只得转让,不得抽逃 权利和责任(有限责任)
股东权益保障—指标
1、净资产(权益)收益率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值(净资产)杜邦分析体系
企业投入、产出水平的综合体现 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净成果 综合性、通用性强广为使用。
评价标准:可以选择(1)本公司的资金成本;(2) 同时期银行利率水平;(3)同行业平均水平,等等。
股权分置也称为股权分裂,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股份暂时不 上市流通。前者主要称为流通股,主要成分为社会公众股;后者为非流通股,大多为国 有股和法人股。 股权分置问题被普遍认为是困扰我国股市发展的头号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股市上 有三分之二的股权不能流通。由于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等"股权分置"存在的弊端, 严重影响着股市的发展。 股权分置是指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按能否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被区分为非流通股 和流通股,这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问题。股权分置不能适应资本市场 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消除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流通制 度差异。 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这二类股份,除了持股的成本的巨大差异和流通权不同之外,赋予每 份股份其它的权利均相同。由于持股的成本有巨大差异,造成了二类股东之间的严重不 公。 这种制度安排不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东不关心股价的涨跌,不利于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 益,也越来越影响到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进行兼并达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的,妨碍 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最开始提的是国有股减持,后来提全流通,直到提出解决股权分置,其实三者的含义是 完全相同的。
注意:需要关注增、减资的安排。这些属于偶发事件, 分析时需要剔除这些事件的金额。变动原因和结构
评价标准:(1)大于1,这是最低容忍度;(2)资金 成本;(3)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属于无风险收益(保 值)标准。
利润分配—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知识记忆规律
5% 平 10% 均 记 20% 忆 保 30% 留 率 50%
75% 90%
讲座 阅读 视听 示范 小组讨论 通过行动实践 教授他人/立即应用学到的知识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分析
内容分析
•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
股东权益保障 • 资本金制度 • 权益保障指标(2)
——未分配利润 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保障—资本金
——意义
企业设立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前提 企业对外借债的基础 有利于保障投资者权益
“皮包公司”、房地产预售制。
股东权益保障—资本金
——基本内容《公司法》 资本限额 筹资方式:货币资金、实体资产 筹集期限:一次性(6个月,15%)or分期(3年) 验资(出资)证明:价值和时间 违约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