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开题报告】

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行政管理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选题依据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不断加深,公共危机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远到美国的“911”事件、印度洋海啸、中国SARS事件、汶川地震等等,近如三鹿劣质奶粉事件、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等,这些危机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就我国而言,一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起始阶段以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各种危机的高发期。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对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种种危机事件将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

而我国政府在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处理公共危机长处在摸索阶段,在危机管理方面的问题不仅暴露出体制上出现的弊端,也暴露在政府管理职能上的漏洞。

我国现行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现有的行政设置,缺乏常设的政府危机管理机构或部门。

一旦危机爆发,各个部门往往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一个将政府各个相关部门组织起来共同行动、共同面对危机和解决危机的协调机构。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公关人员男多女少;专业契合度高的少;年轻的骨干力量少,其结构十分不合理。

另一方面,我国有的政府及其公务员在处理公共危机时,缺乏公关技巧,不能及时有效地表达自己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略、方式或方法,无法与媒体、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但公民的权利意识逐渐增强,控制舆论反而造成公众对危机状况不理解,加深危机的影响和扩散,更容易使公众对政府及其公务员产生不信任。

也是由于过去我国国际公共关系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在非典之时国际上提出隔离中国,甚至取消中国女足世界杯举办权。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迫切需要转型,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促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信息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传统的政府公共关系策略已经难以解决公共危机事件,因此有关政府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研究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

包括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都纷纷对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这些危机事件发生的规律,寻求应对策略,为公共危机的解决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依据。

然而,分析这些文献资料后不难发现,有些研究偏重理论,有些则偏重实际应用。

因此,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了解和把握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还能对政府公共关系,特别是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更加深入化和专业化的研究。

本文的选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选题意义本文试以客观的视角分析我政府运用公共关系处理社会转型期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因此,针对该论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从理论上来说,本文所进行的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政府公共关系研究是当前的学术热点问题,通过对政府公共关系策略相关理论的分析研究,探讨构建政府公共危机应对的合理体系架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危机是现实复杂环境变化中的必然产物,是公共管理对社会非常态运行的管理。

我国在政府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还比较薄弱。

但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公共危机应对就成为学术界广泛探讨的热点问题,从目前我国学者对公共危机应对理论研究的情况看,但研究的重点是以政府危机管理为核心而展开,对于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并不多,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体系,大部分研究也只停留在定性分析、个案分析上,因此还需要经过众人的不懈努力探索,逐步明确我国危机管理理论研究在学科概念、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方面内容,为危机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现实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各类危机事件也不断涌现。

2007年,我国因生产事故损失了2500亿元,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达1500亿元,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为2000亿元,因卫生和传染病突发事件的损失高达500亿元,以上损失共计6500亿元,占我国当年GDP的6%。

2008年,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全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50亿元。

中国公安部估计,2009年发生了7.8万起民众暴力冲突事件,参与者多达390多万人。

这些公共危机事件极度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破坏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和国际形象,冲击公众心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处在社会转型期时,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社会价值观和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整个社会变得脆弱。

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舒适,也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考验,人和自然的竞争和冲突不断加剧。

在危机频繁爆发时期,政府进行正确迅速采取措施治理危机,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减少经济损失,促进经济恢复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研究我国政府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共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针对近年具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危机实例进行分析,体现了时效性这一特征。

运用危机管理、政府公共关系学及组织研究等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分析具体突发危机相结合,也反映出本文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作风。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论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国外研究动态西方的危机理论研究高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一80年代初,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埃里森(G.Allison)根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写成的《决策的本质》开启了危机管理理论的先河,危机管理理论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国际学术领域。

之后,西方学者对危机的研究也从对单个危机事件的分析逐渐走向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综合研究,学术界掀起了一个对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新高潮。

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主要有史蒂芬·菲克、罗森塔尔等。

史蒂芬·菲克编写的《危机管理:对付突发事件的计划》、罗森塔尔等学者所著的《危机管理:应对灾害、暴乱与恐怖主义》大大推动了研究进程,甚至对后来学者们研究公共危机管理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同期,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展示出了新的特点—领域有了较大的拓展,如托马斯.盖博对美国处理化学物品突发事件的互助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凯瑟琳特尔尼对提高社区应对突发有毒物质泄漏事件的预备水平进行了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之间以及各国国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并且频繁以公共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公共危机研究趋势上,由过去主要侧重于政治稳定等定性问题的研究逐步转向对构建危机预警以及危机管理的数学模型等定量化问题的研究;在研究的范围上,从自然灾害领域和政治领域转向社会领域。

国内研究动态相较于国外,我国尽管古代就有“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以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相关思想,但从确切意义上来讲的公共危机本身就是近年来才引起重视的。

特别是在我国SARS事件和汶川地震之后,政府和学术界对这一领域非常重视,学习和借鉴了古今中外的不少先进经验,并根据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严贝娜、李严等主持的课题,针对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引发的各种社会危机,明确提出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战略构想,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推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化解危机带来的危害,维护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房美凤在《浅析公共危机管理与矫正型政府公共关系的运用》一文从社会转型期的时代大背景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产生的根源和特征,勾勒出了我国现代化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促进公共治理结构的顺利转型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对政府公共关系以及运用政府公关管理公共突发危机的著作中,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唐钧颇具影响力,他的两本著作《政府公共关系策略与实务》、《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获得了来自各界的一致好评。

他的著作最具特点之处在于他充分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政府公共关系进行研究,探讨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实战策略和操作指南。

还有一些学者的作品也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周晓丽.论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的治理。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对政府公共关系的研究进步与收获学界有目共睹,然而在政府公共关系学理论部分的研究我们还有待加强,对于突发公共危机下的政府公关研究更是不能浅尝辄止,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研究还显得相当薄弱稚嫩。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一)基本内容:1.公共危机的概念及其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2.我国利用政府公关解决危机事件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国外成熟政府公关理念的差距;3.我国政府公关与差距的成因分析;4. 成熟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理念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实情探讨公共危机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路径选择。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分析出目前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公共关系策略的运用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通过借鉴国外经验以及总结国内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议。

文章的理论综述部分首先分别阐述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政府公共关系的内涵,将两者的相关理论有机结合,不仅仅引用这些理论而是使它们不浮于文章表面而是将其扎根,并运用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形成具有本文特色的理论体系。

本文对我国在公共危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了介绍和总结,并且分析我国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依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公共危机中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议和对策。

为了塑造政府形象,加强公众参与,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我国政府需要在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危机公关,增强政府危机公关意识,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明确各危机管理机构的权责关系,更加注重公民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参与和监督。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研究步骤确定论文选题工作以及主要研究方向;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文献综述等;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撰写论文并定稿;完成论文以及相关资料的工作。

研究方法及措施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

在相关理论框架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经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第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整理和查阅公开发表的相关研究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等材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把握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等,并总结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公共关系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为本文的撰写提供研究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