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的演进
极性
32/34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竞争力
(二)提升中国工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
构优化对策
1.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3/34
谢
谢!
14/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三) 工业化过程中的重工业化——霍夫曼定理 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和
资本资料(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后人称其
为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霍夫曼把工业化的
过程分解为四个阶段:
15/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的生产在制造业中占有
定的规律性。
12/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一)三次产业比重变动规律—“配第—克拉克定
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 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 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 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第
三次产业将增加。劳动力转移的原因是由经济发展中各
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
成长。其标志是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
门比重不断增长,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
创新能力。
20/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度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提供了基础,
而高度化则推动产业结构在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
23/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理论界对产业结构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
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应反映产业
结构变动的全部情形与内容。
第二Hale Waihona Puke 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对总供给
与总需求的状况而言,即总量平衡问题。
24/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反映产业
16/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四)主导产业转换规律
从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看,主导产业转换引致
产业结构演进,存在着从以农业为主的结构开始, 按顺序依次向以轻工业为主的结构、以基础工业作 为重心的重工业为主的结构、以高加工度工业为重 心的结构、以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为主的结构演进
的规律性。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群,既存在替
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要按一定比例发展。 第四种观点认为,一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要符 合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一般国际标准结构。 由于以上各种观点,各有其科学合理的成分,
但又都有不足之处。作为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我们
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
理发展的过程。
25/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对
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 业协调发展的状况。
18/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
理发展的过程。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
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 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
6/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但自然资源禀赋决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
条件好的国家经济落后,自然资源条件差的国家经
济发达,自然资源条件相同的国家经济发展差别很
大,说明了这一点。因而,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往
往并不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作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必要 条件。
7/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但自然资源禀赋决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 条件好的国家经济落后,自然资源条件差的国家经
济发达,自然资源条件相同的国家经济发展差别很
大,说明了这一点。因而,自然资源的拥有状况往
往并不被一些经济学家视作一国工业化进程的必要
条件。
8/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三)需求结构 由于需要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而需求结构 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个人消费结构、中
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
现在:
1.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2.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5/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二)自然资源禀赋 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过程所依赖的外界自然条 件。一国自然资源的禀赋状况(包括地理位置、土 地状况、矿藏总量及分布、水资源、气候等)对一
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11/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二、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在产业高度方面不
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在产业结构的横向联系方 面不断地由简单向复杂转化,这两个方面的不断变 化推动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随着科技进步 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市场
深度及广度的扩展,产业结构的演进也会表现出一
产业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们总
是由低收入的产业向高收入的产业移动。
13/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二) 库兹涅茨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第一,农业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减少,农业实现的 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减少,是任何国家在发展的一定 阶段上的普遍现象。 第二,第二次产业的情况是,国民收入相对比重 的上升是普遍现象。但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变化,由于 不同的国家工业化的水平不同且存在差异,综合起来 看是微增或没有大的变化。 第三,第三次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一般表现为 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是 上升的。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
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其实质是随着科技
发展和分工深化,产业结构不断向深加工度化、高
附加价值化发展,从而更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更
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趋势。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高加工度化;(2)高附加价值化;(3) 技术集 约;(4)工业结构软性化。
有效利用。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
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
运行质量越高,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产业结构就 越不合理。
19/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要求资源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
27/34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竞争力
一、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核心能力
1.产业竞争力 2.企业竞争力 3.核心能力
28/34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竞争力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阶段
1. 要素驱动(Factor driven)阶段
2. 投资驱动(Investment driven)阶段 3. 创新驱动(Innovation driven)阶段 4. 财富驱动(Wealth driven)阶段
统治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为工业化的起步阶
段;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霍
夫曼比例为2.5(±1),工业化有了相当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为 1,表明资本资料工业
开始处于主体地位,是实现重工化的重要标志;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 业的规模,霍夫曼比例小于1。
29/34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竞争力
(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一国的特
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条件、需
求条件、相关和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及结构
与竞争者、机遇和政府行为等6个因素。
30/34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竞争力
机遇 企业策略、 结构和竞争
需求条件 要素条件
相关和辅 助产业
政府
图10-1
产业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完整系统
31/34
第三节 产业结构演进与产业竞争力
三、产业结构演进
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一) 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优 化对策 1. 适应新形势,始终重视农业发展
2. 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
3.完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激发和维持农民积
间需求和最终需求的比例、消费和投资的比例、投
资结构、净出口等因素的变动均对产业发展产生不 同程度的影响。
9/34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四)人口规模与结构 能否向新的或发展扩大中的产业源源不断地输 送所需的劳动力,是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重要条件, 劳动力中缺乏这种可移性将阻碍产业结构向更高的 阶段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自然资源与资本 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或劳动力数量 的多少决定或改变着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即 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特 别是中国和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其工业化的起 步或产业结构转换中遇到的不是劳动力的供给不足, 而是就业压力。
因此,在产业结构的优化的全过程中,应把合理化 与高度化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促 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以产业结构高度化带动产业结 构合理化。
21/34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三)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
一方面是产业部门间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是产业发
展的稳定性,即从时间序列的产业波动性评价产业的均衡。 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指产业部门、产业要素在产业发展中 要协调一致。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一种比例协调的结构,意 味着不存在明显的短缺、剩余产业,也不存在着瓶颈产业, 各产业均能合理、有序地发展。
第二,指国民经济中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组 成及其相互间的生产联系和比例关系。 第三,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包括非物质生产 部门)的组成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