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闸孔设计5.3.2.1 冲沙闸的设计流量计算:Q 1=10%~15%Q 设计=(10%~15%)*2720 m 3/s=272~408 m 3/sQ 2=2*Q 引用=2*46.6 m 3/s=93.2 m 3/s Q 设计—设计洪水流量; Q 引用—电站引用流量。
鉴于以上计算结果,选定在设计洪水位的过流量为Q 冲沙闸=350m 3/s 。
流速计算: v====2*9.80*(897.00-863.00)m/s=25.81 m/sv —设计洪水位下冲沙闸的流速;g —重力加速度;h —设计洪水位下冲沙闸的流速水头。
由2Q nb h gH μ= 得e bh 2gHμ2从而确定冲沙闸的闸孔尺寸为:闸孔宽为4 m ,闸孔高为5 m 。
5.3.2.2 泄洪闸的设计在正常水位为897.00m ,泄洪冲沙闸堰顶高程为863.0m ,Q 校核=4610 m 3/s ,Q 冲沙闸=350 m 3/s 。
Q 泄洪闸=Q 校核-Q 冲沙闸=4610-350 m 3/s=4260 m 3/s .(1)泄洪闸闸孔尺寸的估算 由于泄洪闸泄流时为闸孔出流,故按闸孔出流公式计算:2Q nb h gH μ= (1)Q —通过泄洪闸的总流量(m 3/s ); n —闸孔数;b —闸孔净宽(m ); μ—流量系数;e h —闸孔开度(m );g —重力加速度; H —堰上水头(m )。
根据上面的公式可求出闸孔总过水面积为:=nbh e S =总206.28 m 2我国大、中型水闸的宽度一般采用812 m 。
同时本设计闸孔总面积较小,闸孔数不宜过多。
在闸孔较少时,为便于闸门对称开启,使过闸水流均匀,避免由于偏流造成闸下局部冲刷和使闸室结构受力对称,孔数宜采用单数。
当采用3孔泄洪闸时,单孔闸门面积S 单=68.76 m 2 当采用5孔泄洪闸时,单孔闸门面积S 单=41.26 m 2在坝址选择时已确定泄洪冲沙孔闸坝段长50m ,故选用3孔泄洪闸+1孔冲沙闸的布置形式。
(2)泄洪闸闸孔尺寸的必选及确定由S 单=68.76 m 2,选取一下4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其中较优方案作为泄洪闸的最终尺寸。
方案一:闸孔宽8 m ,闸孔高8 m ,均为潜孔。
方案二:闸孔宽8 m ,闸孔高9 m ,均为潜孔。
方案三:闸孔宽8 m ,闸孔高10 m ,均为潜孔。
方案四:闸孔宽8 m ,闸孔高11 m ,均为潜孔。
方案比较:方案一:按公式(1)计算泄洪闸的过流能力:Q nb h μ=3/s 方案二:按公式(1)计算泄洪闸的过流能力:Q nb h μ=3/s 方案三:按公式(1)计算泄洪闸的过流能力:Q nb h μ=3/s 方案四:按公式(1)计算泄洪闸的过流能力:Q nb h μ=3/s 通过水力学计算,四种方案中除方案一过流能力不满足要求外,其它三种方案都满足泄流能力的要求。
考虑闸门尺寸增大的同时会使钢材的使用量和启闭设备的投入增大,相对投资大,故选择方案二。
5.3.2.3 泄流能力的计算泄水建筑物由3孔泄洪+1孔冲沙闸组成,为3级建筑物,相应洪水标准为: 设计洪水流量(P=1%) Q=2720m 3/s 校核洪水流量(P=0.1%) Q=4610m 3/s当洪水来流量小于400m 3/s 时,泄流量为3孔泄洪+1孔冲沙闸泄流量和进水闸的引用流量。
当洪水来流量大于400m 3/s 时,电站停止发电,泄流量为3孔泄洪+1孔冲沙闸泄流量。
泄洪闸冲砂闸泄流能力按以下公式计算:2/302H g b n m Q s ⋅⋅⋅⋅⋅=σσ 式中:Q —流量(m 3/s );σ—堰流淹没系数;s σ—侧收缩系数;m —流量系数,取0.360;n —闸孔数;b —闸孔净宽(m ); 0H —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上水头(m )。
泄洪闸由于布置为潜孔,当泄流时为堰流时(e/H >0.75)按照上述的堰流公式进行泄流计算,当泄流时为孔流时(e/H <0.75),泄流能力按闸孔出流公式计算:gH nbe Q 2μ=式中:μ—流量系数;e —闸孔开度(m )。
其余符号同前。
(1) 当洪水流量Q =4610 m 3/s 时;1)在校核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1孔冲沙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94.00 m ,则泄洪闸e 1/H=9/32=0.28<0.75,冲沙闸e 2/H=5/32=0.16<0.75。
故这时泄洪闸和冲沙闸均属于孔流。
Q 泄洪闸=4259.44 m 3/s Q 冲沙闸=394.39 m 3/sQ 总=Q 泄洪闸+Q 冲沙闸=4653.83 m 3/s >4610 m 3/s2)在校核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1孔冲沙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93.00 m ,则泄洪闸e 1/H=9/30=0.30<0.75,冲沙闸e 2/H=5/30=0.17<0.75。
故这时泄洪闸和冲沙闸均属于孔流。
Q泄洪闸=4190.18 m3/sQ冲沙闸=387.98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4578.16 m3/s<4610 m3/s3)在校核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1孔冲沙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93.50 m,则泄洪闸e1/H=9/30.5=0.30<0.75,冲沙闸e2/H=5/30.5=0.16<0.75。
故这时泄洪闸和冲沙闸均属于孔流。
Q泄洪闸=4224.95 m3/sQ冲沙闸=391.2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4616.15 m3/s>4610 m3/s4)在校核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1孔冲沙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93.45 m,则泄洪闸e1/H=9/30.45=0.30<0.75,冲沙闸e2/H=5/30.45=0.16<0.75。
故这时泄洪闸和冲沙闸均属于孔流。
Q泄洪闸=4221.49 m3/sQ冲沙闸=390.88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4612.37 m3/s>4610 m3/s5)在校核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1孔冲沙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93.42 m,则泄洪闸e1/H=9/30.42=0.30<0.75,冲沙闸e2/H=5/30.42=0.16<0.75。
故这时泄洪闸和冲沙闸均属于孔流。
Q泄洪闸=4219.41 m3/sQ冲沙闸=390.69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4610.09 m3/s=4610 m3/s故校核洪水位为893.42 m。
(2)当洪水流量Q=2720 m3/s时;1)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83.00 m,则泄洪闸e1/H=9/20=0.45<0.75,冲沙闸e2/H=5/20=0.25<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3421.27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3421.27 m3/s>2720 m3/s2)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78.00 m,则泄洪闸e1/H=9/15=0.6<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2650.10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2962.90 m3/s>2720 m3/s3)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76.00 m,则泄洪闸e1/H=9/13=0.69<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2758.31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2758.31 m3/s>2720 m3/s4)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75.50 m,则泄洪闸e1/H=9/12.5=0.72<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2704.75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2704.75 m3/s<2720 m3/s5)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75.60 m,则泄洪闸e1/H=9/12.6=0.71<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2715.55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2715.55 m3/s<2720 m3/s6)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75.65 m,则泄洪闸e1/H=9/12.65=0.71<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2720.93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2720.93 m3/s>2720 m3/s7)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校核洪水位为875.64 m,则泄洪闸e1/H=9/12.64=0.71<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2719.85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2719.85 m3/s=2720 m3/s故设计洪水位为875.64 m。
1)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此时洪水位为875.00 m,则泄洪闸e1/H=9/12=0.75=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孔流。
Q泄洪闸=2650.10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2650.10 m3/s>2370 m3/s2)在此洪水流量时,3孔泄洪闸全部开启泄放洪水。
假设此时洪水位为874.00 m,则泄洪闸e1/H=9/11=0.82>0.75。
故这时泄洪闸属于堰流。
Q泄洪闸= m3/sQ冲沙闸=0 m3/sQ总=Q泄洪闸+Q冲沙闸= m3/s>2370 m3/s(5)当洪水流量Q=1920 m3/s时;(6)当洪水流量Q=1590 m3/s时;(7)当洪水流量Q=1040 m3/s时;(8)当洪水流量Q=500 m3/s时;(9)当洪水流量Q=400 m3/s时;(10)当洪水流量Q=350 m3/s时;(11)当洪水流量Q=300 m3/s时;(12)当洪水流量Q=200 m3/s时;泄流能力计算成果表5.3.2.4 坝顶高程确定闸坝坝顶高程计算表5.3.3 消能放冲设计消能防冲采用70m长的混凝土护坦与下游河道衔接,护坦底坡3%,护坦上部设0.6m厚的C40HF耐磨砼,护坦尾部设24m长的钢筋笼装大卵(块)石回填保护。
左岸非溢流坝长48m,最低建基面高程为856.0m,坝顶宽7.0m。
最大坝高43.0m,重力坝上游面为铅直,下游面在高程894.0m以下采用1:0.7放坡,为C15混凝土重力式结构。
右岸非溢流坝长72.00m,最低建基面高程为856.0m,坝顶宽7.0m。
最大坝高43.0m,为C15混凝土重力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