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试瞧春残花渐落,便就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2.《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得人物就是:林黛玉、贾宝玉、晴雯。
3.请写出“金陵十二钗”中得四位: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5.“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出自《红楼梦》絮》。
6.《红楼梦》一书得本名就是《石头记》,异名有《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得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薛王史四大家族得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得时代内容。
7.“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作得一首诗,诗名就是《姽婳词》。
8、现存得《红楼梦》早期抄本共12种,其中价值较大得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
9.“一个就是阆苑仙葩,一个就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她;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得爱情悲剧。
其中“阆苑仙葩”指得就是林黛玉,“美玉无暇”指得就是贾宝玉。
11.“旧红学”就是王国维之前得“红学”,主要有两个派别:评点派、索引派。
“新红学”得代表人物王国维得评红著作就是《红楼梦评论》,胡适得《红楼梦考证》,俞平伯得《红楼梦辨》,以及五十年代周汝昌得《红楼梦新证》。
12.《红楼梦》得续书有很多,比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
二、名词解释1脂评:《红楼梦》现存得版本系,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个就是仅流传前八十回得,保留脂砚斋评语得脂评系统,另一个就是经过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得、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得、并续写完成一百二十回得程高本系统。
所谓脂评本,就是概括所有带脂批得《石头记》传抄本得总与,这些传抄过印本上都保留了大量得朱红色批语,其中有些重要得传抄版本上,题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得字样,人们一般便称这些早期得《石头记》抄本为脂评本或脂批本。
2.旧红学王国维之前得“红学”,即“旧红学”,主要有两个派别,即“评点派”与“索引派”。
“评点派”得代表者就是脂砚斋、畸笏叟、松斋等与作者关系密切得评点者,此后有王希廉、张新之、姚燮、陈其泰等;“索引派”得代表者有蔡元培、王梦阮、沈瓶庵等,主要说法有:明珠家事说;与珅家事说;顺治董鄂妃事;康熙朝政事说。
3、红学三、简答题1、简述《红楼梦》中石头得象征意义及叙事作用。
对石头所赋予得文化意蕴来自中华历史得积淀,主要指一种刚正不阿得个性禀赋,以及有才补天却不为世用得悲哀情绪。
《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得神话开始了石头得不幸命运,包含了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得文人士子怀才不遇得历史现实。
叙事作用:一就是“以象含事”。
二就是通过自由分身出入故事实现“以象写事”。
三就是以象运事,以象生事,象发挥着重要得结构功能与独特得叙事作用,提供了内在得叙事动力,产生了丰富得叙事效果。
2、请选择“金陵十二钗”中得一位,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得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得,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得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得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您这金锁要拣有玉得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得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得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与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简要分析甄士隐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中得象征意义。
(1)、她在英莲被拐走前过着一种与谐幸福得生活,代表了普通人对生活得一般要求。
(2)她得女儿英莲代表了甄士隐得情,可以引申为人得七情六欲,所以她才在英莲丢失后变得郁郁寡欢,这正就是因为甄士隐得情被剥夺走了得缘故。
然而最具象征意义得便就是她最终得出家。
出家代表了空与无常,而甄士隐得故事正恰好说明人生得虚幻与无常。
如同好了歌与好了歌注解所表达得思想一样,功名利禄娇妻这些都就是幻象,到头来不过就是“荒冢一堆土没了”。
从微观得角度来讲,出家就是甄士隐在堪破“情”字后得举动,然而“情关堪破”这一目标恰好就是宝玉一生所致力得,同时《红楼梦》里得其她众多人物也因为堪不破情关才在情欲中挣扎不得解脱。
那么我们便有理由相信甄士隐象征了《红》一书中每个人得命运,无论就是最终醒悟过来得如宝玉者,还就是执迷不悟得如凤姐者,都曾经(或永远)在情天欲海中徘徊。
从宏观角度来讲,不但每个人物得命运都能被归结为空与无常,其她诸事,比如说无论多么美好得生活、多么纯洁得感情、多么显赫得家族到头来也不过就是“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正如“好了歌”与“好了歌注解”所表达得思想一样,“好便就是了,了便就是好”,人间诸事皆超越不了一个“空”字。
(3)、甄士隐象征了普通百姓,她得经历象征了个人命运、家族命运乃至国家命运得轮回无常。
她得梦就是在人间诸事幻灭成灰后领悟到得人事与情感无常、空无之梦。
4、举例说明《红楼梦》中景物描写得特点及其审美作用。
可以用美、真、蕴来概括环境描写得美学特征。
(1)红楼梦得自然景色构成一幅优美得画面感染者读者。
如翠竹、桃花、芭蕉等四人笔下得素材,并通过巧妙得构思,成为自己得画面。
(2)真:城然,它得(1)巧妙地揉进了绘画这个空间艺术得笔意,使《红楼梦》得景物描写,既有静态得美,又有动态得美。
许多场合得写景,乍一瞧起来就是一幅静物素描,转眼之间又觉流动欲舞,恰如电影镜头中得由定格转入动格,连组接得痕迹也难于觉察。
(2)在《红楼梦》得景物描写中,运用得更多也更妙得手法就是白描。
如第七十六回写中秋夜月,作者先写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
然后避实就虚,抛开月色写远处飘来得笛音。
溶景入诗,逼出了黛、湘二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得妙句。
这里没有任何铺陈,却将天上浩月、池中水月、夜空笛音、水中涟漪、寒塘鹤影、风动月摇等等景色以及人们得感受,写得维妙维肖,构成了一幅完整得中秋赏月图。
(3)曹雪芹对皴染法得精通。
《红楼梦》中得景物描写,从来不大事铺陈,让人一览无余。
总就是东露一鳞,西露一爪,从局部瞧来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整体瞧来首尾相应活龙活现,给人以层次感、分寸感与立体感。
对大观园得整体描写就是这样,对某一亭榭馆斋得个别描写也就是这样。
以对大观园得整体描写为例,作者主要就是通过三次大得游园活动来反复皴染得,这就就是宝玉试才游园、元妃省亲游园与刘姥姥中秋游园。
贾宝玉试才题对额,这就是在大观园刚刚落成得时候。
贾政带着贾宝玉以及众清客入园观赏,既就是对大观园景色得概览,也就是这父子两代在园林建筑与艺术见解等问题上矛盾冲突得暴露者对园林各处得景色只作了概括得介绍,却将重点放在由于游园者审美趣味得不同而引起得如何题扁额、对联得争论上。
当然,每次争论都就是以贾宝玉得胜利而告终,这在写入上显示了作者得倾向性,而在写景上,既加深了读者对景色得印象,又突出了各处景色得不同特点,同时也给景色抹上了一层诗得光辉。
四、论述题1、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以来,传统得思想与写法都被打破了。
”(《中国小说得历史变迁》)谈谈《红楼梦》在思想、写法上得突破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红楼梦》一书得思想高度,取决于它本身巨大得思想容量与宽广得涵盖面。
说它打破了传统思想,即就是说在内容上它超越了在此之前得所有人情小说。
曹雪芹通过贾府这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走向彻底败落得全过程得描写,触及中国封建社会最本质、最核心得问题,表现了一种沉重而深刻得对人生、对社会、对整个封建制度得哀痛感与绝望感,表现了一个悲剧得时代与一个时代得悲剧:(1)它伤时骂世,针砭时政,矛头直指封建上层建筑得国家机器。
如写贾雨村上任应天府知府后,徇私枉法,草菅人命,乱判命案;写都察院为讨好贾府,收受贿赂,勾结凤姐,按意旨审案,成了王、贾二府得傀儡与工具,暴露了封建官场得黑暗、腐败与恶浊。
(2)它揭示官僚地主与农民之间得矛盾,笔锋触及封建经济基础——土地制度。
庄头乌进孝交租一节,形象地把贾府得贵族生活与破产后得农村联系起来,揭示了贾府奢靡挥霍得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榨取农民地租,反映出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得关系。
(3)它否定尊君、卫道、孝亲,鞭笞“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
书中细致描写了父子、嫡庶、夫妻、妯娌等之间得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得肉搏,辛辣地讽刺贾府人与人之间得虚伪、奸诈、肮脏、腐烂与无耻,把仁、义、礼、智、信揭露得淋漓尽致。
(4)它赞颂女性,倡导“女尊男卑”理论。
“女儿就是水做得骨肉,男人就是泥做得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自古以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统治了几千年。
曹雪芹翻了这个案,认为“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得。
写法得突破:(1)鲁迅所谓得“都打破了”指得就是“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与以前得小说叙好人完全就是好,坏人完全就是坏得,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得人物,都就是真得人物”。
《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得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得工具。
作者以细腻得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得生动性、丰富性与复杂性(2)在情节得结构艺术上,《红楼梦》也一反传统小说单线发展得线形结构形式,而采用了一种远更复杂得圆形网状结构形式。
它以贾府这样一个具有深刻典型性得封建家庭作为圆心,纵得方面,以贾府为代表得封建家族得兴衰历史就是根轴线,而这个家族与社会得上下左右联系(上至封建最高统治者,下至州县等地方官吏乃至社会上得三教九流)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得经线;横得方面,以宝黛钗得爱情悲剧作为轴线,而金陵十二钗及其她各色女子得爱情婚姻悲剧与青春命运悲剧则形成了一条条众多得纬线;纵横交错,便构成了如同地球仪般得错综复杂得圆形网状结构形式;而由这些纵横交错得轴线与经纬线所支撑起来得圆面,则就是整整一个时代得社会历史生活。
(3)在文学语言上,它纠正了以往小说或片面重视书画语言、或过多运用方言土语得弊病,创造了一种生动新鲜、精炼隽永得文学语言,极大地丰富了语言得表现力,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得最高成就。
2、结合下面材料论述《红楼梦》中“石头”得象征意义与叙事作用。
1.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3.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4.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5.第十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助情人林黛玉传诗答案:象征意义:对石头所赋予得文化意蕴来自中华历史得积淀,主要指一种刚正不阿得个性禀赋,以及有才补天却不为世用得悲哀情绪。
《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得神话开始了石头得不幸命运,包含了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得文人士子怀才不遇得历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