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尔扎克——素材

巴尔扎克——素材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

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

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2年正当巴尔扎克倍受冷遇,痛苦绝望的时刻,结识了贝尔尼夫人。

贝尔尼夫人的母亲曾是王后的侍女,对宫廷的生活,交际的秘密和妇女的命运十分熟悉。

贝尔尼夫人比巴尔扎克大22岁,具有完美的娇柔感,高雅的谈吐,沁人肺腑的同情心,以及慈祥的母爱。

这一切深深吸引着巴尔扎克,使巴尔扎克感受到从小没有领略过的母爱般的温情。

她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巴尔扎克把她称为他的母亲、朋友、家属、伴侣和顾问。

[1]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

历史小说《朱安党人》(1829)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第一部作品,描述1800年法国布列塔尼在保皇党煽动下发生的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暴动。

作者赋予英勇的共和国军人以应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党首领孟多兰侯爵,表现出他当时对贵族的同情。

为了写这部小说,他曾细心研究有关暴动的历史文献,亲自去布列塔尼调查山川形势和农民生活,访问暴动的目击者和参加者,还从友人柏尔里公爵夫人那里收集许多关于朱安党人的掌故。

从写神怪小说过渡到写历史小说,是巴尔扎克走向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他在《朱安党人》中描写的不是古代历史,而是属于当代社会生活范畴的重要事件。

着重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正是巴尔扎克日后所写的《人间喜剧》的一个特点。

从1829年写《朱安党人》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即《人间喜剧》时期(1829-1848)。

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于文艺创作以外,还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为几种报刊撰稿,他接触的生活面非常广泛。

[2]巴尔扎克从这时期起,就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影视剧中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

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

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1830年4月,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私人生活场景》两卷出版了。

然而,他深深地为法国文学创作者的处境担忧。

虽然法国于1791年颁布的《表演法令》和1793年颁布的《复制法令》确定了著作权的原则,但剽窃、抄袭、模仿他人作品的行为仍比比皆是,甚至他的作品也被他人抄袭。

[3]1831年,巴尔扎克加入保皇党。

但是他的政治态度和极端保皇党人也不完全一致。

他是党内的自由派,在党员中间不大受欢迎,他甚至公开批评保皇党,说“这个政党令人厌恶”,“这是一个失败的政党。

”[2]1833年8月1日,巴尔扎克在致韩斯卡夫人的信中写道,《欧洲文学》在描写一位皇家卫队的士兵在农家谷仓里讲述拿破仑生活的片断,是抄袭他在《乡村医生》中的一段重要章节。

于是,几个月之后,巴尔扎克在《巴黎杂志》上发表了一封致19世纪法国作家的公开信,再次谈到上面的问题。

他不仅描述了作家是怎样成为受害者的过程,同时也呼吁他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

他写道,出路在于他们自身。

在于承认他们的权利,在于对他们力量相互之间的认可。

为了崇高的利益,他们要组织起来,像剧作家那样成立一个协会(1777年,由法国最重要的戏剧家博马舍倡议建立了保护戏剧作者权利协会)。

”[3]1848年1月,巴尔扎克启程回巴黎去准备他们的新家。

9月底,他前往乌克兰,只是他对维埃曹尼亚已不再激动,事实上德·韩斯迦夫人和女儿对他也漠不关心,而且更糟的是他这么多年高强度工作所损害的身体健康也来讨债了。

在这个漫长的冬季,他患了脑炎、慢性心脏病和支气管炎,他的生命已经步入最后的衰竭期。

经过了漫长的追求与等待,德·韩斯迦夫人终于同意结婚了。

1850年3月14日,德·韩斯迦夫人以怜悯之心愿意满足巴尔扎克长达十几年的愿望。

在乌克兰的别尔基切夫市的圣·巴巴拉天主教堂,他们举行了婚礼。

除了新婚夫妇,只有两位证婚人和一位神甫出席。

一个多月后,他们启程回法国。

这次旅程对病入膏肓的巴尔扎克是灾难性的。

当他们终于回到巴尔扎克精心布置的爱巢时,他已经无法再踏上台阶,死神的脚步已经越来越逼近了。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维克多·雨果时常来看望他,巴尔扎克对老朋友抱怨说他无法完成《人间喜剧》了。

1850年8月18日夜11时30分,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彻底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奥诺雷·德·巴尔扎克带着没有完成《人间喜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4]文坛上的一颗巨星就这样陨落了,在他生命的尽头,陪伴他的只有给了他一生痛苦也帮助了他一生的母亲安妮·夏洛特。

依照巴尔扎克的遗愿,他的灵柩将被安放在拉雪兹公墓。

在葬礼的仪式上,他的朋友维克多·雨果为这位天才献上了悼词:“……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非常充实,他的作品比数不清的日子还要丰富。

悲哉!这位力量惊人、从不疲倦的工作者,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作家,这位天才,在我们中间经历了所有伟人都不能避免的那种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

今天,他在平和宁静之中安息了。

现在,他超脱了一切争吵和仇视。

在同一天,他进入了坟墓,但也进入了荣誉境界,他将继续在飘浮于我们头顶的云层上面,在我们祖国的众星中间闪耀光芒……”社会评价1883年,法国文学家协会为纪念巴尔扎克对法国文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也为感谢他为保护文学创作者的权利和为促成建立文学家协会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决定出资为他雕刻一尊纪念像。

第一位雕刻家未能完成任务于1891年谢世电影《巴尔扎克》。

后来罗丹被选定继承这一重任。

在长达7年的工作中,罗丹多次改变自己的构思,最后决定了一种他认为最能表现巴尔扎克特点的神态:翘首天空,发丝散乱,身体被宽大的睡袍裹住略向后倾。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是一位具有浓厚浪漫情调的伟大作家,一边因奢华的生活而负债累累,一边以崇高深刻的思想创作出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

他的生活趣事层出不穷,而作品更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他逝世时,文学大师雨果曾站在法国巴黎的蒙蒙细雨中,面对成千上万哀悼者慷慨激昂地评价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5]作家评价戈蒂耶是第一个站出来热情地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

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对他赞誉有加。

巴尔扎克全集书册雨果甚至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属于头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他的才智是惊人的,不同凡响的,成就不是眼下说的尽的……”人道主义斗士法朗士对文体非常苛求,他深情地说:“他是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洞察入微的历史家。

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度”,特别强调:“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

”后来的作家莫洛业说:“巴尔扎克不仅仅是十九世纪的优秀作家,他堪称最伟大的小说家,这在今天几乎是一致的看法。

”莫里亚克指出:“《人间喜剧》是神书,是巴尔扎克人物之林的条条大道。

”左拉:“几乎常常是青铜的,大理石的,既做的很多,又很坚固。

”泰纳《巴尔扎克论》:“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对人类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作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

”[1]巴尔扎克的创作为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使小说获得了空前的表现力。

他艺术气魄宏伟,生气勃勃,和显示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却比现实更加集中、凝练和强烈。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雕像勃兰兑说:“巴尔扎克虽是个拙劣的文体家,却是一个最上流的作家。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我从这里(《人间喜剧》),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的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上学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巴尔扎克作品的深刻性由此可见。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都在注意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