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农业概况.doc

德国农业概况.doc

德国位于中欧西部,北濒北海和波罗的海。

面积356970平方公里。

人口8201.2万(1 995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8人。

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碛平原。

河流主要有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威悉河,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博登湖、基姆湖、维尔姆湖和阿墨湖。

属温带气候。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

将濒海的西欧和内陆的东欧连接起来,也成为暖和的南部和寒冷的北部的横梁。

德国的地形变化颇多,主要由广阔的平原、低伏的丘陵和高耸的山脉所组成,其南部的山脉是阿尔卑斯山的一部分,连绵的丘陵和森林,自此向北延伸到北海和波罗的海。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1、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在原联邦德国,农业家庭农场是德国农业的基础。

按其农业收入的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业的专营企业,企业主总收入中有90%以上由经营农业所得;第二类是主营企业,农外所得收入小于50%;第三类是兼营企业,农外收入超过50%。

1995年,拥有农用地面积1公顷以上的52.3万个农场中,23.5万个农场的面积在1~1 0公顷之间,约占总数的45%。

约22.7万个农场的农用地面积在10至50公顷之间,占 4 3%。

可见,原联邦德国约有88%的农场规模在50公顷以下,50~100公顷以上的较大的农场仅占11%左右。

1994年,每个家庭农场年度的纯农业收入,前者为29152马克,后者为39798马克。

2、东西部农场存在明显差异。

在德国统一之后,原民主德国通称为“新州”,那里经过土地私有化之后,原先的超大型农场(1989年4700个)已分成3万家各种形式的农业企业(1995年底)。

其中,90%以上的是个体或合伙的农场(由3~5个家庭农场组成),但它们经营的平均规模仍大于西部,约有150公顷;合伙农场更大,平均经营450公顷。

1994年个体农场收入为每个劳动力43600马克,合伙农场为55800马克。

与原联邦德国各州不同的是,在新州的农场中,所经营的土地89.9%是租赁来的,而在西部租赁面积仅占45.1%。

东部租赁土地比例较高,原因在于1990年前土地是无偿使用的,在实行私有制后,原使用的土地物归原主,只好租赁那些重新获得土地所有权但已不再从事农业活动的原地主后代的土地。

3、农业份额下降,但畜牧业持续增长。

德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都在逐年下降。

1950/51年度,原联邦德国农业劳动力为677.6万人,到1995年下降到138.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2.4%。

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50年的22%降低到1994年的1.1%。

虽然农业的地位在下降,德国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德国约1740万公顷农业用地中,牧场与可耕地面积之比几乎是 2∶7,但1994/95年度畜牧业产值达371.51亿马克,而同年农作物产值仅为242.9亿马克,即大致是3∶2。

1994/95年度,在农业销售额5730.3万马克中,动物产品占了63.3%。

畜牧业是适合精加工的产业,是德国大多数家庭农场重要的收入来源,利用草场合理地粗放式地放牧牛羊,有利于保护乡村的自然风光。

4、农工综合体、产销一体化保证了农业在工业社会中的地位。

农工综合体是指农业与其相关联的各行业在生产和分配方面的融合。

它包括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商业批发和零售部门,运输、存储、包装企业,农业信贷、金融、技术咨询等。

由于农工综合体和产销一体化,德国的农业对社会所具有的意义远远大于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微弱比例。

德国农工综合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合作组织为直接依托的农工一体化,如畜禽饲养与肉类加工、肉制品销售的一体化;蔬菜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等等。

农场主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综合服务。

二是以合同形式实现生产、加工与销售一体化,农业与食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市场伙伴关系,双方订立长期合同,农场主按合同向加工企业供货。

如甜菜农与糖厂,奶牛农场与奶制品厂,水果、蔬菜和马铃薯生产者与这类产品的加工制造厂之间直接发生关系。

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如良种、饲料、设备、燃料等等,由有关厂家按照合同如期供给。

二、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德国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 农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4%, 拥有高度发达的农业,80%以上的农产品能够自给,部分进口也是出于调剂品种或价格因素。

劳动生产率4 0多年来有了极大提高,1950年一个劳动力只能养活10人,到1994年则能养活 95个。

国家对农业实行补贴,农产品价格上涨低于工资的增长。

据统计,1950年一个中等收入四口之家的伙食费占家庭全部支出的45%,到1993年已下降到15%。

德国北部农户经营种植业较多,南部则饲养业较发达。

目前全国农用土地1700万公顷,农户不足60万户。

德国农户年投资约300亿马克,年营业额700亿马克,其中400亿为饲养业,300亿为种植业,所生产的产品的85%作为食品工业用的原料,为9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农业中,90%农户经营饲养业及普通种植业(谷物、甜菜等),10%农户是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烟草等专业户。

专业户盈利高,但风险也大。

普通农户为减少风险,一般是饲养和种植并举,但有侧重,以应付万一的灾害。

每户农民年平均收入4.5万马克,在欧洲属中等水平。

以产值论,德国种植业中最大项目是谷物,其次是水果、甜菜、鲜花和观赏植物、蔬菜等。

在饲养业中,最大项目为奶牛,其次为猪、牛、鸡等。

1、种植业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1995年约占55%),但1995年的销售收益只有794万马克,仅占作物类产品总销售额的21.63%。

在粮食作物中,越冬作物占3/4,除了种植传统的冬小麦、大麦和黑麦以外,近几年里小黑麦(大麦和黑麦的杂交品种)发展较快,现已占到4%。

90年代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略有增长,除了食用之外,主要用于青贮,产量高,是优良的饲料。

1995年德国青贮玉米和子粒玉米的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40%。

马铃薯的种植在德国呈下降趋势,1995年只占总栽种面积的21%,总产量为943.8万吨,比1994年减少了2.4%。

近几年来,在轮作中,叶用作物(如甜菜和油菜、芜青等)在耕地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表1)。

表1 1995车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单位:万公顷,万吨,公斤/公顷)作物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小麦 258.7(15.7%) 1781.5 6886大麦 211.5(19.1%) 1192.5 5638子粒玉米 32.4(8.6%) 229.7 7090青贮玉米 125.6(31.7%) 4934.8 39289甜菜 52.4(24.4%) 2609.4 49798马铃薯 31.4(20.9%) 943.8 30057油菜和芜菁 98.5(35.5%) 302.2 3068资料来源:德国联邦粮食和农林部德国栽培葡萄的历史悠久,葡萄酒世界闻名。

葡萄大多生长在山坡上(60%),其余的在山谷或平原地带。

莱茵河的上、中游地区及美茵河、内卡河、摩泽尔河的下游及易北河上游地区都是有名的葡萄产区。

全国葡萄种植面积为10.7万公顷,有77388个农场种植葡萄,大型农场较少。

在5.61万个专门种植葡萄的农场中,76%的种植面积不足1公顷,19%的种植面积在1~5公顷之间。

德国主要有16种白葡萄(占葡萄种植面积的84%)和4种红葡萄品种,其中米勒一图尔高、雷司令以及西尔万纳是酿制葡萄酒的三个最优品种。

1994/ 95年度德国葡萄汁及葡萄的产值为22.26亿马克;1994年葡萄酒的出口量为2.3亿升,德国的啤酒花产区固定在巴伐利亚、已登一符腾堡、莱茵兰-普法尔茨、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等州。

此外不允许生产啤酒花。

德国每公顷啤酒花的产量大体上介于1500~2 000公斤之间。

啤酒花及其制品(花粉和浸出汁)99.5%用于啤酒生产,其余用于制药。

在正常年份,德国有近70%的啤酒花出口到100多个国家,1994/95年度啤酒花的产值为1.96亿马克。

2、畜牧业德国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1%。

在畜牧业生产总值中,又以养牛业所占比重为最大,约占65%,养猪业次之,约占24%,禽类产品约占9.4%。

养牛业的收益中,66%来自牛奶,34%来自牛肉和小牛肉。

1994年,31.45万户养牛农场共饲养乳牛53 0万头,肉牛52.2万头,奶牛总数约占欧盟的20%。

1995年共产牛奶2840万吨,鲜奶产品自给率达109%。

1995年,德国肉类产品共610.3万吨,其中牛肉和小牛肉155万吨,牛肉自给率达115%。

猪肉和家禽肉分别344.1万吨和64.1万吨,自给率分别为77%和60%;产蛋84.5万吨,自给率达75%。

1994/95年度畜牧产品的产值为371.51亿马克。

猪的存栏数为24.6万头,在欧盟国家中名列第2位。

德国普遍采用粗放式的放牧,每百公顷农用面积的牲畜数为114头,在欧盟国家中列第6位。

3、渔业和林业北海是德国最重要的捕捞区。

此外,德国还在英国西部水域和北美洲东海岸、波罗的海捕捞。

德国现有捕捞船总吨位为11.84万吨,大型远洋捕捞船队中,有13艘冷冻船和8艘活鱼捕捞船,总吨位为4.06万吨。

有1600条渔船从事近海捕捞,其中250条船用于捕虾。

在波罗的海活动的大约850艘近海渔船中,3/4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近海船队。

德国远洋和近海渔业捕捞的种类主要有鲱鱼(1991占25.5%)和鳕鱼(1991年占15.6%),此外还有鲽、鳎及小虾。

大纽芬兰海滩和格陵兰海域鳕鱼资源因气候变化大大减少,北海和波罗的海的鳕鱼和宽突鳕资源急剧下降,德国大部分渔船因此不得不停止捕捞。

虽然大西洋东北部和巴伦支海的鳕鱼资源在目前和今后几年中将呈现好的景象,但由于德国捕捞船队在这片水域获得的配额太少,不足以补偿它在大西洋西北部的损失。

因此,德国近年来渔获量呈下降趋势。

1991年捕捞总量为25.4万吨,1994年下降到13.72万吨,总收入为1.143亿马克,与1993年相比渔获量减少约10%,收入减少约13%。

1994年,德国内水渔业提供了大约1.45万吨食用鱼,其中食用鳟鱼为2.52万吨,池养鲤鱼1.23万吨,还有主要产自河流湖泊中的7000吨其他食用鱼。

德国的生鱼供应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进口约占84%),渔业产量仅占德国生鱼供应量的16%。

德国鱼的进口从1993年的129.1万吨增长到1994年145.7万吨,出口量则相应地从48.8万吨上升到51.9万吨。

德国是欧盟中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森林总面积为108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0%。

森林中约2/3是针叶树种(主要是云杉和松树),其余是落叶树种(主要是山毛榉和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