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生物学第七章生态学概述

普通生物学第七章生态学概述


Base of hairlike Secretory
b
c projection
gland
d
种群生态
原始协作
鸟类啄食有蹄类身上的体外寄生虫, 而当食肉动物来临时,又能为其报警
种群生态
偏利共生(共栖)
在热带地区,兰花通常 以树干作支撑
双锯鱼(小丑鱼)以海葵作庇 护的场所
互利共生
白蚁消化道中原生动物帮助白蚁消化木屑
彼此互相抑制
A种杀死或吃掉B种
对A有利,对B有害
对A有害,对 B无利也无害
种群生态








/d
大草履虫 单独培养


/d
小草履虫 单独培养
/d
混合培养
种群生态
捕食
种群生态 捕食关系中种群 数量的周期变化
数 量
北美美洲兔和猞猁的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动

种群生态
a


(a) A Venus flytrap (Dionaea muscipula). This carnivorous plant makes up for scarce nutrients by turning the dinner table on animals that alight upon its leaves. (b) A fly stuck in sugary goo on a lobed leaf. (c) It brushes against hairlike triggers on the leaf surface; the base of one is shown here. (d) Activated, the leaf snaps shut.
种群生态
寄生
黄蜂产卵于蛾幼虫体内,将幼虫致死 图为黄蜂蛹覆在虫体上,以幼虫内部组织为生
种群生态
寄生
Packed inside the small intestine of a host pig, adult roundworms
(Ascaris), a type of endoparasite.
龄阶段种群的存活率曲线 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的形式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 生理出生率(最大出生率):在理想条件下所
能达到的最大出生数量. 生态出生率(实际出生率):在一定影响出生率的因素: a.性成熟速度; b.每次产 仔数; c.每年生殖次数; d.生殖年龄的长短.
三第、三种节 群种群的的基出本生特征率和死亡率
2.死亡率 生理死亡率(最小死亡率):在最适条件下个
体因衰老而死亡,其种群死亡率降到最低. 生态死亡率(实际死亡率):在一定条件下
的实际死亡率.许多个体死于各种生物或非生 物影响的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一般都以种群中每单位时 间每1000个个体的出生或死亡数来表示.
原始协作(protocooperation) + +
互利共生(mutualism)
++
竞争(competition)
--
捕食(predation)
+-
寄生(parasitism)
+-
偏害作用 (amensalism)
-0


彼此互不影响
对A有利, B种无影响
彼此有利,分开能独立生活
彼此有利,分开后不能生活
学、鸟类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 学,真菌生态学等
•按栖息环境分 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
学,河口生态学,淡水生态学等
二、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应用生态学
• 污染生态学 • 人类生态学 • 城市生态学 • 农业生态学 • 资源生态学
三、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
生态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四、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分为三种生态年龄,即3个年龄组: 生殖前期、生殖期、生殖后期 3种主要的年龄结构类型: 增长型、稳定型、衰老型
第三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五、性比 大多数生物的自然种群内♀♂个体比率常为1:1 出生时雄性多于雌性,随年龄增长,雌性多于 雄性. 性比也受环境因素影响,如食物的丰歉. 如 赤眼蜂,当食物短缺时,雌性比例下降.
人蛔虫
体内移行:口→小肠→门静脉→肝脏 →右心→肺脏→气管→咽→食管→胃 →小肠 病症表现: 1. 掠夺营养与影响吸收。 2. 变态反应: IgE倡导的变态反应。 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 和结膜炎等症状。
3. 并发症: 由蛔虫的钻孔性所致。
种群生态 偏 害 作 用
一种鼠尾草分泌化学物质, 使周围成为不毛之地
第二节 群落
群落生态
二、生物群落的分类
按植物生活型分为:
• 森林 • 草原 • 荒漠
按地理气候分为:
• 热带群落 • 亚热带群落 • 温带群落
群落生态
三、主要群落类型
森林
•热带雨林 tropical rain forest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subtropical evergreen forest •温带落叶阔叶林 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 •泰加林(针叶林、山地森林)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同种 个体的集合群
种群生态
二、种群的空间结构
种群分布型
群聚分布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种群分布的类型图
群聚分布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三、种群统计学
种群密度 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上
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个数 种群的年龄结构:增长型、稳定型、衰退
型 种群存活曲线(survivorship curve):在各年
生态学概述
一、生态学定义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 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 的科学
生态学概述
生物圈
大气圈 生
物 水圈
圈 岩石圈
生态学概述
生态学一览
二、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基础(纯粹)生态学
•按组织层次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
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按生物类别分 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
第三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六、多型现象 种群内的个体在形态、生殖力、体重及其他
生理生态习性上产生差异,而出现种群内不同生 物型. 这种不同不单表现在♀♂相异,同性个体 也有不同.
如飞虱长短翅; 社会性昆虫等
四、种群关系
生物间相互关系的类型
类型
AB
中性作用(neutralism)
00
偏利共生(commensalism) + 0
生殖、行为、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 要素
• 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s)
光、温度、湿度、降水、土壤、大气等
• 生物因子(biotic factors)
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有机体和异种生物的有机 体(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第一节 种群
种群生态
一、种群定义
种群(popul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