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提纲

人教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复习提纲

古诗词复习提纲注意:请同学们务必认真背诵好下面各题!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文赏析及试题一、《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赞美了松柏能够挺立风中不倒,经严寒不凋。

勉励弟弟要像松柏一样坚贞。

4、展开联想和想象,对“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一句进行画面描写。

那笔直耸立在高山上的青松,傲然面对瑟瑟袭来的山谷寒风。

5、画面描写“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严冬季节,冰霜凛凛,青松魏然挺立,毫不动摇。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展开联想想象,描绘首联画面。

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2、赏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像近邻一样。

诗句一扫送别诗的伤感,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3、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诗人宽阔襟怀,又充满了对朋友真挚的情谊。

三、《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2、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慨时空无限,人生有限,表达了壮志难酬、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④。

[译文] (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

每有闲情逸致,就独自到山中游玩。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2、“行到水行处,坐看云起时。

”这是倍受人们喜爱的诗句,请分析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就地坐下看那悠闲的白云兴起飘游。

这两句诗写诗人徜徉在山水之间,写了山水景物,诗中有画,又蕴含诗人愉悦闲适的心情,语言极其自然,可谓语浅而意深;也让人体会到一种深远的人生境界,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五、《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一句“弃我去者”,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流逝,一个“留”字又写出心中对那流逝时光的无限怀念。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虚度年华、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主客双方的才华和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幽愤作结。

3、描写激起诗人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的万里秋空图。

秋高气爽,长空万里无云,目送排着整齐的队伍的大雁向南飞去。

4、赏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我们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去月亮。

诗人用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豪迈的气魄和恢弘的志向。

5、谈谈你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理解。

抽出刀来想砍断水但水流得更急,举起酒杯来想要借酒消愁但愁苦却更加深重。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就像是用好刀断水一样,借酒消愁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愁苦、愤懑。

6、你是怎样看待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李白长期处于不称意的苦闷之中,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

逃避现实不是他的本性,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清高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画面描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细雨绵绵,像油酥一样细滑润泽,远望草色朦胧,连成一片,近看却显得稀疏凋零。

4、如果朗诵三四句,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几个词?为什么?最,表示到了极致;绝胜,远远胜过。

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的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晚春景色。

这里把小草初长的早春与烟柳满城的晚春进行对比,突出早春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七、《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白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

2、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3、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至死丝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烛泪才流尽。

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

现在多用来比喻奉献精神。

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咏叹了忠贞爱情,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5、最后一句用了怎样的传说?有何用意?青鸟是传说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神鸟。

这里写出了作者认为对方居住不远,希望有人前去传递书信的想法。

但这并没改变相见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痛苦仍将继续,前途依旧渺茫。

八、《相见欢》①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③,别是一般④滋味在心头。

1、本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哀痛和对故国的思念。

2、画面描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天空月弯如钩,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九、《登飞来峰》王安石北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上,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

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看得远,眼底的景物一览无余,再也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了。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有何种作用?运用了夸张,极言塔高耸入云,为下两句议论蓄势。

2、本诗最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

表达了诗人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

十、《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蔚蓝的天空下,黄叶铺满了大地。

一望无边的秋色与湖水、远天相连,水上泛起迷茫苍翠的雾气。

在水天相连的地方,远山衔着夕阳。

无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阳之外的天边。

思念故乡的忧伤,追忆旅途的愁苦,彻夜难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梦,才能使人安睡。

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映照这高楼,(我)独自倚在栏杆上。

想喝杯酒儿解解愁,酒入愁肠,都化为点点相思泪。

1、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词人离乡去国的忧思。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碧蓝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白云,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

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3、本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词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课内古诗词赏析习题请同学们认真作答之后,再参考后面的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手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诗中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诗题中含有唐朝另一位诗人的字,他字,这位诗人叫。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本诗即表达了自己被贬谪的和,也表现了和。

6、点明贬谪地之远,说明被贬谪时间之长。

7、诗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是“,。

”这两句的原意是。

现在人们赋予它的新意是。

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而发。

“二乔”在诗中指代。

2、全诗借物咏叹,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在表明什么?3、这首诗按体裁划分属于,押韵的字有。

4、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三、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首联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和。

2、诗人以“风飘絮”比喻,以“雨打萍”比喻。

3、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 .4、全诗熔和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5、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的英雄人物?(请写出2-3个)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下片问,归根到底是在抒发对的感慨。

3、请分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