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政治 经济生活主观题精选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一政治 经济生活主观题精选 新人教版必修1

【政治主观题精选】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食品安全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食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从“红心鸭蛋”、“肯德基苏丹红”到“有毒奶粉”,屡屡曝光。

为此,国家高度萋祝,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这部法律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明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的原因。

①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所以要宏观调控;②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是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要求。

(2)面对食品安全隐患,除制定《食品安全法》外,你认为还应采取哪些措施?①我国制定《食品安全法》,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要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其他法律手段,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②良好的市场秩序,要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来作出规定;③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④规范市场秩序,在全社会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⑤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⑥消费者要树立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2、材料一:上世纪末,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但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材料二: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却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

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发展经济,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从而加速现代化建设进程。

3.材料一:从2001年到2008年的8年中,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方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500亿-6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

福建企业也屡屡受到影响。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一,分析福建省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②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③把“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背景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以自身的发展为基础。

⑤要有规则意识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本领,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应对反倾销和反对别国倾销。

4、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某校高一(1)班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精神,围绕我国“加强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搜集查询: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①企业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节能减排。

②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6分)倡议行动:同学们发现,部分中学生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水龙头不注意随手关紧,造成长时间流水;不注意节约用电,浪费现象较严重;学生用纸不注意反复循环利用;随手乱扔废弃物,不注意生态环保等。

为此,同学们发出倡议,从我做起,加强节能减排。

(2)请你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角度,列举出该份倡议书应有的要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分)(如回答绿色消费的具体要求也可得分)出谋划策:随着探究活动的深入,同学们越来越感觉到全球气候变暖、能源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同学们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3)作为当代中学生,请你列举出两个日常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事例。

例如:出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代替私家车;节电、节水,随手关灯和关水龙头;科学控制空调的温度;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产品等。

(4分)5、在山东省滨州市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该市市长指出:滨州市要抓住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机遇,积极对接。

尽快把彬州市的发展融入“环渤海”经济发展圈中。

要树立“国家政策引导、开发市场运作”的机遇观,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努力实现滨州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分别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国家政策引导”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市场运作”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在经济发展中为什么既要“国家政策引导”,又要“市场运作”?①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反映供求关系变化。

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需要“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浪费、经济波动和两极分化。

因此,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综上,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6、曾经的非典,带来板蓝根价格疯涨;而今的大蒜,在甲流的助推下疯狂价格一路狂飙,竟然翻了高大十倍。

特别是民间流传的“大蒜能抗甲流”更是一助推剂。

近期受甲流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山东大蒜的主产区山东金乡,其产出的大蒜从今年春节至今已疯涨40多倍。

大蒜市场需求量因甲流增加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却绝不是引发其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过去两年里,我国大蒜种植面积锐减,且天气条件也不利于大蒜生长,因此产量的大幅降低必然导致价格急剧攀升。

经济学家认为在供求关系变化的背后,游资、炒家的介入,才是这场“白蒜战役”的幕后推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分析当前大蒜价格上涨原因。

(6分)①价格由价值决定,但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

由于过去两年里,我国大蒜种植面积锐减,供应量减少;同时受甲流影响,大蒜的市场需求量剧增,造成供不应求,使其价格迅速上涨。

(3分)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一些投资者和商家趁机囤积、炒作,推动了大蒜价格的不断上涨。

(3分)(2)谈谈大蒜价格上涨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12分)①影响人们生活。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商品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但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蒜价上涨,会增加居民的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给人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4分)②调节生产规模。

蒜价上涨,种蒜有利可图,会刺激农民扩大种蒜的规模,逐步增加大蒜的供应量;(4分)③提高劳动生产率。

蒜价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刺激农民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产品供应增加。

(4分)7、在当前全球经济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央要求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

(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

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必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③物价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稳定物价,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消费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也可从其他角度回答,如: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倡导科学、理性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促进消费的建康发展。

)8、前段是“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几天又迎来了“糖高宗”、“油不得”。

涨价,是最近很多人在买东西的时共同的一个感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