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泊”;理解“嘱咐”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太阳公公”和“蒲公英种子”的象征意义。
4.朗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足、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重点】抓住文中拟人、对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人物个性及表现的不同价值取向。
【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性强,结构特点很明显;语言优美形象,叠词和四字词语反复出现,对话描写更是生动而富有个性,寓理深刻。
基于这样的文本特点,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本案力图借助教材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以及抓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心理,感悟寓理的能力。
在教学中,第一课时从预习出发,立足读准、读通,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解决生字的识写;第二课时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对典型人物对话的朗读,借助创情境、评价等途径指导学生读读议议,读读演演,读读说说,摒弃了繁琐的分析,以读见悟,以悟促读,有利于积累、吸收文本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搜集蒲公英的资料,加深对蒲公英的认识。
(2)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朗读课文,识记生字,理解词义。
(2)去大自然观察蒲公英或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蒲公英。
(3)搜集资料,了解沙漠、湖泊。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美读第1自然段1.师:孩子们,咱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板书课题“蒲公英”,齐读。
2.初识蒲公英(课件揭示:蒲公英图片)你认识它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相机在图片相应的位置出示对应的词语:花瓣、花托、绒球、小降落伞等。
)3.读词识字(1)指名领读词语(2)识写“绒、降”,教师在格中板演。
绒:绞丝旁可结合图中种子长长的毛来理解;右边部分是“戎”,表声音,“戈”中一个“十”,竖变撇。
降:右边上面是“”,宜扁且向左右舒展,下面“”第二笔是竖折。
4.出示动画或课文插图,教师配乐范读第1自然段5.看着这么美的蒲公英,你最想用什么词来赞美它?(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1)课件出示填空:()的花瓣()的绒球(2)美读积累。
6.你能把它放入句子中美美地读一读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7.小结:蒲公英种子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他们要跟着风婆婆去安家了,这是故事的开端(板书:“开端”,齐读两遍)。
小种子们随着风婆婆飘呀飘,后来怎么样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语课标》一再强调以生为本,揭题后先让学生介绍蒲公英,就把学习的时空让给了学生,同时这也是检查和激励学生坚持做好预习的有效手段。
巧妙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图词、图文结合,不仅分散了识字写字的时间,简化了教学环节,还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声像结合,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语境”,更丰富和拓展了学生阅读的“心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初读检查,随文识字1.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注意读准音,读通句。
2.初读第2自然段。
(1)情景导入。
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和笑眯眯的太阳公公。
)瞧,谁来了?太阳公公来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第2自然段。
(2)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显红本段中的生字词:嘱咐沙漠湖泊泥土迷惑①师:这段文字中藏着不少生字,谁有本事把他们读准,请同学们先自由读。
②指名读,点评正音,相机解决。
“嘱咐”的“嘱”是翘舌音。
“湖泊”的“泊”读“”,它还有一个读音是“”,可组词“停泊、泊船”。
(3)扣词导读。
①齐读“嘱咐”。
②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们什么呢,谁愿意当太阳公公?(指2、3名学生读太阳公公的话,随机正音顺句。
)注意:“黑黝黝”的“黝”在这里该读第一声(叠词变调)。
③课件出示填空,组织交流:太阳公公嘱咐蒲公英种子不要落在--------和----------里,要落在-----------里。
④随机在田字格中板书“沙漠湖泊泥土”,指导书写“漠、泥”、“漠、泥”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右边部分都为上紧下松,“大”“匕”下部稍舒展。
(4)理解“嘱咐”,迁移运用。
①师:像这样告诉别人不要怎样,要怎样,就叫——嘱咐(生答,再读两遍)。
②教师板演,指导识写:“嘱咐”别人要张口说话,所以这两个字都带“口”。
“嘱”的右边是个“属”,声音近“瞩”,外面尸字头,里面一个“禹”,最后两笔是提、点。
“咐”右边是“付”,也读“fu”,书写时单人旁的撇要竖起一点,左中右靠紧。
③生活中有谁像太阳公公一样嘱咐过你?都嘱咐些什么?你能用“嘱咐”来说一句话吗?④你还见过谁嘱咐谁?嘱咐些什么?⑤小结:嘱咐里是温暖的关心,嘱咐里是不舍的牵挂,嘱咐里有浓浓的爱意。
(5)齐读太阳公公的嘱咐。
3.初读第3自然段。
(1)过渡: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种子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谁愿意为大家读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随机解决生字词:瞧:这里的“瞧”就是——看(换个词),所以有个“目”,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看、望、盯、瞟、瞪。
)富翁;注意“翁”是后鼻音.什么样的人才叫富翁?(2)“小降落伞”指的是谁?(3)这里讲了几种小种子?(大多数的“小降落伞”和其中的两颗小种子。
)(4)分别指导读好三种小种子的所言所行,重点是正音通句,了解大意。
(5)填空:大多教小种子落在-------------,但是有两颗小种子分别落到了----------和---------------里。
4.初读第4自然段。
(1)过渡:结果怎么样昵?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年的春天。
(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2)指3名学生读,注意读好”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3)介绍分号。
①说说为什么要让3名学生读。
(对应三种种子。
)②预设评价,介绍分号:的确是这样,你真是老师的知音。
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它分别讲了三种小种子的结果,所以作者在中间用了两个——分号(显红)把它断开。
(4)三种小种子分别是怎样的结果呢?(板书:干死淹死成长)(5)填空:结果落在____里的蒲公英种子____,落在____里的种子____,落在____里的种子____。
师: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年级作为一个过渡阶段,字词教学仍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依据本课生字比较集中的特点(基本在第2自然段)以及孩子已有预习基础,采用随文识字,不仅可以简化教学环节,而且把字词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有利于孩子理解词义,学习运用,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为了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阶段目标,本环节教师采用填空方式引导学生逐段概括段意,为后面把握全文内容作好铺垫。
三、理清脉络,概括内容1.回顾导读,理清脉络。
(出示课件)(1)故事的开端。
师:故事开始讲蒲公英的花瓣落了—一齐读第1自然段。
师:蒲公英成熟了,要去安家了。
这是故事的开始。
(2)故事的发展。
师:后来他们碰到了谁,又去哪里安家了。
这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第2、3自然段)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师:这就是故事的经过,也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3)故事的结局。
师:结局怎么样?齐读第4自然段。
2.概括内容。
师:你能根据下面的填空简单地讲讲故事的内容吗?课件出示:蒲公英成熟了,太阳公公嘱咐他们不要落在____和____,要____。
大多数的小种子都落在____结果____;但是有一颗落在____,结果____:一颗落在____,结果____。
(l)自由练说。
(2)指名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基本特征,引领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在此基础上,顺着作者的文路,用填空的方式为学生搭好“脚手架”,不仅降低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切实达到了训练的有效性,也使故事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轮廓,为复述打好了基础。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1.认读本课生字。
(1)大字号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读,不会的再看看课本。
(2)开火车读,齐读。
2.指导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结构,把字词分类。
“嘱、咐、绒、球、降、漠、泥”为左右结构,均是左窄右宽;“富、惑”为上下结构。
(2)教师板演,提示指导关键笔画,学生书空。
重点指导:绒:右边“戎”的首横在中线上起笔,偏向右上斜,宜短;竖撇在竖中线上起笔;斜钩从竖中线往右下斜拉,宜舒展。
降:右边上部“”要扁,横撇、捺交点在横中线上,下部竖折也要扁,笔画收紧。
富:上下笔画都收紧,所有竖都得短。
惑;上下笔画要收紧,“或”的提与斜钩向左右伸展,“心”宜扁。
3.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讲评,修正练习。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对写字已有一定的基础——笔顺和运笔要领已经基本掌握,但是对结构的把握还有待训练。
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字形结构的指导,掌握基本的字形结构,如左窄右宽,上下同宽、上紧下松、上开下合、外伸里缩等,指导首笔定位、主笔突出等基本的笔画定位法,字形复杂的要提示关键笔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授之以渔,扎实训练,确保《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天十分钟的练字时间,切实提高孩子的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个故事——《蒲公英》(齐读课题)。
2.瞧,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三组词语宝宝,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词组:金光闪闪银花朵朵波光粼粼(ABCC式)黑黝黝金灿灿(ABB式)随风飘荡生根长叶茁壮成长竞相开放(种子的一生。
)3.播放第1自然段动画,美美地读第1自然段,再背一背。
(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叠词和四字词语的运用是本课的一个较为显著的语言特色,而且两组叠词正好反映了蒲公英种子落脚地的表象特点;第三组四字词语则描写了蒲公英种子的成长过程。
依据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选择性复习这类词语,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也为本课重难点的突破埋下伏笔。
二、读读议议,读懂嘱咐1.过渡: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飘呀飘呀,看,谁来了?(课件出示:笑眯眯的太阳公公)太阳公公在对小种子们说什么?我们来读读第2自然段。
2.指2、3名学生读太阳公公的话,评价导读:你觉得太阳公公怎么样?你听懂太阳公公的意思了吗?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引导学生联系“亲切”,突出两个“不要”,一个“要”,强调“别落在、也不要、只有、才”等(蓝色显示这几个词),激励学生赛读。
3.师生接读太阳公公的话。
4.扣词质疑,读懂嘱咐。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填空,并出示图片感受沙漠、湖泊表面的美丽,泥土表面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