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秘密主题背景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种.记得童年时对蒲公英就很好奇.它们看起来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绒球就会分散.如同降落伞,又似羽毛般轻盈.孩子对飞絮的好奇,近段时间蒲公英的飞絮漫天飞舞,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活动时捉飞絮。
而蒲公英在幼儿园里又是随处可见,于是生成了《蒲公英》主题活动。
主题目标1.认识蒲公英,了解其特征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身边野生植物的兴趣。
2.了解蒲公英种子传播的方式。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主题墙设置1.在图书区为孩子投放蒲公英的图片、儿歌、故事。
2.美工区为孩子投放美工材料及蒲公英图片,供孩子创作。
3.主题墙教师布置蒲公英的板块。
家长工作1带领孩子到户外寻找蒲公英。
2.和孩子一起扑捉飞絮,观察蒲公英种子的特点。
主题活动安排活动一蒲公英(综合)活动二长长长(科学)活动三蒲公英(散文)活动四飞絮漫天(美工)活动五我是小小蒲公英(舞蹈)活动名称:蒲公英活动目标1.认识蒲公英,了解其特征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身边野生植物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1.带幼儿到野外采摘不同形状的蒲公英。
2.画册活动过程一,认识蒲公英1.采摘蒲公英,对蒲公英的叶子的形状进行初步观察。
2.观察比较不同形状的蒲公英。
3.介绍蒲公英的有关知识。
二,故事,蒲公英姑娘1.教师讲故事。
2.幼儿思考:(1)是谁救了全村人的命?(2)蒲公英姑娘变成了什么?4.说一说,蒲公英有哪些用途。
(可做中药,可作饲料)三.学儿歌翻看《画册》,看图画,学儿歌。
四.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观察蒲公英的成长过程,并有意识的让幼儿进行记录。
活动反思: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幼儿园,田地里,到处可见他的身影。
活动就从找野菜开始。
当我拿着孩子找到的蒲公英向幼儿介绍时,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
布置作业时让家长带着孩子观察蒲公英,同时向家长介绍蒲公英。
第二天来园,家长欣喜的对我说:孩子还给我介绍蒲公英呢!从家长的神情中可以看到家长有多自豪。
第二天来园后,好多孩子手中拿着蒲公英的叶子和小花。
湘南说:“老师,蒲公英的叶子有锯齿型的,还有卵形的,他们的叶子长得不一样。
”雨涵说:它的叶子可以止血,我妈妈上网查了,它的叶子可以治病,可以当菜吃。
没想到,正要进行的活动被孩子家长预先教会了。
可见家长资源和教学活动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将家长资源引进到课堂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模式。
活动名称:长长长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蒲公英,关注蒲公英的成长过程。
2.引导幼儿填写观察记录表,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在植物角种植蒲公英观察记录表活动过程:一谈话师:你知道蒲公英在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长叶子,什么时候开花吗?(幼儿发言)3.出示自然角的蒲公英,师:这有几株蒲公英,我们每天观察,和他一起长大好不好?二.观察蒲公英,学习记录1.幼儿观察蒲公英。
2你见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3幼儿尝试表现自己的发现。
师:你能用笔画出你见到的蒲公英吗?4.教师指导幼儿绘画自己见到的蒲公英。
三.填写观察记录表1,出示观察记录表这是一张观察记录表,我们可以吧自己看到的蒲公英的样子记录在里面。
2,教师示范填写记录表3,幼儿尝试填写观察记录表。
将幼儿分成6组,每组选出一名幼儿进行记录,教师指导。
四.交流展示将观察记录展示在主题墙。
活动反思:为了培养孩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我尝试让孩子进行观察并记录。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观察记录表,我详细的像孩子讲解、示范,引导孩子学习填写。
记录时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以组为单位,指定比较认真负责的孩子担任记录的任务,其他幼儿在观看记录的同时也是学习记录的过程,为以后自己独立进行记录打下基础。
活动名称:蒲公英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喜欢看图画,喜欢图书。
2.鼓励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图中的简单内容。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认识蒲公英。
活动准备《字宝宝乐园》画册活动过程一.认识飞絮教师向幼儿介绍飞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蒲公英的种子,他坐上了小伞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旅行了。
二.欣赏图画。
教师提问:图画中有谁?你认识他吗?蒲公英想什么?教师出示相应的字卡带幼儿认读。
三.欣赏儿歌1.发书。
2.播放录音,幼儿独立欣赏两遍,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独立跟读儿歌两遍。
4.教师范读,幼儿跟读。
5.收书。
活动反思:儿歌形象得将蒲公英的种子比作了小伞兵,而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充满了崇敬之情,所以孩子很快理解了蒲公英种子的特点。
活动名称:飞絮满天飞活动目标:1.知道蒲公英种子的特点,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
2.能用线条表现飞絮,体验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笔《字宝宝乐园》18课活动材料蒲公英的图片范例活动过程:一.捉飞絮,带领孩子到户外扑捉飞絮二.观察飞絮教师:飞絮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总结:飞絮是白颜色的,好像个绒绒球,轻飘飘的。
三.探索绘画。
1.出示范例,观察飞絮的特点。
2.教师示范。
蒲公英的种子小小的,用一个小点表示。
身上的绒毛用线条表示。
3.幼儿尝试绘画。
四,交流评价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
活动名称:我是小小蒲公英活动目标:1.随音乐能按老师的提示表演舞蹈.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3.能与同组的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活动准备:1.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像带,录像机2.四色绒球,,每种个6个.(视本班情况而定),让幼儿戴在手腕上,同色的为一组.3.幼儿知道蒲公英的外形和播种形式。
活动过程:一.导入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二.指导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录像(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了...)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么去表现.5.让幼儿各自看一下自己绒球的颜色,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朵蒲公英.6.全体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7.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起来表演给幼儿看.8.教师朗诵故事,让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一次.9.教师根据幼儿反应,将幼儿最喜欢的,最精彩的动作再次抽取出来,让幼儿反复练习,并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10.幼儿再次完整随音乐练习.活动结束.朗诵内容:这是一个有太阳的下午,风轻轻的吹着.很轻,很轻.突然,风大了起来,蒲公英宝宝离开了妈妈,跟着风婆婆,飞呀飞呀,刚要落到草地上,又有一阵风吹来.蒲公英宝宝又飞了起来,飞呀飞呀,飞的高高的.咦?风停了,蒲公英宝宝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的从空中往下落.有的落在了池塘边,有的落在了柳树下,有的落在了花丛中.下雨了下雨了.蒲公英宝宝张开小嘴开心的喝着水.渐渐的,蒲公英宝宝长大了,个子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有的和他们的妈妈长的一样高,有的长的更高.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开花了.身上长出了许多蒲公英宝宝,他们也做妈妈拉!(自创)活动反思:在教师的指引下,孩子逐渐能感知音乐的旋律,部分能力强的幼儿还能自己听音乐做动作。
孩子们在自由组合的环节比较活跃,也比较兴奋,能快速找到伙伴进行组合。
通过舞蹈的形式孩子对蒲公英的种子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主题活动反思本主题是一个小型的主题活动,由5个小活动组成。
选择活动时,将使用教材和补充教材相结合,综合活动《蒲公英》和儿歌《蒲公英》均选自《画册》和《字宝宝乐园》;《长长长》和《飞絮漫天》则为生成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达到让幼儿了解蒲公英的目标。
大自然是知识的源泉,而我们农村处处是自然,有效地利用身边资源,让幼儿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切身感受事物的发展变化,会使幼儿直接经验的获得变得自然、顺畅。
活动从带孩子寻找蒲公英开始。
我带孩子来到田地里,寻找蒲公英的踪影。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想孩子讲述了蒲公英的特点与用途。
孩子们围坐在我的身边,这种气氛在活动室里是找不到的。
为了培养孩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我尝试让孩子进行观察并记录。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观察记录表,我详细的像孩子讲解、示范,引导孩子学习填写。
记录时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以组为单位,指定比较认真负责的孩子担任记录的任务,其他幼儿在观看记录的同时也是学习记录的过程,为以后自己独立进行记录打下基础。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幼儿园,田地里,到处可见他的身影。
活动就从找野菜开始。
当我拿着孩子找到的蒲公英向幼儿介绍时,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
布置作业时让家长带着孩子观察蒲公英,同时向家长介绍蒲公英。
第二天来园,家长欣喜的对我说:孩子还给我介绍蒲公英呢!从家长的神情中可以看到家长有多自豪。
第二天来园后,好多孩子手中拿着蒲公英的叶子和小花。
湘南说:“老师,蒲公英的叶子有锯齿型的,还有卵形的,他们的叶子长得不一样。
”雨涵说:它的叶子可以止血,我妈妈上网查了,它的叶子可以治病,可以当菜吃。
没想到,正要进行的活动被孩子家长预先教会了。
可见家长资源和教学活动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将家长资源引进到课堂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