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十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西周时期,一些贵族大臣可以对周王“谏议”,平民也可以对朝政发表意见或评论,平民的意向影响周王的决策。
这反映出当时
A.贵族等级制度开始瓦解B.原始民主传统尚存
C.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D.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2. 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审理案件等。
而在罗马,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
由此可见,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3. 民国初年,各种政治力量分化组合,全国各地陆续成立了数百个号称为“党”或“会”的政党或政治派别,如“中华民国联合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等等。
民国初年党派林立反映出
A.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B.政党政治逐渐趋于成熟
C.国民急切希望参政议政D.统一成为时代发展潮流
4.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百日维新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A.促进了国民觉醒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挽救了民族危亡D.实现了主权在民
5. 唐代士人应举,可以“投牒自应”,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举人及第或黜落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校才能决定。
这表明唐代科举制
A.注重家庭出身背景B.阻碍社会阶层流动
C.促成儒学独尊局面D.具有公平竞争特点
6. 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国家大多规定: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和捐助政党活动经费,不得参加竞选和兼为议员。
该规定
A.消除了文官队伍的贪污腐败B.推动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C.降低了文官制度的权威地位D.导致了文官人数的膨胀
7. 汉代官员审理案件时,除了依据犯罪的客观事实,还着重考察行为者的动机是否与儒家道德相符合,如不符合,必须严惩;如符合,虽犯法也可以从轻论处。
这种做法
A.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
B.扰乱了司法审判秩序
C.杜绝了以往严刑酷法
D.增强了法律伦理色彩
8. 下图内容是对近代西方某部法律的描述。
判断该部法律是
B.《人权宣言》
C.《法国民法典》D.美国1787年宪法
9.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变化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10. 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
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11. 近代以来某一国际关系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该体系是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
12.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13. 中国古代某一赋役制度规定,各州县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然后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户头上,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
该赋役制度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14. 明初以职业定户籍,分民户、军户、匠户等若干类别。
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户籍世代相袭,不得更换户别。
这一措施有利于
A.抑制土地兼并B.促成社会分化
C.发展商品经济D.加强社会控制
15.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对广大劳动者进行强制保险,其中工人所交的费用很少。
1905年,德国实行高温工作限制,若气温超过28℃,每班工作不超过6小时。
这表明统一后的德国
A.继承普鲁士专制传统B.发挥君主制的优越性
C.呈现社会发展进步性D.带有军国主义的色彩
二、材料分析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主要有如下表现:(1)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并且经历了多次社会动荡的历史考验而愈益完备。
以丞相为统领的中央王朝百官公卿制度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形式逐渐完善。
选官制度的进步,满足了行政体制的人才需求,也促进了社会不同等级的流动。
……(3)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区域文化因子,在秦汉时期经长期融汇,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
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和巩固,国家教育体制的逐步健全,成为适应专制主义政治需要的文化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
经历这一时期,以“汉”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
正是因为秦汉时期历史文化贡献的丰富,使得“秦”和“汉”,“秦人”和“汉人”,都长期成为代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公认的文化符号。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两个朝代在国家治理上的主要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考试院作为主管考试的最高机关,掌握着国家机关人员的考试和铨叙。
南京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考试法》《典试法》《监视法》等法律法规。
这一时期的文官考试,赋予女性参加考试的权力。
在考试的内容科目上,以1931年第一届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的部分试题为例,此次高等文官考试共分为国文、民法、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中国近代政治史、经济学、财政学等八个科目,除国文外,其他科目均属于现代科学知识范畴。
据统计,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普通考试录取6738人;高等考试录取4069人;特种考试录取155220人。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
地方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重重矛盾,往往将中央所派遣的官员看成是蒋介石集团的人事渗透而拒绝实施文官制度。
——摘编自陶继波马卉《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兼论其对知识分子的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影响。
三、论述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外交发展概况简表
——据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四、材料分析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4年,美国在新罕布什尔的布雷顿森林召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确立了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此后,美元像1914年前的英镑一样,被接受为黄金的等价物。
在20世纪60年代,西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全部进口的四分之一和全部出口的五分之一,它的出口曾一度与美日两国的出口总计不相上下。
新的贸易状况产生了货币上的问题,美国在海外的花费要比它在海外赚取的多,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
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
1965年,法国将其持有的数亿计的美元兑换为黄金,私人投资者也都抛售美元,美国的黄金和外汇储备急剧下降。
1971年,尼克松总统单方面宣布停止黄金兑换,美元贬值。
1973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美元贬值。
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规划的全球货币体系就此告终。
尽管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但西德马克和日元也在美元之外占据了关键货币的地位。
——据[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美元国际地位的变化并作出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