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实验高中2020届高三十二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
这一举措A.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D.推动了牛耕技术的发明25.汉初“七国之乱”后,朝廷对王国采取了如下措施。
这些措施A.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激化了诸侯王国与朝廷的矛盾D.调整了地方行政体制26.唐中期以来,手工业领域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趋势,如铜铁业没有广泛实施官营,各地铁矿在一定条件下听任百姓开采,设盐铁使收税。
在其他手工业领域中,这种情况同样存在。
这有助于A.经济效益的提升B.社会经济近代化的演进C.经济体制的转型D.手工业官营制度的改革27.明清时期,棉花种植遍及江北与中州,蚕桑生产发展甚快,甘蔗、烟草生产成为东南各省重要经济作物,蓝靛(染料作物)盛产于山区。
这些现象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B.表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C.进一步增强了江南经济实力D.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8.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
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
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29.全国抗战爆发后,晋察冀边区对村政权加以改造,逐渐废除了以户为基础的闾邻制度,普遍建立起村民代表会和村公所,改变了以往村政权主要掌握在以地主、士绅为主的少数人手中的局面。
晋察冀边区政府此举着眼于A.完善社会主义性质的基层民主B.反击国民政府的专制独裁C.维护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30.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
1962年2月,中共中央又发文件强调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即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这些做法A.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B.纠正了工作中的右倾错误C.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D.促进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1.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
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当时邓小平这一思想A.加快了科技体制改革B.源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D.推动了科技政策拨乱反正32.在古代罗马,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不熟悉法律,而早期的罗马法又简略晦涩。
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的裁决中备受重视,不仅被采用,甚至还编入法典,成为法律。
这反映出古代罗马A.立法过程主观随意性强B.法律体系日趋完备C.法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D.司法范围不断拓展33.美国宪法规定: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选举人团”来间接选举总统;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
美国选举总统的这种方式A.暴露了联邦体制的弊端B.规范了共和政体的运行C.落实了三权分立的理念D.维护了多数民众的利益34.内战结束后,苏俄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变动较大,它可以按照自定的价格采购各种农产品,也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在城市居民中出售日用品,还可以承租中小企业。
这说明当时苏俄A.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布局B.采用租让形式建设社会主义C.尝试进一步完善公有制结构D.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35.学者们普遍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
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A.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B.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学者关注天下兴亡与国家盛衰,追求在现实社会中建劝立业。
他们以学术研究为国家与社会服务,不做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理论研究。
儒家总结上古圣人施政安民的理念,揭示“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成为学者从盛衰兴亡中探讨治国之道,实现经世致用的思想渊源。
他们根据时代环境与社会现实的需要,针对治国兴邦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以是否有益于世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反映崇尚实际、注重实效的实用理性。
——摘编自庞天佑《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学者的人文精神》材料二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天主教会对人思想的禁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了资本主义经济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渴望摆脱蒙昧性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理性的光辉指导自己的认识和行动。
欧洲的两次思想运动,无论是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还是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都强调人的理性解放。
在他们的哲学中,人的问题被一以贯之受到关注。
他们站在人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世界,用人的眼光代替神的眼光,逐渐意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使人从“敬上帝”的迷梦中觉醒。
——摘编自孙兴《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三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并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13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宋朝政府顺应土地私有的历史趋势,鼓励和支持土地的私人占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对土地兼并基本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使得宋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政府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变化无常,使宋代土地所有权的转换非常频繁,促进了两宋时期租佃契约关系的发展。
……在祖佃契约关系下,佃户尽管有沉重的地租负担,但基本摆脱了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佃户人身自由有了基本保障,其身份地位大为提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主动性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但租佃制的不断膨胀也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随着土地兼并日益剧烈,大土地所有制逐渐扩大,自耕农、半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激化了社会矛盾。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根据材料,分析两宋时期租佃制发展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两宋时期的租佃制度。
(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略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世纪20至30年代,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文学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理论,通过作品《(克伦威尔)序》主张作家应力求使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无比真实地表现出来。
雨果认为,作家有义务“把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完美地结合”,他在巨著《巴黎圣母院》中竭力再现关丑“并存”“相共”的文学情节。
在《(欧那尼)序》中他写道:“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儿女。
”在《莎士比亚论》中,他不但指出作家负有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责任,而且还论述了诗人、作家在教育人民方面的特殊价值。
雨果也因此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和代表作家。
——摘编自陈许《作为批评家的雨果——论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的理论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雨果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贡献。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雨果文学成就取得的原因。
(7分)高三十二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41.(25分)(1)特点:注重对治国安邦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崇尚实际和实用(或以经世致用为主题)。
(6分)成因: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环境的推动。
(6分)(2)差异: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以反对封建神学或专制统治为目的,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多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出发点;近代西方人文精神注重人的解放,而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缺乏对人身自由与平等的研究。
(8分)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
(5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42.(12分)【示例】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2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中国只能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其结果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
(4分)“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
(2分)它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对西方国家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
(2分)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中国的封锁.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分)【评分标准】一等(12—8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7—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5.(15分)(1)原因:放任自由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繁。
(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进步性:使佃户获得更多权利;利于调动佃户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答出两点4分,答出三点5分)局限性:造成佃户地租负担沉重;不利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4分,答出两点即可)46.(15分)略47.(15分)(1)贡献:强调艺术真实;主张美丑并存;倡导创作自由;凸显教育功能。
(8分)(2)原因:适应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迎合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个人的努力和天赋。
(7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