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事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教育事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第四组: “学校(机构)办学类型代码” ◇办学类型(3位):引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教育门类的产品(行业 分类中的小类的下位类类目)类别。
办学类型的编码引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教育门类的小类编码的后 两位,加上顺序号。
办学类型代码共有54类,其中:主体校47类,附设教学班7类。
16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 2017年9月起,纳入国家共性交换平台,全政府体系内共享。
8
设计原则
• 1.规范性:国家有关编码标准是我们代码设计的重要依据,尽可能引 用已有国家标准。
• 2.兼容性: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融通,并兼顾原学校代码。 • 3.唯一性:各级各类学校代码全国唯一,终身唯一。 • 4.可扩充性:学校代码和属性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备将来不断扩充
的需要。 • 5.可组合性:各组属性码彼此独立、使用时可根据自己工作需要,自
由组合代码。
9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10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第一段:“学校(机构)标识码” ◆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统一编制, 赋予每一所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 “学校(机构)标识码”由两层10位数字构成。
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机构
◇学校(机构)地址代码(12位) ◇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代码(12位) ◇学校(机构)举办者代码(3位) ◇学校(机构)办学类型代码(3位) ◇学校(机构)性质类别代码(2位)(只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机构)城乡分类代码(3位) ◇独立设置少数民族校代码(1位)。
12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 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建成后,有利于不同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快速交换和共享,消除 “信息孤岛”有利于促进教育机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为构 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坚实基础。
6
历程
• 2010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制工作 的通知》(教发函〔2010〕117 号),附件: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编 制规则,2011年1月-6月,我们结合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制度的改革和“主体校 统计原则”重新调整了《 学校(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14 14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第三组: “学校举办者代码”
举办者类别 举办者类别 主管部 学校举办者(3位)(非幼儿园)学校举办者(3位)(幼儿园) (二元分组) (三元分组) 门
中央部门 省级教育部门 省级其他部门 地级教育部门 地级其他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其他部门 地方企业
民办
党政机 关代码 811 812 821 822 831 832 891
999
中央部门
省级教育部门 省级其他部门 地级教育部门 地级其他部门 县级教育部门 县级其他部门
地方企业 事业单位 部队 集体 民办
党 政 机 公办 关代码
811 812 821 822 831 832
891
892
893
894
999
民办
中央部门办 地方公办
中央所 属
地方所 属
民办
15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7
历程
• 2012年3月6日,教育部发布《教育管理信息 教育管理基础代码》等七个教 育信息化行业标准,学校(机构)信息代码已作为行业标准在教育系统内 应用
• 学校(机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已纳入教育部信息化建设的“小金教”工 程的公共平台建设项目
• 学校(机构)代码信息,是支撑整个教育行业的标准和基础,教育部部署 实施的“金教工程”项目(学前、中小学学籍、校安、资助……)等,全部 采用学校(机构)代码作为教育管理、数据采集的标准和支撑平台
背景及规范 工作流程 系统使用流程 经常碰到的问题
数据应用
5
背景
• 2011年前,我国教育机构代码由各职能部门自定标准、各自为政,造成了一个机构 多个代码、不同渠道的数据信息不能整合利用的混乱局面,并存在覆盖不全面、管 理不系统、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 统一代码标识制度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建立统一代码标识制度,即是给全 国教育机构颁发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并在全国各 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各个领域内强制推行使用
• 2011年6月,为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教育部发布 《关于印发《学校(机构)代码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发〔2011〕6号), 管理办法对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使用管理、安全 保障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 2011年7月-12月,按照修订的《 学校(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各级教育行 政部门进行逐级培训及学校基本信息的采集,2011年底,完成60多万各级各 类学校(机构)基本信息的采集和审核工作。
教育事业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
(2018)
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化体系—现状
2教育事业ຫໍສະໝຸດ 计信息化体系—规划(2018-2020)
3
一、学校(机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
二、教育统计管理信息系统 三、直属高校单体建筑物统计系统 四、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具 五、问题咨询支撑体系 六、上机练习与交流互动
一、学校(机构)代码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机构)标识码首次赋码规则
◇第一层为“学校类别”,共两位(取行业分类的小类码后两位)。 ◇第二层为顺序码,共八位。其中前两位为学校驻地的省码,后六位为“000001~ 999999”的顺序号(高等教育学校是“0+原五位学校编码”)
11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第二段:“学校(机构)核心信息码”
由七组共36位数字构成。具体包括:
☆第一组: “学校(机构)地址代码” ◆“学校(机构)地址代码”:是以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标识学 校驻地地域的编码。 注:多校区的学校,以学校行政机关主楼定位学校地址。
13
学校机构代码结构
☆第二组: “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代码”
◇是以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标识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的编码。 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代码: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统一填写省级或地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编码; 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机构)统一填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编码。 学校(机构)驻地不在所属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辖区范围之内的,填写所 属管理的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