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演变及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演变及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演变及展望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应中国国情、林情的林业生态建设道路,生态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认可。

论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回顾和梳理,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大力植树造林阶段、加强森林保护阶段、可持续林业阶段、生态林业阶段。

论文最后对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演变;发展展望一、导言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肩负着优化环境与促进发展的双重使命,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污染、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重视、支持林业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整套适应中国国情、林情的生态环境建设经验。

从20世纪50年代的沙荒造林,7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防护林建设,80年代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到90年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草),再到现在的林业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

根据侧重点的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大力植树造林阶段(1978-1983年)、加强森林保护阶段(1984-1991年)、可持续林业阶段(1992-1997年)、生态林业阶段(1998-2008年)。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进行回顾、梳理和展望。

二、大力植树造林阶段(1978-1983年)由于长期以来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一把锄头造林、百把斧头砍树,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破坏。

这一历史背景,迫切需要中央出台相关文件,稳定与加快林业发展。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林业建设开始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作出了多项重大决策,这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表1)。

这一阶段以植树造林为主,造管并举,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林业“三定”工作、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重视森林保护等。

表11978-1983年林业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时间政策名称相关内容1978年12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充分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197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植树节的决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1979年2月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通知号召全国人民掀起植树造林运动的高潮。

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198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的指示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加速绿化祖国。

1980年5月国务院批转“三北”防护林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纪要积极发展国营造林,并鼓励社员个人植树的方针。

1980年12月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通知许多地方……对森林资源破坏很严重,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迅速予以制止。

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大力造林育林。

绿化祖国,人人有责。

1981年12月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1982年2月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制止乱砍滥伐森林的紧急指示抓紧做好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

1983年1月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认真执行各项林业政策,发动群众造林护林,绿化祖国,增加植被,建设生态屏障。

通过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开展,在全国形成了植树造林新高潮,林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认识。

到1998年底,全国累计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60多亿人次,义务植树300多亿株;到2004年底,全国累计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93.9亿人次,共植树448.8亿株。

林业“三定”工作的开展,激发了林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发展。

到1984年,全国有77.5%的县(自治县、旗)和88.2%的生产队完成了林业“三定”任务。

完成定权发证的山林面积达9666.7万公顷,划定自留山3133.3万公顷,分到自留山的农户近5700万个,建立各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山林面积达7866.7万公顷,基本上改变了过去山林权属不稳、责任不明的混乱状况。

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经营山林的积极性。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第一期、二期工程从1978-1995年累计完成造林21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9%,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农、林、牧各业的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也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北”农业区已有2153万公顷农田得到了林网保护,65%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年净增粮食1000多万吨。

通过实施森林保护政策,“一把锄头造林,百把斧头砍树”的现象消失,全国局部地区生态恶化状况得到改善,林业地位得到提升,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由1981年的12%提高到1998年的16.55%。

三、加强森林保护阶段(1984-1991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放开市场的政策措施,林业方面,木材市场也开始放开,允许林农和集体的木材自由上市。

这一方面激发了林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利益的驱动,乱砍滥伐现象也有所抬头,局部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不放松大力植树造林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森林的保护,制定了森林保护政策,并加快了立法步伐,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规范林业生态建设(表2)。

以《森林法》的出台为标志,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进入加强森林保护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加快林业立法步伐、推进林业体制改革、加速植树造林和保护生态环境等。

经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林情的林业生态建设道路,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生态环境方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表2 1984-1991年林业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时间政策名称相关内容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认真保护林草植被。

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1985年1月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集体林区砍伐须依法经政府批准,严禁乱砍滥伐。

198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国家无力经营的山林、草场、水面,可以承包给当地群众经营,也可以划出部分资源与当地群众联营。

1986年4月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凡采伐林木都必须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

1987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坚决保护国有山林权属不受侵犯,要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1987年8月国务院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采伐更新要贯彻林业建设方针,实行限额采伐。

1988年1月森林防火条例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1988年4月林业部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封山育林必须贯彻“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

1988年8月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1989年12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1989年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1990年9月国务院关于1989-2000年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的批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长远利益的伟大事业。

1991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行封山育林育草、轮封轮牧,防风固沙,保月护植被。

199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抓好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治沙工程,改善生态环境。

四、可持续林业阶段(1992-1997)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引起的一系全球性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重大问题,联合国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文件,开放签署了《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

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做出了履行《21世纪议程》等文件的承诺,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林业生态建设的地位得到全面提升。

国家对林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植树造林等被放到了突出位置,出台了一系列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表3)。

这一阶段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对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扩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

表3 1992-1997年林业生态建设相关政策时间政策名称相关内容1992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林业部关于当前乱砍滥伐、乱捕滥猎和综合治理措施报告》的通知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

1993年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总体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切实抓好造林绿化重点工程建设199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

保护林地,制止滥伐、盗伐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1993年8月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林业生产要以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林产品供给能力为出发点。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林业既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高产稳产的生态屏障。

199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凭证运输制度。

1994年3月国务院中国21世纪议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1994年10月自然保护区条例以生物多样性作为重点保护对象。

1994年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方案和战略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