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综合训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含解析)

16-17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综合训练: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含解析)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随堂作业一一练双基、选择题知识点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道:“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

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

”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答案:A解析:注意两个关键信息“ 1873年”和“法国”,当时共和政体还没有最终确立。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73年,法国新调整的议会开始了制宪工作。

从题干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

“读者”所代表的派别不希望君主派获胜,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2 •有人说法国是“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有人认为法兰西共和国是“从窗缝潜入的”。

这主要说明了法国()A. 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B. 共和制确立的艰难C. 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D. 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法国大革命以来,保皇派和共和派围绕着政体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和较量,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说明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比较艰难的。

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核心,因而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被称为18世纪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因而C项错误;在18世纪法国工商业的发展程度仅次于英国,因而D项错误。

知识点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

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答案:C解析:法国1875年宪法颁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

为了巩固这仅以一票优势获得通过的来之不易的共和制,需要通过缓和法国的社会矛盾求得法国的安定团结。

4. 1875年1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表决,共和派议员投了赞成票,君主派议员投了反对票,双方势均力敌。

尚博隆将军最后一个表态,他犹豫不决、行动迟缓,最后投下赞成票。

最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353 : 352票获得通过。

该材料表明()A. 尚博隆成为共和国之父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终于建立C. 守旧势力还十分强大D. 共和派势力占据绝对优势答案:C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得以通过,表明君主派的势力还很大,与共和派势力旗鼓相当,所以C项正确、D项错误。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是在1870年, 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尚博隆为共和国之父,A项错误。

5 .李老师在某课件里展示了下列宪法条文: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该课件讲的是()A. 《权利法案》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根据“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选出”等可知, 该课件讲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6 •“宪法”所保证的是比较温和的共和制度,它甚至具有某些保守的特点,而正是由于它具有这样的特点,才让它存在近七十年。

这是在评价()A. 1215年英国《大宪章》B. 美国1787年宪法C.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法国君主派势力强大,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之所以能够通过,是因为双方的妥协,如果这部宪法不温和、不保守的话,它就没法通过,所以C项符合这个评价。

A项并没有确立共和制度;D项虽具有保守的特点,但是德国确立的并不是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的虽然是共和制,也具有妥协的特点,但它至今还在使用,故B项错误。

知识点三德意志帝国的体制7. 1795年,德国著名诗人、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一席勒曾发出“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的感叹。

1830年,世界文学史上的泰斗歌德则干脆地说道,“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

”他们发出如此感叹的最主要原因是()A.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现状B. 德意志落后的资本主义经济C. 德意志君主专制的黑暗D. 德意志面临异族入侵、领土被分割的问题答案:A解析:联系18—19世纪德国的历史及材料中“甚至没有一块地方使我们坚定地指出:这就是德国”可知,他们感叹的是德意志分裂的现状,故A项正确。

8. 在西欧国家确立近代民主制度的过程中,有一个国家是“通过剑,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完成的。

这是在描述()A. 英国宫廷政变 B .美国确立联邦宪法C.法兰西共和之路D .德意志统一之路答案:D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普鲁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故有“由一个邦支配其余各邦”之说。

所以本题选Do9.右图为历史漫画《辞退俾斯麦》。

根据当时德意志帝国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 帝国议会B. 内阁成员C. 联邦议会D. 帝国皇帝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故能辞退俾斯麦的只能是德国皇帝。

故本题选Do10. 有学生认为19世纪70年代初是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开端。

该学生这样认为的理由有()①出现“铁血宰相”俾斯麦②德国完成统一大业③君主立宪政体确立④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A. ①②B .③④C.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并颁布了宪法,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推动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从而使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故C项正确。

宰相俾斯麦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推行铁血政策了,故①不符合题意;德国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20世纪初,与题中“ 19世纪70年代初”不符,排除④。

11.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 “皇帝是国家元首”答案:D解析:A、B、C三项都是指皇帝掌握实际权力,国家元首只是国家的象征,并不一定掌握国家权力。

12.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这突出表现在( )①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②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③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④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A. 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使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①②④三项是重要表现。

③项表述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 年)材料二第二帝国18 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

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

――让•马蒂耶《法国史》材料三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的作用的是乡村容克,即普鲁士贵族庄园主……政治上属于极端保守派,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

――奥茨门特《德国史》(1) 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国议会拥有这样的权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相比有何不同。

并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原因。

(4) 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

答案:(1) 立法权,总统选举权。

(2)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 不同:立法权受皇帝制约。

原因:普鲁士主导德意志统一,保留了君主专制的传统,容克起主导作用。

(4) 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议制民主的差异是由各国国情所决定的。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 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 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 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材料三马克思说:( 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 材料一中提到的“当代重大问题”是指什么?当时的普鲁士邦首相是谁?所谓“铁和血”的手段是指什么?(2) 材料二对君主权力的规定有什么特点?(3) 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

答案:(1) 国家统一问题。

俾斯麦。

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2) 皇帝拥有巨大的权力。

(3) 积极作用:德意志帝国宪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局限性: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残余。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48分)1.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过程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

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 英国B •德国C.美国D .法国答案:D解析:法国政体在确立的过程中,经历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资产阶级帝制等,可谓材料中“各种政体的试验场”,故本题选择D。

2.“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这项规定( )A. 使总统独揽大权B. 用法律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C. 确立了法国的责任内阁制D. 使法国的共和政体从此得以巩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时,法国的君主派势力还很强大,而宪法的这项规定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图谋,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所以B项说法符合题意。

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错误,法国共和政体的巩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法国能够实现从“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或“公爵们的共和国” )到“共和派的共和国”(或“议员们的共和国” )的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 复辟势力的消失B •公爵们的放弃C.工业革命的推进D .共和派的努力答案:C解析:“‘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或‘公爵们的共和国' )”表明法国的共和政体不稳,君主派势力还有很大影响;“‘共和派的共和国' (或‘议员们的共和国' )”表明法国的共和政体最终稳定下来,这个变化源于君主派和共和派两派势力的消长,其根本原因还应从经济方面去寻找,即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所以答案为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