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幼儿期是幼儿自信心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中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
目前,家长开始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问题,但在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阐述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我国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现状,来寻找优化家庭教育的措施,以此来保证幼儿更好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自信心幼儿自信心的培养Family Education and Child Care TrainingSelf-confidenceAbstractSelf-confidence is estimated be one people cognition to oneself strength and sufficient, inherent driving force being one kind of fine psychological traits , being also that person overcomes difficulty , continuous self-renewal , gets success. The infancy is the important period that infant self-confidence forms , home education is that the infant grows up being hit by the be burning starting from the busiest education of basis , the culture to infant self-confidence most dominant effect. At present, parents starts the culture problem taking infant self-confidence seriously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 have a few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still but, for the method guiding parents to wield science trains an infant self-confide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studying our country home education cultivates to infant self-confidence, comes to seek the measure optimizing home education , comes to ensure that the infant is much better on this account to grow up healthy and sound.Keyword: home education infant self-confidence infant self-confidence cultur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1)(一)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1)(二)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2)二、我国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现状 (3)(一)过多照顾,过渡保护 (3)(二)过高期望,过多否定 (4)(三)过多灌输,幼儿缺乏探索的机会 (4)三、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4)(一)让幼儿体验成功 (5)(二)经常鼓励幼儿 (5)(三)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6)(四)给予幼儿替代经验 (7)结论 (8)致谢 (8)参考文献 (9)引言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
幼儿正处自我意识的萌发期,这时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个关键。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建立幼儿自信心的前提,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一)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
幼儿自信心的形成,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4-5岁时期是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即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期。
从幼儿期起步培养自信心,给幼儿从小播下自信的种子,是形成其健康人格的关键。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有自信心。
”作为培养幼儿的重要目标。
[1]自信心能促使幼儿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乐于与人交往,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
一个幼儿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羞于交往,怯于表达,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则其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发展就会缓慢,并且容易形成胆小、懦弱、依赖性强、优柔寡断等性格特点。
自信心是成功的起点,前进的动力。
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都推动到最佳状态。
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一个人的成长路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上升式进行,可以想象其积累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高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在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如果爱的不得法,对孩子过分溺爱,不但不能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早日成材,反而会使孩子养成种种不良的习惯,甚至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是一个人发展自爱、自尊、自信,人际关系的基准,幼儿对于环境和事情的态度,成人扮演者塑造者的角色。
老师,家庭乃人生第一所学校。
孩子从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家庭教育同样在孩子的人生之路上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就乐意接受父母的教育,这就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容易取得成功。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发展的,因此,幼儿的自信心与家庭教育有很密切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向幼儿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
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把幼儿放到特殊的地位,一切服从、服务于幼儿,不适当地满足幼儿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迁就,事事代劳。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幼儿往往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自傲或自卑,能力低下,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容易形成依赖、懦弱、自卑的性格。
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往往强迫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不容许孩子有差错或失误,频繁采用惩罚来强制执行。
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
[2]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信任、尊重和平等,重视启发引导,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空间。
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性格开朗,意志坚强,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
由此可见不同的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有不同的作用。
二、我国家庭教育对幼儿自信心培养的现状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已经引起千千万万有识家长的高度重视。
许名家长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创造出许多新鲜生动的经验,为优化家庭教育,发展家教科学做出了贡献。
但是,毋庸讳言,还有相当数量的家一长在子女教育中存在若这样那样的偏差,影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他们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缺乏了解,对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知不多,尽管主观上有着强烈的教子愿塑,但在客观效果上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而不达,甚至适得其反,大俘初衷。
(一)过多照顾,过渡保护著名的心理学家A.阿德勒曾指出:成人的过分呵护是造成幼儿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3]现在孩子集数位长辈的宠爱于一身,而每个孩子在生命之初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但成人往往将其视为柔弱的个体,总是竭尽全力照顾和包办代替,对一些可能存在的困难都竭尽去解决。
当幼儿怀着一份求知的渴望去探索周围的世界时,成人施加给幼儿的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一种限制,剥夺幼儿锻炼与发展的机会,扼杀了幼儿求证自己能力和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的愿望。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独苗苗”现象普遍存在,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就动起手来。
孩子从没体验过成功,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我什么都不会”、“我一样都不行”的结论。
成人施加给幼儿的这种保护实际上是一种限制,剥夺幼儿锻炼与发展的机会,扼杀了幼儿求证自己能力和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的愿望。
(二)过高期望,过多否定我们有的父母和教师常常不考虑幼儿的兴趣、愿望和实际能力水平,盲目地要求幼儿按照自己设计的轨道成长,对幼儿提出过高的期望与要求;而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制,常常难以达到这些过高要求,这会使幼儿产生持续失败的挫折感,积累“我不行”的消极情感体验。
[4]有的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处处强过别人,惯于横向比较,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做出消极、否定的评价,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
这会使幼儿产生“事事不如人”的感觉。
(三)过多灌输,幼儿缺乏探索的机会在教育幼儿方面,父母和教师常常低估幼儿的学习能力,对幼儿灌输过多。
灌输使幼儿不仅缺乏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而且缺乏动脑筋思索、猜想的机会,而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不经过亲自思考、操作和实践,是不可能内化为自己的认识的。
三、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作为家长,父母应该对幼儿充分信任、尊重和平等。
重视启发引导,让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空间。
这样父母与幼儿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幼儿,又对幼儿提出严格的要求;既高度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幼儿的独立自主,激励幼儿去做他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幼儿敢于发表意见,又循循善诱,对幼儿的优质和错误不是无端训斥。
因此,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性格开朗,意志坚强,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