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霉剂市场:混战中的惨烈与迷茫国内外产品如雨后春笋,疯狂争抢地盘,脱毒效果缺乏标准,玩概念盛行南方农村报《养殖宝典》伦德邦在肇庆高要养母猪已有两年,规模较小,但坚持使用脱霉剂。
他曾有过惨痛的教训。
刚养猪那会,因饲料质量不过关,母猪大量难产,损失了一批仔猪。
后来受人指点用了脱霉剂,再也没出过类似毛病。
对此,他深感无奈:“中国的饲料问题太多,不用脱霉剂不行!”现实中,与伦德邦得出相同结论的人比比皆是。
不过,网上也有不少人宣称,脱霉剂产品忽悠多于实用,最好别买。
作为一种随处可见的产品,脱霉剂产业其实已颇具规模,迄今有数十家企业的产品在国内竞争。
这个市场的现状到底如何?为何仍会引起广泛争议?养殖户当如何选择?10月底,南方农村报记者广泛采访业内人士,试图解开其中之谜。
脱霉剂产业未充分开发业界俗称为脱霉剂,严格说来应叫做霉菌毒素脱毒剂。
据悉,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已经重视霉菌毒素的研究,相应产品渐次开发。
九十年代,已有脱霉剂产品从各种途经进入我国市场。
业内普遍认为,2003年,是国内脱霉剂市场幸福的腾飞起点。
在此之前,脱霉剂寥寥可数,养殖户也往往冷眼相对;而在此之后,脱霉剂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国内外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并展开激励厮杀。
转变基本源于一场灾难。
2003、2004年,由于厄尔尼诺现象等原因,全球气候异常,霉菌毒素大爆发,饲料大宗原料玉米、麸皮等质量严重下降,导致养殖业疾病频频,养殖户亏得一塌糊涂。
霉菌毒素的危害从此世人皆知。
据了解,目前危害谷物饲料的主要有六大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各大厂家的产品特点不同,但大多数针对它们中的一项或多项而开发。
按照成分不同,市场上的脱霉剂可分为矿物质吸附剂类、酵母细胞壁类、微生物类、酶制剂类、混合类等,其中以矿物质吸附剂类最多。
脱霉剂在我国养殖场基本获得成功。
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广东的部分养殖大户发现,虽然对其效果评价各有不同,但他们确实大都使用了脱霉剂。
奥格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安权认为,南方规模猪场基本都在用;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吴裕本博士分析,目前至少八成规模猪场认可了脱霉剂;上海牧冠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方片区主管龚厘强估计,大约九成规模猪场在添加脱霉剂。
成长中的脱霉剂产业显然属于朝阳产业。
这个产业目前到底有多大,多位业内人士称不好估计。
吴裕本介绍,据他初步统计,较知名的进口产品约20家,国产品牌近10家,市场上约有30家公司的产品在竞争。
美国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黄广明博士分析,2009年我国基础母猪存栏数为4990万头,90%以上猪场都在用脱霉剂,北方有的猪场冬天不用,一年大约要3.5万吨需求量;肉猪存栏数48204万头,北方有的用有的不用,南方因气候潮湿肉猪用的也比较多,但也有只用在保育猪的,需求量也就在7.2万吨左右,所以母猪和肉猪加起来的脱霉剂市场差不多在10万吨左右。
按照黄广明分析的数据推算,国内的脱霉剂市场约几十亿元的空间。
不过,有业内人士称,据其掌握的数据,目前全国脱霉剂的销售额仅几亿元左右,产业远未充分开发。
是否必须使用存争议令人奇怪的是,虽然脱霉剂在养殖环节大获成功,但它迄今并未成功占领饲料厂这一重要领域。
正常情况下,整个饲料行业都应是脱霉剂产品的目标市场。
北京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华南区总经理林伟忠透露,目前仅有部分生产高档饲料的饲料厂在用;孙安权表示,只有做高档乳猪料的饲料厂在用;龚厘强也介绍,目前广东的饲料厂用得很少,而台湾70%的饲料厂都会添加。
脱霉剂缘何未能赢得饲料厂老板的青睐?是饲料厂比养殖场不容易受忽悠?还是饲料厂的原料普遍控制得比较好,从而不需要添加脱霉剂?孙安权将之归结为利益问题。
他认为,尽管添加脱霉剂非常必要,但国内大部分饲料厂从降低成本出发,不愿意掏钱控制原料质量,即使饲料出了问题,国内的相关机制也让养殖户难以追究饲料厂的责任。
龚厘强则将之归结为观念问题,还未意识到脱霉剂的重要性,一两年后,脱霉剂将成为常规饲料添加剂。
记者发现,脱霉剂在饲料厂遇冷的同时,部分养殖户仍然对它抱有戒心。
在专业论坛畜牧人网站,凡是追问脱霉剂效果的帖子,都引发激烈争辩。
有网友很迷茫,称用了某种脱霉剂,却不知道效果如何;有网友断言,脱霉剂纯属多此一举,“50年前,500年前,没有脱霉剂,猪不照样养出来了?难道那时就没有霉菌毒素吗?”在反对者中,网友huangchengde的看法颇具代表性,“选择好玉米,就没有必要花不必要的钱”。
不过,许多网友虽然同意这种理想主义的提法,但都对能否实现深表怀疑:养殖户很难能买到很好的玉米。
肉眼根本分辨不出原料的好坏,猪场和饲料厂不同,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一定要使用脱霉剂,才能确保心安。
2009年2月,在畜牧人论坛,河南网友guangzi发起了一个名为“大家对猪场使用脱霉剂什么看法”的投票,313人参加了投票,其中,160人“认为非常必需”,102人认为可用可不用,51人反对使用脱霉剂。
从投票来看,赞成者达到51%,刚好超过半数,态度骑墙者达3成,而反对者近两成。
试用是最好的甄别方法其实,最主要的争议不在于是否需要使用脱霉剂,而在于选择哪种产品。
业内人士坦言,目前的脱霉剂市场龙蛇混杂,相当混乱。
而几十个厂家在这个市场上激烈竞争,各吹各的号,免不了概念盛行,让养殖户头晕眼花不知所从。
有论者甚至声称,由于市场太乱,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都未能占据1%的市场。
记者发现,进口品牌基本对国产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它们大多都是仿制品。
不过,进口品牌之间也不无龃龉。
市场乱象可以从一个知名品牌的命运反映出来——“霉可脱”。
据悉,早在2001年,美国特殊营养品公司生产的霉可脱就已进入了中国,并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定声誉。
作为一种硅铝酸盐成分的毒素吸附剂,它对霉菌毒素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在2003年的养殖业灾难后,一时间卖得相当火。
不料,2004年,霉可脱却因二恶英污染严重被农业部禁用(农业部第418号公告),业界一时哗然。
2007年,霉可脱才被获准重新进入国内市场。
对霉可脱的命运,有业内人士声称,这是因为它卖得太好,遭遇同行仿冒和恶搞所致;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某类脱霉剂产品的一大缺陷:二恶英污染。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合格的脱霉剂存在几大弊病:第一,不但吸附毒素,也吸附营养和药物,令动物免疫功能下降;第二,部分脱霉剂存在严重的重金属超标;第三,部分脱霉剂二恶英污染严重;第四,吸附作用有限,对主要毒素缺乏针对性。
行业的混乱,几乎所有从业者都认同。
但最困扰养殖户的麻烦在于,几乎所有产品的功效说明书都差不多,它们都宣称自己是吸附效果最好的,都宣称自己不吸附营养,都宣称自己有独到的科学道理。
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多家知名公司的代表都对这种乱象予以痛批。
他们认为,虚假宣传让市场受害不浅,一方面,假冒伪劣产品蚕食了大量市场,另一方面,也令脱霉剂的名声在部分养殖户心中臭掉。
那么养殖户到底应如何选择优质脱霉剂?目前来看,试用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网友们经验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尽量选择大公司的产品。
黄广明认为,要想选择一个好的脱霉剂,能做对比试验最好。
如果条件不具备,就只能使用观察评分的方法,即通过观察猪的表现来进行评判。
龚厘强建议,除了对比实验,养殖户最好搞清楚生产商是否专业,是否有能力研发,此外,应弄清楚产品的成分和作用原理。
他认为,有些原理,一看就知道是忽悠,不可能起作用的。
国内市场部分主要品牌一览百毒清——美国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百安明——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霉可吸——北京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抗敌霉——美国优哉公司(上海牧冠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代理)脱霉素——奥格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毒排清——比利时英派克斯有限公司(深圳富瑞祥贸易有限公司代理)净霉灵——瑞士优伯特有限公司(上海征泰集团代理)养殖户说法高州苏龙权:使用脱霉剂已有4年了,不用肯定不行。
我用的是梅里亚的,还可以,60多块一包。
没有换过。
高要伦德邦:要坚持使用脱霉剂,否则母猪容易难产。
曾经有过教训。
据说100批原料里有57批出现问题。
目前用的是百安明,大概60元/公斤。
五华张金麟:用腾俊的,大概20多元/公斤,感觉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区别。
高明张洪佳:用过霉可脱。
买到好玉米就不用。
买预混料的时候顺便买回来。
主要是不放心原料,因为肉眼看不见霉菌毒素。
有很多脱霉剂粗制滥造,一般选择进口品牌。
博罗李先坤:春天用得多,下半年稍微稍少一些,因为春季霉菌毒素更厉害。
脱霉剂不能用得太多,否则有反作用。
美国建明工业(珠海)有限公司黄广明博士——脱霉剂之间的差异很大我认为国内的脱霉剂市场是一种龙蛇混杂的状况,但并不都是蛇。
脱霉剂这类产品的使用效果差异很大。
一是不同产品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有差异,二是是否吸附营养物质也很重要。
根据美国的研究资料,一般膨润土及沸石粉会吸附很多营养物质,而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却比较小。
不同产品由于品质差异,会出现用了脱霉剂仍有母猪假发情等情况的发生。
另外,使用某些脱霉剂可能会造成一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症,这就是使用质量较差的脱霉剂所带来的后果。
一般来说,客户在使用了我们的百毒清以后,母猪假发情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使用效果显而易见。
建明公司在欧洲对百毒清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开发,在研究和商业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百毒清于2005年引进中国。
作为一种新型、广谱、高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百毒清的活性原料不但经过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活化,而且在不同的酸性条件下经过严格的吸附和解吸“两阶段法”的精心筛选。
筛选出的活性物质的表面结构和霉菌毒素的结构互补,同时具有特定的阳离子交换空间结构,更易于毒素的吸收,而不易于吸附水溶性营养物质。
另外,百毒清中还含有防霉的成分,添加在饲料中脱霉的同时还可以防霉。
我不赞成“从前根本没有脱霉剂,猪也能养好”这种说法。
一方面,不是说过去没有霉菌毒素的影响,而是很可能不知道猪出现问题是由霉菌毒素所引起的;另一方面,不可否认,近些年来养猪的生产水平是越来越高了,这应该是营养、管理水平、品种选育等多方面的综合结果,但也不能埋没使用脱霉剂消除霉菌毒素危害从而提高生产性能的功劳。
我赞成“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首先应控制好原料质量”,不要图便宜,玉米的质量尽可能选择好的。
但有时候玉米霉变不是很严重时肉眼是看不出的,而且有的地区受供货渠道的限制,没有选择的余地,猪场老板经常会说:“我们只能买到这种玉米”。
还有就是不仅玉米携带霉菌毒素,蛋白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更高,不应忽视。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销售价既有60元/公斤,也有10元/公斤。
我认为,任何高品质的产品都必需合理的成本。
据我所知,10元人民币甚至更多是远远不够生产出高品质脱霉剂产品的成本的,更谈不上有足够的数据验证其产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