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课时训练(五) 物体的运动(限时:3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周口模拟]如图K5-1所示是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K5-12.[2019·徐州]下列有关中学生的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脚的长度约为10 cmB.行走一步的距离约为0.5 mC.步行的速度约为15 m/s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0 s3.[2019·泰安]以下物体长度的估测中最接近3 m的是()A.教室的高度B.课桌的高度C.物理课本的宽度D.中学生的身高4.[2019·盐城]雷雨天,小王观察到某次闪电经历的时间为t1,听到这次闪电发出的雷声持续时间为t2(不计云层间回声时间),刚开始看到闪电到刚开始听到雷声的时间为t3,声音和光传播速度分别为v和c,则 ()A.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B.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D.t1<t2,闪电发生位置到小王距离约为vt3+ct15.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长约为4.5 m,图K5-2所示是某家用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用相机每隔0.5 s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

拍照过程中,轿车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图K5-2A.30 km/hB.60 km/hC.90 km/hD.120 km/h6.[2019·淮安]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小明旁边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7.[2019·宜昌]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

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说“嫦娥四号”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嫦娥四号”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8.[2019·邗江区一模]如图K5-3所示是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上做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K5-3A.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B.两物体往同一方向行驶C.两物体在t=10 s时刻相遇D.两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相等9.[2019·益阳]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K5-4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图K5-4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10.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K5-5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K5-5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B.甲、丙的运动速度相同C.甲、乙的运动速度相同D.经过5 s,乙车跑在最前面二、填空题11.在图K5-6甲中,圆筒的直径d为cm,图乙中停表的示数为s。

图K5-612.[2019·淮安]如图K5-7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cm,全程的平均速度是cm/s。

图K5-713.[2019·咸宁]如图K5-8所示是咸宁翠竹岭隧道及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从标志牌上可以看出,隧道长km,汽车通过隧道速度不能超过60 km/h。

从单位换算的角度可知60 km/h=km/min,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汽车至少需要s通过隧道。

图K5-814.[2019·衡阳]如图K5-9所示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 Hz,网球的直径约为6 cm。

现将一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

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m/s。

图K5-915.纸锥下落过程中每隔0.2 s曝光一次的照片如图K5-10所示,则纸锥从A运动到F的时间为s,由图可知从A到C的过程中纸锥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图中D、F两点间距是E、F两点间距的二倍,从D 到F的过程中,纸锥很可能是做运动。

图K5-1016.[2018·相城区一模]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K5-11(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从第一个水滴滴下开始计时,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图K5-11(1)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变速运动。

小车在AD两点间运动的时间为s,平均速度大小为m/s。

(2)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选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三、计算题17.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 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 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 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 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四、实验探究题18.[2019·益阳模拟]如图K5-12所示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图K5-12(1)实验原理是。

(2)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和。

(3)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选填“大”或“小”),目的是(选填“延长”或“缩短”)小车的运动时间。

(4)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若停表每格为1 s,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长度s=m,运动时间t=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若把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间位置,使其距离车头为30 cm,再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所用时间如停表所示,由数据可知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m/s。

(5)某同学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使小车从斜面上图乙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在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①测量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B点之间的距离记为s总;②让小车从顶端滑到底端,测出时间t总;③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总=。

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真实的平均速度偏,理由是。

如果测出小车长为L,那么平均速度的表达式应该是。

19.在做“探究充满水的玻璃管中蜡块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若以蜡块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小明设计的方案是:选取蜡块运动一段路程后的O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O点为起点每隔20 cm做一标记(如图K5-13甲所示),用停表测出蜡块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在图乙中画出蜡块运动的s-t图像。

由图像可知:蜡块上升一段路程以后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图K5-13(3)小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玻璃管放置,拍摄蜡块运动的视频,在视频中每隔10 s 截取蜡块的位置图片,合成了图丙所示的图片(与频闪照片原理相同),由图片可知,蜡块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cm/s。

(4)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明的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B.小明的方案中,若从O点起每隔10 cm做一标记,测出的运动规律更接近蜡块实际运动情况C.与小华的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D.与小明的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能反映蜡块全程的运动情况【参考答案】1.B2.B3.A[解析]教室的高度约3 m,课桌的高度约80 c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5 cm,中学生的身高约1.7 m,故选A。

4.A[解析]发生闪电时,光和声音是同时产生的,也是同时停止的,所以小王观察闪电经历的时间t1与听到的雷声所持续的时间t2相等,即t1=t2;假设闪电发生位置与小王的距离为s,则-=t3,解得s=,由于c远大于v,所以s≈vt3,故选A。

5.B6.A[解析]若以小明旁边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A选项符合题意。

若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B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以沿途的路灯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C选项不符合题意。

若以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D选项不符合题意。

7.B[解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不能选择自身为参照物,故A错误。

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正确。

“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和“嫦娥四号”是相对静止的,故C错误。

“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和“嫦娥四号”是相对静止的,故D错误。

8.C9.A[解析]由图像可知,在第一个10 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小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1===10 m/s,故A正确;在第二个10 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一条曲线,表示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在第三个10 s内小汽车的s-t图像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路程不变,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在前30 s内小汽车的平均速度为v===10 m/s,故D错误。

10.C[解析]由题图Ⅰ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4 m/s;由图Ⅱ知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乙=6 m/s,v丙=4 m/s,故甲、乙的速度不相同,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知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等,乙车的速度最大,经过5 s乙车跑在最前面,B、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由于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出发,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以6 m/s-4 m/s=2 m/s的速度向前运动,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1.1.00228.712.4.500.9[解析]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小车的尾部起点是3.50 cm,小车的尾部终点是8.00 cm,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通过的总路程是8.00 cm-3.50 cm=4.50 cm;全程所用的时间为5 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0.9 cm/s。

13.0.585135.1[解析]由标志牌上信息可知隧道长s=585 m=0.585 km,通过此隧道的最大速度v=60 km/h==1 km/min,则汽车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最少时间t===0.00975 h=35.1 s。

14.0.0420[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 s=0.04 s,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 c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 cm,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4.00 cm,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 6 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由比例关系可得,=,解得s=80.00 cm=0.8 m,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20 m/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