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全章总复习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全章总复习学案 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全章总复习学案苏科版【学习目标】1、复习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重点复习刻度尺的正确用法2、复习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回顾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

3、复习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方向和速度不变,巩固速度公式的使用4、并会根据不同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重点、难点】刻度尺的正确用法、理解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公式的使用。

【课堂教学】导学流程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复习导入】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还有、、、、、。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前,观察它的和;测量时,使刻度尺的一端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刻度尺的和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与尺面,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时,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和。

3、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进行估读,估读值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注意:①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②减小误差的办法:减小误差的措施比较多,取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结果是常用方法。

③误差不是错误【练习】1、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A、4、3m=4、3100=430cmB、4、3m=4、3100cm=430cmC、4、3m=4、3m100cm=430cmD、4、3m=4、3m1/1000=0、0043km2、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窗户的高度约2 ;(2)乒乓球的直径为4 ;(3)小明的身高为17 ; (4)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5)人正常步行速度4______,(6)汽车在公路上一般行驶的速度15______;(7)上体育课时跑100m所需时间约为16 。

3、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4、读出下列物体的长度:A的长度为 cm、B的长度为 cm。

知识点二、速度,直线运动,世界是运动的【复习导入】1、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它指的是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

常用公式:;基本单位是米/秒 (m/s),还有常用单位。

人步行的速度是:1、5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我们常常用速度来表示,公式是,对于这个速度,我们应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在我们用实验来测量这个速度时,常用到测时间和测路程、3、机械运动指的是,其中叫参照物、物理学中的运动和静止是、【练习】1、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越远,表明该物体运动的越;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少,表明该物体运动的越。

2、在1m/s、1dm/min、1km/h这三个速度单位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大,则物体运动得越快B、物体运动得时间越短,则物体运动得越快C、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D、在相同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短,运动得越快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6s内通过30m路程,则它在第2s内的速度是( )A、18km/hB、5km/hC、18m/sD、无法判断5、小汽车的速度为100km/h,自行车的速度是5m/s,这说明……………()A、汽车的速度一定比自行车大B、自行车运动的时间一定比小汽车长C、在相同时间内小汽车行驶的路程可能比自行车的大D、小汽车一定始终行驶在自行车的车前方6、明代诗人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之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照物是…………()A、水B、桥C、人D、地面四、达标检测1、如图所示,该机械秒表的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其分度值为;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为,其分度值为、此时该表的读数为分秒、2、图是直尺和直角三角板配合测圆柱体直径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3、 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m的两点,甲从P点、乙从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3s,甲、乙相距4mC、乙到达P点时,甲离Q点6m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m4、沪宁城际铁路即将通车,南京至上海路程约为300km,若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50km/h,则乘坐该列车从南京到上海只需 h、列车中的乘客看到车外的树木飞驰而过,这是以为参照物。

5、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01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1、252、503、755、006、256、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s1;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s2,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速度(km/h)反应距离(m)制动距离(m)停车距离(m)2042640881680163248100205070(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4)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 (制动距寓)长为25m、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5)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

A、疲劳驾驶B、酒后驾驶C、打手机D、超速驾驶(6)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五、课后巩固1,如图所示,用最小刻度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1)图(a)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___cm、(2)图(b)中,物体A长度为________cm、2、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南京驶向上海,若上海距南京的距离为6、24105m,则()A、该汽车行驶的速度是130km/h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m/sC、该汽车8、92h可以从南京到达上海D、该汽车8、92104s 可以从南京到达上海3、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则()A、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后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5、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应选择参照物除_____________不能选作参照物外,其他所有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研究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取 ___或_______ 为参照物、6、汽车在长100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30m/s,汽车在这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m/s。

7、汽车以2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8、要科学的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作为比较的依据,这个________ 叫做单位,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3103m= cm = μm (2)310-3km= m= mm(3)1 、2h= min= s (4)720m/min = m/s = km/h9、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 m/s、(2)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不同、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影响因素)、甲t/ss/mO906030132乙t/sv/(ms-1)O453015132丙传感器第10题图10、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受超声波信号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汽车与传感器距离为58m时,传感器发出超声波,经过0、4s 传感器接受到超声波反射信号,求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如果将距离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可以将物体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利用传感器测得某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距离(s)―时间(t)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画出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