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技巧浅谈——以2019年全国三卷为例一年考高结束之际,我们不仅要回首看今年高考考了什么知识点审视自己在备考复习中是否有重点关注到,更应从中总结该类型题目提问规律和答题技巧,从而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具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解体方法之立论题层面立论题是小论文题答题的第一步,论题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该题的成功与否。
因此,如何立论题是解题首要任务。
针对此类题型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造句立题法”,该方法适用于有着任何历史基础的学生特别是学业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
通过该立题方法考生能最大限度将题立正确并获取相应3分的标题分。
从把握材料的整体或局部层面下面将以《2019年高考文综全国三卷》第41题为例从“整体立体(空乏)”和“局部立体(细致)”两个方面具体阐述“造句立题”的方法及应用。
例: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
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
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整体立题(空泛):寻找到关键词、关键语句:“《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并以此关键语句为核心造句作为论题。
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翻译与改动折射出(反映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翻译与改动受时代影响。
局部立题(细致):在找到关键词的基础上,寻找关注材料中的注解和变化部分:“增加反映孔孟思想的内容”(1901);“中国留日学生改编,反抗残暴统治、自由、独立”(1907);“阶级觉悟、民族解放”(1961)。
并将关键词跟所找部分组合作为论题。
例如:《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翻译与改动折射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国化);《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翻译与改动折射出对改良的失望对革命的期望;《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翻译与改动折射出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内困外患。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总结出“造句立题法”的关键在于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并以此作为立题的主语部分再结合材料的整体所反映趋势或局部特点,从而形成:关键词、关键语+折射出、反映了、具有(等)+(材料的整体趋势)或(局部特点)的模式。
那么在这个模式里需要掌握的核心点有①材料关键词、关键语句②材料的整体趋势或局部特点(一)关键词、关键语句的寻找方法关键词或关键语句往往在材料中以主语的形式来出现,一般在材料开头,表格领头或材料末尾注解最为显眼,有时也在材料论述中反复出现。
通常一道题中关键词或关键语句会出现两次及以上,频率较高。
因此,在寻找该类题型立题关键词、关键句时应首先注意观察文字材料开头,表格领头和末尾注解以及出现频率高的词句。
通过以上这个方法,以2019年全国三卷第41题为例可以分别在文字材料开头、表格领头和表格中找到关键语句“《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翻译与改动”且共计出现五次。
同理,在其他材料的小论文题里依然适用这一原则。
(二)把握材料整体趋势或局部特点的方法通常,把握材料整体需要通读全部材料,在此基础上感知大方向,所谓大方向即材料整体意向。
例如2019年全国三卷第41题中材料的整体意向就是1901年、1907年、1961年这三年对同一本小说的翻译与改动都不同,其背后的推动力量就是受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
整体立题由于涉及材料全部的点,因此,立题所选的组词会显得比较空泛,通常是诸如:“受......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特征”、“有......烙印”等这样的组词。
这种立题方法的优点是降低了学生对历史史实把握程度的要求,往往基础较弱的学生适用这一原则。
而把握局部信息则不需要深入所有材料内容,它强调的是观察的敏锐度和对所提取信息的了解细致程度。
在这种情况要求下需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注解部分及所涉及的时间,以注解和时间作为寻找背后史实依据的突破口。
例如2019年全国三卷第41题中看见“1901年译”应想起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看见“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年”应想起日本明治维新后变强,清末假民主真专制的预备立宪,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看见“1961年上演”应想起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中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不结盟运动兴起等。
以这些具体史实的延伸意义作为立题的组成部分。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考生不需要了解全部所给材料对应的史实,只需抓住某一个自己熟悉的点就可以将题立正确。
二、解体方法之阐述层面阐述(论述)是小论文题的答题第二步,能否正确充实论述决定着该题等分高低。
因此,如何写好论述是取分的关键。
通常论述的模式都是:史实+结论。
针对此类题型所立论题的类型我们可以采用“整体阐述法”和“局部阐述法”。
整体阐述法:整体阐述法对应的是整体立题型论题,因此需要全面把握材料所涉及的每一条信息。
一般来讲如果所给材料全以文字形式来呈现那么往往每一个出现的时间点(可以是具体年份也可以是某个朝代)就是一个论述点;若所给材料是表格形式那么每一排(或竖)就是一个论述点;复杂一点的情况是所给材料是大段文字加表格,那么就要两者合起来看再具体做决策。
以2019年全国三卷第41题为例,可以分别从“1901”“1907”“1961”三个时间点和三个横向表格数两个角度确定论述点为三个。
在具体论述中整体阐述法的原则是:①每条信息各做一个论述点(切勿同一条信息多次重复)。
②史实阐述最好偏简。
③论述点出现的顺序遵从材料顺序。
此三条原则的目的分别是避免一事多次提及,降低学生对史实掌握程度的要求,使论述布局呈现层次美感。
整体阐述法适合所有水平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对史实掌握不精的中低层次学生。
局部阐述法:局部阐述法对应的是局部立题型论题,与整体阐述法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需要把握材料所涉及的每一条信息,只需要选择材料所示中自己最拿手的史实记忆最深刻的那一条信息作为突破口。
一般来说局部阐述法的原则是:①材料涉及必修跟选修内容则选必修。
②材料涉及中国史跟世界史选中国史。
③材料涉及古代、近代或现代则选时间最近的一个。
此三条原则的依据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讲往往必修内容比选修了解的深,中国史比世界史了解的深,现代史比近代史和古代史了解的深。
目的是让学生最大限度发挥史论能力获取高分。
通常局部阐述法要求学生能力层次相对较高,原因是局部阐述法不但需要学生具有细致的观察力还需要对某一个史实有较深程度了解。
因此,局部阐述法比较适用于基础扎实学风细致的学生。
三、解题方法之结论层面小论文题从答题卷面布局来讲讲究一个整体性,通常布局格式是:论题(看法)+阐述+结论的模式(偶尔也有先提取信息的)。
结论在该题中起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看似可有可无实际是答题规范性和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结论必不可少。
一般来说结论书写的原则是:①以“总之”“总结”“结论”这样的具有概括性的词来引出。
②结论层面所表达的意思与论题相呼应。
③字数不宜过多,通常完整一句即可。
四、解题方法之答案示范(以2019年全国三卷第41题为例)例1、论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折射出明显的时代特征阐述:1、20世纪初随着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为呼吁爱国保种之精神,小说翻译以黑奴自比,增加民族革命精神。
2、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的失败,清末预备立宪的假立宪真专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欲保国保种应推翻封建政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为这一目的小说翻译增加自由、民主精神。
3、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冷战背景下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持续,国际上民族独立运动蓬勃不结盟运动兴起,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我国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因此,小说翻译增加了阶级和反霸权立场。
总结(结论):小说的翻译与改动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例2、论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折射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阐述:自西汉武帝提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始,尽管其后受佛、道等冲击一度出现三教并列、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其传统文化主流地位延续,国人深受儒学熏陶孔孟思想浓厚。
在清末列强入侵的民族危亡之际,为呼吁反帝爱国保种精神,唤醒民众参与反帝斗争,提高民众对反帝民族革命的支持,译者将孔孟思想加入译作。
因此,小说翻译与改动受传统思想影响明显。
总结(结论):小说翻译与改动表明清末人们依然深受传统儒学影响。
例3、论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折射出对改良的失望对革命的期望阐述: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先后有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挽救中国,他们试图从器物、制度层面改革使中国变强。
然而即便是代表先进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898年进行的戊戌变法也以百日而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意识到欲图强首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政体。
留日学生所翻译与改动小说内容以奴隶自比,以奴隶主比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者,增加独立与自由的内容来表达宣传对革命的愿望。
总结(结论):小说的翻译与改动折射出资产级革命派以暴力手段实现民族民主革命的愿望。
例4、论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折射出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内困外患阐述:1、内困:随着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步入共产主义,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从1958年起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造成1959至1961三年经济困难。
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的错误判断盛行。
因此,小说的翻译改动突出阶级观。
2、外患: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中美敌对依旧,在外交处于被动的局势下,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原则之下广泛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并与之建交。
因此,小说的翻译与改动突出反对霸权主义。
总结(结论):小说的翻译与改动折射出我国当时困境。
结语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一线教师这篇有关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的教学论文纯属自己教学经验之谈,难免有许多不足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点,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