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涧修禊诗序宋濂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先后累累如鱼贯。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
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
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窪,泉冽甚,宜饮鹤,曰饮鹤川。
自川导水为蛇行势,前出石坛下,锵锵作环佩鸣。
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
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
觞有舟②,随波沉浮,雁行下。
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
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
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③,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
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按纸伏崖石下,欲写复止;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
皆一一可画。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濂按《韩诗内传》④,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
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
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
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
然后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选自上海辞书社《古文鉴赏辞典》,有删节)注:①髹(xiū)觞:漆制酒杯。
②舟:托盘。
③觚(ɡū)翰:指纸笔。
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
④《韩诗内传》:西汉韩婴所著,解释《诗经》的书。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比:并排B.又六七步,奇石怒.出怒:突起C.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敷:遍布D.然后无愧于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勖:勉励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①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①不乐泉声之.独清A. B.②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①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①执兰草以.祓除不祥C. D.②谷与.鱼鳖不可胜食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11()A.从《诗序》文字中可窥宋濂取法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痕迹,但他并没有一味地模仿,刻画“修禊事”中诸贤就为自然风光增添了人文色彩。
B.第二段文字记叙入山沿涧探幽寻胜的经历,并借览胜点明桃花涧得名由来,而所写“水蚀道几尽”等,表现出作者移步换形以探幽的情景。
C.作者调动笔墨描绘桃花涧“可玩”“可钓”“可听”的诱人风光,不光是再现山水的秀丽,更是感悟了人投入大自然“情与境适”的美好。
D.宋濂引用《韩诗内传》,旨在认同春秋时郑国人修禊的旧俗,“执兰草以祓除不祥”,进而寄寓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以为无愧于孔子的门徒。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鉴赏,古诗文默写(21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
(3分)(2)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
(3分)(3)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
(3分)千秋观①记[南宋]章鉴②凡山间林下幽僻处,可以宾送日月者,无不游息,千秋观其一也。
时杜添元实主兹山。
余问其观之.所始,则曰: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许旌阳逐老蛟,道修水,望山中紫气郁葱,曰:“此必异人舍其下。
”因物色得之,相与为友,自刘君成道后,观故无恙。
而历江左四朝及隋、唐、五季以来,征之故牒,无以考其兴废。
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至端平又废。
尺椽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圮,独后土祠岿然。
识者曰:是观其复兴矣。
宝祐乙卯,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为之倡,邵于华③舁④以.林木,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
已而施者倾倒。
不数月,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庖,无不完好,凡为屋几百楹,过者惊其神设。
继黄金者曰:“喻惟镜而添源,又其再传也。
”语未竟,且曰:“山祗洒扫,以迓公久矣,今幸辱而临之,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
”余曰:“分宁县中,禅席相望,而道观不能满二十,田租所入率皆微薄,总其数不如一律院⑤,虽恬淡为上者老氏之数,而道家者流,不以贫为讳。
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今黄高士既能新美斯屋,而法嗣⑥又益充,拓之亦可为难矣!古人奖善之法,虽微必录。
若是,吾安能默然?”乃取其语次第之,使后之览者,有所稽焉。
(选自梅中生主编《修水县志》,有修改)【注】①千秋观:位于修水县上奉镇,晋时刘真君炼丹处,设黑石观,宋宣和赐额“千秋观”。
②章鉴:修水县人,南宋咸淳十年曾拜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邵于华:人名。
④舁:y ú,带,载。
⑤律院:弘扬戒律的寺院。
⑥法嗣:佛教语,禅宗指继承祖师衣钵而主持一方丛林的僧人;也指学艺等方面的继承人。
9.对焉旬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宾.送日月者宾:像对待宾客一样地B.征之故牒牒:书籍C.于是环材巨植取具..焉取具:置办D.今增辱.而临之辱:承蒙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是()A.余问其观之.所始B.是观其.复兴矣蚓无爪牙之.利其.皆出于此乎?C.邵于华舁以.林木D.若.殿若堂若楼若门兼疱洎牧以.馋诛若.入前为寿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千秋观能迅速重修原因的一组是()①晋时此地为黑石观,有新吴刘真君炼丹于此②在宣和二年始赐千秋观额③有九宫高士黄希斌以起废自任④时有长者路分叶公卓、提干王公绅、上舍王公纬,乐善捐金粟⑤独后土祠岿然⑥已而施者倾倒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千秋观是座山林中的道观,幽深僻静,适合道士炼丹修行,晋朝时许旌阳取道修水追逐老蛟,遇见了后来在这里得道的刘真君,他们成为了好友。
B.自刘真君得道后,经历宋、齐、梁、陈及隋、唐、五代,一直到宣和年间,黑石观都没有遭到破坏;而到南宋宝祜年间,黑石观只乘下后面的土祠。
C.由于捐资者慷慨踊跃,不到几个月,千秋观的殿堂门楼就全都建即了,令探访的人惊讶不已,极力夸赞,后来捐助的人认为千秋观又能得以延续了。
D.作者感慨当时修水县佛教兴盛,道教衰微,道家虽然能甘于清贫恬淡,但后来人扩充屋舍、艰难地建造道观的行为值得表彰,所以写了这篇文章。
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尺橼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圯,独后土祠岿然。
(3分)(2)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
(3分)(3)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4分)陈驭虚墓志铭方苞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
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而不乐于仕宦。
少好方,无所不通,而独以治疫为名。
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
京师每岁大疫,自春之暮至秋不已。
康熙辛未,余游京师,仆某遘疫,君命市冰以大罂贮之,使纵饮,须臾尽;及夕,和药下之,汗雨注,遂愈。
余问之,君曰:“是非医者所知也。
此地人畜骈阗,食腥膻,家无溷匽,污渫弥沟衢,而城河久堙,无广川大壑以流其恶。
方春时,地气愤盈①上达,淫雨泛溢,炎阳蒸之,中人膈臆,困惾忿蓄②,而为厉疫。
冰气厉而下渗,非此不足以杀其恶,故古者藏冰,用于宾、食、丧、祭,而老疾亦受之,民无厉疾。
吾师其遗意也。
”余尝造.君,见诸势家敦迫之使麇③至。
使者稽首阶下,君伏几呻吟,固却之。
退而嘻曰:“若生有害于人,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君与贵人交,必狎侮,出嫚语相告謷④,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
余得交于君,因大理高公。
公亲疾,召君,不时至;独余召之,夕闻未尝至以朝也。
君家日饶益,每出,从.骑十余,饮酒歌舞,旬月费千金。
或劝君谋仕,君曰:“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
”诸势家积怨日久,谋曰:“陈君纵逸,当以官为维娄⑤,可时呼而至也。
”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
君遂称疾笃,……数月竟死。
君之杜门不出也,余将南归,走别君。
君曰:“吾逾岁当死,不复见公矣。
公知吾谨事公意否?吾非医者,惟公能传.之,幸为我德。
”乙亥,余复至京师,君柩果肂⑥,遗命必得余文以葬。
余应之,而未暇以为。
又逾年,客淮南,始为文以归其孤。
君生于顺治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康熙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氏,子某。
铭曰:“义从古,迹戾世,隐于方,尚其志。
一愤以死避权势,胡君之心与.人异?【注】①愤盈:充满,聚集。
②困椶(zōng),阻塞不通。
忿蓄:积聚不散。
③麇(qún):聚集。
④嫚(màn):倨傲,轻侮。
訾謷(zǐ’áo):非议。
⑤维娄(lǚ):约束。
⑥肂(sì):暂殡:临时下葬。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好方.,无所不通方:医术B.余尝造.君造:到……去C.每出,从.骑十余从:使……跟随D.惟公能传.之传:宣传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①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C.①君之.杜门不山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①胡君之心与.人异/②与.尔三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0.下列几句话,全都能表现陈驭虚傲视权势之家的品格的一组是( )①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②君伏儿呻吟,固却之③君与贵人交,必狎侮④公亲疾,召君,不时至⑤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⑥遗命必得余文以葬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驭虚能依据前人的生活情况,针对病例采用独特的药方治好病人,并能合理解释病因,医术高超,令人信服。
B.权贵们派人来请他出诊,他坚决拒绝,因为他认为这些权贵“死有益于人”,这表现出他蔑视权贵的正直品格。
C.作者对陈驭虚“性豪宕”“迹戾世”等行为隐含不满,所以对其“为文”的请托以“未暇以为”为借口来应付。
D.本文用几个典型事例(治疫、抗诊与拒仕)来表现陈驭虚的医术和品德,事例不多而人物风貌却跃然纸上。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
(2分)②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