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

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大纲及指南》(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

新闻传播历史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1.1复习笔记
一、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期形式
1.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口语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形式。

由于人声音量有限,先民们又发明了喇叭、木铎等音响传播工具。

声音无法被留住,先民们不得不同时使用标识传播,如结绳、画图、雕刻、烽烟、旌旗等。

2.文字传播:早期新闻信息传播的完备形式
①殷商时代,刻有文字的甲骨、金属铸件、岩石等是早期文字传播形式,也是当时重要的新闻信息传播手段。

②秦代,皇帝发布的诏书开始成为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主要形式。

新闻信息传播载体有竹简、木简和绢帛等。

由于文字的出现,露布等标识传播的新手段在秦汉时代问世,至南北朝时开始专指抄写在大幅缣帛上、像旗
帜一样高悬在漆竿上的告捷文书。

二、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报纸的诞生
唐代,中央政府每日发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朝报),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的表现形式。

唐中叶以后,又出现了“进奏院状”这一新形式。

它是地方政府派驻京师的进奏官给节度使提供新闻信息材料的书信。

诏令在唐代仍作为常用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

2.古代报纸在宋代的发展
(1)判报
“判报”,即判定某一奏疏是否应在进奏院状报中抄发的权限,在当时掌握在负责进奏院的官员给事中手里。

(2)定本制度
公元999年起,宋代建立了“定本”制度,要求进奏院必须将所供报状每五日一次抄送枢密院,由枢密院最后批准决定是否向各地抄报。

在宋代,报纸包括发布帝王动态、大臣任免升降消息的朝政简报、皇帝诏书、大臣奏章。

“邸报”一词在北宋开国82年后出现,后被用作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

(3)小报
在宋代,进奏院状可以在市场上出售。

一部分胆大的进奏官以及其他官吏等各色人等,便将一些人们迫切想了解的新闻信息编为小报,“隐而号之曰新闻”,在街市上叫卖。

作为非法的传播手段,小报出现后立即受到政府的压制和打击,但始终未能根绝,至南宋时更为盛行。

3.明清时期古代报纸的发展与《京报》的出现
在明代,凡司礼监根据皇帝的旨意用笔批复(称为“批红”)的材料均可抄发。

社会上出现了“抄报行”和民间抄报人,专门为官府抄送邸报。

至明末,活字印刷的邸报开始出现。

清代,“京报”发展成为具有固定刊名的《京报》。

《京报》最初由与内府有关系的荣禄堂南纸铺承担,后来出现了好几家纯民办的京报房,直接供应私人订户。

《京报》的基本性质还是官场的信息资料。

三、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1.古代商业广告的出现及其早期表现形式
(1)实物广告和标识广告
在中国古代,实物广告是最早出现的商业广告形式。

由于在实物展示之时辅之以叫卖声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于是又出现了叫卖广告这一形式。

之后,在实物陈列的基础上又演变出标识广告,如招牌、幌子、酒旗等。

(2)文字广告
大约在春秋时期,文字广告开始出现。

河南省登封县告咸镇发掘出土的东周陶器上印有的“阳城”篆体陶文字样标记,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广告。

有了文字后,招牌、幌子等广告形式也开始用文字取代原先的实物或图像。

2.宋代后商业广告活动的日趋发达与印刷广告的问世
在宋代,招牌、幌子、酒旗、灯笼等标识广告,开始请名人书写,在装饰上使用艺术性图案和描金写红等手段。

后来,又出现了店铺的中堂、门匾等标识广告的新形式。

自宋代起,印刷广告开始出现,留存至今的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印刷铜版,证明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印刷广告的国家。

1.2课后习题详解
1.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有哪些表现手段?
答: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表现手段主要包括:早期的口语传播、标识传播、文字传播以及后来出现的报纸和广告。

(1)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期形式
①口语传播
口语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形式,可能肇始于先民们在劳动中“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举重劝力之歌。

由于人声音量有限,因而先民们又发明了喇叭、木铎等音响传播工具。

②标识传播
因为声音无法被留住,先民们在口语传播额的不同时使用标识传播,如结绳、画图、雕刻、烽烟、旌旗等。

③文字传播
a.在殷商时代,刻有各类文字信息的甲骨、金属铸件、岩石等是目前已发现的早期文字传播形式,也是当时重要的新闻信息传播手段。

b.至秦代,皇帝发布的诏书开始成为传播官方新闻信息的主要形式。

作为新闻信息传播的物质载体,则有竹简、木简和绢帛等。

c.由于文字的出现,露布等标识传播的新手段在秦汉时代问世,至南北朝时开始专指抄写在大幅缣帛上、像旗帜一样高悬在漆竿上的告捷文书。

d.文字传播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陆续问世,是古代新闻信息传播活动趋于成熟的标志。

(2)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发展
①在唐代,中央政府每日发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朝报),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的表现形式。

唐中叶以后,又出现“进奏院状”这一新形式。

②在宋代,报纸包括发布帝王动态、大臣任免升降消息的朝政简报、皇帝诏书、大臣奏
章,后历经近千年而未变。

由于进奏院状(“朝报”)可以在市场上出售,使得小报盛行。

③在明代,社会上出现“抄报行”和民间抄报人(又称“京报人”或“刷写文报者”),专门为官府抄送邸报(也称京报)。

至明末,活字印刷的邸报开始出现。

④到清代,“京报”发展成为具有固定刊名的《京报》。

《京报》的内容仍是照章抄录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章奏等政府文书,京报房只有抄录和印刷人员而没有专业采编人员,因而《京报》的基本性质还是官场的信息资料而已。

(3)古代商业广告的产生与发展
①在中国古代,实物广告是最早出现的商业广告形式,随之出现叫卖广告。

之后,在实物陈列的基础上又演变出标识广告,如招牌、幌子、酒旗等。

②大约在春秋时期,文字广告开始出现。

有了文字后,招牌、幌子等广告形式也开始用文字取代原先的实物或图像。

③在宋代,招牌、幌子、酒旗、灯笼等标识广告,开始请名人书写,在装饰上使用艺术性图案和描金写红等手段。

后来,又出现了店铺的中堂、门匾等标识广告的新形式。

2.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答:中国的古代报纸诞生于唐代。

(1)在唐代,中央政府每日发布于宫门外的朝政公报(朝报),可能是最早出现的古代报纸的表现形式。

(2)唐代中叶以后,开始实行藩镇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节度使纷纷在长安设立办事机构,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

(3)进奏院的负责人简称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

唐代的进奏官是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对派遣他们的藩镇长官负责,不受朝廷的管辖。

(4)这些进奏官们既为所代表的地方藩镇呈递章奏,接受和代转朝廷下达的文书,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

(5)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

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

当时人称“进奏院状”、“报状”、“留邸状报”等,这种原始状态报纸的出现便是中国古代报纸的诞生。

3.唐代的“进奏院状”有什么特点?
答:唐代的“进奏院状”主要涉及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此外,这些报状还有以下一些特点:(1)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2)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4)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

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们相对关注的那一部分内容。

(5)唐代驻首都的各地进奏院发布的,被当时人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的这一类物事,已经具有一定的官报的性质。

它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4.什么是“定本”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