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方案


GB 9706.1-2007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GB 9706.3-2000 医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诊断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 压发生器安全专用要求 GB 9706.11-1997 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 医用诊断X射线源组件和 X射线管组件安全专用要求
GB 9706.12-1997 医用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三,并列标 准诊断X射线设备 辐射防护通用要求
产生X射线
工频高压发生器和高频高压发生器
项目 工频X射线机 高频X射线机
高压波形
X射线能谱 稳定性 X射线有效成分 最短曝光时间 输出参量准确性 重复性 线性
脉动高压
很宽 不稳定 低 长(大于3ms) 差 差 差 过大、较差
准直流,恒压
较窄 较稳定 高 短(可达1ms) 好 好 好 较小(低于工频机40%)、 较好
在高对比度情况下区分相邻最小物体的能力,它决定 影像清晰度。常用多少线对/厘米,即Lp/cm表示。
低对比度分辨力
低对比度情况下分辨物体密度微小差别的能力。受影像清 晰度和噪声影响。 均匀背景条件下能分辨规定形状和面积的最低对比度物体 的能力
医用常规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摄影)
序号 1 检测项目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技术要求(状态检测) ±5%或±5kV ±10%(≥0.1 S) ±2ms或±15%(<0.1S) 基线值±20% ±10% ±10% ≥2.3mmAl (80kV) ±20% ±20% ±1.5% ≤3° 任一边±1cm内
≤1cm
任一边在±1cm内 中心点密度最高,两边密度对称 宽2.0~2.6mm
长2.9~3.7mm
医用常规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透视)
序号
1 2 3 4 5
检测项目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 mGy/min 空间分辨力,LP/mm 低对比度分辨力 影像增强器的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μGy/min 影像增强器系统亮度自动控制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王强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6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 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和检测仪表,应当符合下列要 求: (一)新安装、维修或更换重要部件后的设备,应当经省级以上 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其进行检测(验收),合格 后方可启用; (二)定期进行稳定性检测、校正和维护保养,由省级以上卫生 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与本单位从事的放射诊疗项目相适 应的质量保证方案,遵守质量保证监测规范。
利用X射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性和摄影效 应的特性,使人体在介质上形成影像,由 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当X射 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时, X射线被吸收的 程度不同,所以到达介质上的X线量就有 差异,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为医生 的诊断提供依据。
被照组织的密度、厚度差异
CT成像原理
X射线摄影技术发展
GB 9706.24-2005 医用电气设备 第2-45部分:乳腺X射线摄影设备 及乳腺摄影立体定位装置 安全专用要求 GB 9706.18-2006 医用电气设备 第二部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 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 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伦琴摸黑顺利 做完了实验。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 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 相底片曝光了……
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相关标准
1. WS 76-2011 《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2. GBZ 186-2007《乳腺摄影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3 .GBZ 187-2007《计算机X射线摄影(CR)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4 .GBZ 138-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5. GBZ130-2002《医用χ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 6 .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
主要检测设备
1.诊断水平剂量计(剂量与剂量率,适合乳腺机测量)
2.半值层测量装置(标准铝片与支架) 3.空间分辨力测试卡 4.星形测试卡 5.非介入数字高压测量仪 6.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 7.胶片密度计 8.乳腺等效模体(2cm、4cm、6cm) 9.测量用直尺、卷尺
超出台边<5mm
三边分别在±8mm内 与4cm的值相比±0. 2D内 ±1kV内 ±5%内 <2mGy(有滤线栅) >10lp/mm >7.0mGy/s >30μGy/mAs
12
13 14
半值层
曝光时间的指示偏离 X射线管焦点尺寸(0.3mm)
0.3mmAl
±10%内(>200ms) ±15%内(<200ms) 宽0.4~0.6mm 长0.45~0.65mm
质量保证:为获得稳定的高质量的x射线影像,同时又使 人员的受照剂量和所需费用达到合理的最低水平所采取的 有计划的系统行动。 质量控制:通过对x射线诊断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护,对 X射线影像形成过程的监测和校正行动,保证影像质量的 技术。 质量管理:为使质量保证计划得以贯彻实施,使各种检 测能正常进行,其结果得到评价,相关的校正行动得以实 施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SID值的偏离
有用线束垂直度偏离 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 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
照射野与影像接收器的偏离
滤线栅与有用线束中心对准
有效焦点尺寸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
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最大值
空间分辨力 低对比度分辨力
影像增强器的入射屏前空气比释动能率
影像增强器系统亮度自动控制
牙科 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检测项目 管电压指示偏离 辐射输出的重复性 第一半价层 X射线管焦点 集光筒直径 焦点到皮肤的距离 曝光时间指示偏离 过滤材料厚度 连接曝光开光电缆长度
主要检测设备
1.诊断水平剂量计(剂量与剂量率)
2.半值层测量装置(标准铝片与支架) 3.空间分辨力测试卡 4.星形测试卡 5.非介入数字高压测量仪 6.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 7.非介入数字式曝光计时仪 8.测量用直尺、卷尺
管电压自动调节,选低与高管电流 管电流自动调节,选择80kV管电压
乳腺 X射线机质量控制检测
序号 1 2 检测项目 标准照片密度 胸壁侧射野的准直 技术要求(状态检测) 基线值±2 D 射野全部覆盖
3
4 5 6 7 8 9 10 11
胸壁侧射野与台边的准直
光野与照射野的一致性 自动曝光控制 管电压指示的偏离 辐射输出量的重复性 乳腺平均剂量 高对比分辨力 辐射输出量率 特定辐射输出量
GB/T 19042.1-2003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1部分: X射线摄影和透视系统用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GB/T 19042.2-2005《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2部分: 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GB/T 19042.3-2005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3部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GB/T 19042.4-2005《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4部分: 牙科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GB/T 19042.5-2006 《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5部分: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 YY/T 0062-2004 x射线管组件固有滤过的测定 YY/T 0063-2007 医用诊断X射线管组件-焦点特性
CR设备专用项目质量控制检测
序号 1 2 3 4 5 检测项目 IP暗噪声 IP响应均匀性及一致 性 照射量指示校准 IP响应线性 激光束功能 R水平/fNyquist 6 空间分辨力与分 辨力重复性 R垂直/fNyquist R45°/1.41fNyquist 金属网格影像 7 8 9 10 11 低对比度细节探测 空间距离准确性 IP擦除完全性 滤线栅效应(混叠) IP通过量 网格影像均匀,无模糊区域 参照厂家数据 ±2%内 不存在Pb板幻影, 达到暗噪声水平 未发现混叠伪影 ±10%内 >0.9 技术要求(状态检测) 照射量指示值应爱保证值之下值, 影像均匀,无伪影。
限束器:射线野的控制
患者支撑:患者移动和支撑
滤线栅:减少散射
高压发生器
图像接收装置:胶片/影像增强器
X射线球管的结构
定子 转子
旋转阳 极
阳极靶 阴极
灯丝 X光
焦点
伴影越小,“图像” 越锐利
高压发生器 控制台
参数设置 参数选择 信息提示
控制柜
电源分配 信号分配 信号驱动 功率驱动
油箱
X线管组件
提供高压 灯丝电源
1900年4月1日,伦琴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 学奖。
X射线是一种有能量的电磁波
X射线波长:0.0006-50nm(诊断用0.008-0.031nm),肉不可见 。
X射线的产生 轫致辐射:高速电子突然中止 X射线
99%=热能 1%= X射线
普通X射线成像的原理
X射线的穿透性、荧光/摄影效应
1895 1896 1913 1930 1938 1954 1960 1972 1980 X射线被发现(伦琴) 荧光透视技术 (爱迪生 – GE) 钨灯丝X射线管取代阴离子X射线管 增感屏 旋转阳极球管 影像增强器 X射线TV透视 X线CT 数字摄影
1982
1982 ……
CR(计算机摄影)
PACS ……….
影像增强器
CR设备IP板
DR设备平板探测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