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凤山县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凤山县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期评估工作情况汇报

凤山县开展医改中期评估及落实2011年度工作部署情况汇报近两年来,我县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对医改工作的各项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原则,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按照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扎实推进医改各项工作,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努力使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做到病有所医,有效保障了全县人民健康,向着改革目标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按照《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卫生部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桂卫规财〔2011〕30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期评估核心指标体系》要求,对医改重点改革任务的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现将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落实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凤山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位于云贵高原南麓,东与东兰县毗邻,南连巴马瑶族自治县,北倚天峨县,西与百色市的凌云、乐业两县接壤,是个内陆县份。

全县辖8乡1镇,96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1337个村民小组,2234个自然屯,行政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

到2010年底总人口21.27万人,系国家级贫困县。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9年实施医改工作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凤山县卫生工作立足县情,抓住机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扬老区传统,发展农村卫生,使农村卫生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为凤山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的贡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至2010年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数127个,其中政府办医疗机构县级4个,乡镇级11个,村级96个(其中标准卫生室23个),个体医疗机构13个。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有床位467张,其中县级医疗单位238张,占50.96%,乡镇卫生院229张,占49.04%,全县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2.2张。

全县已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单位为中心,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所)为网底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加强。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我县实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县,覆盖率为100%。

2010年,参合农民达169336人,共筹集合作医疗基金2540.5万元,参合率93.94%。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

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加大对非典、手足中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县乡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三网”建设。

全县以乡为单位“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

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以实施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强医疗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加强中心卫生院产、儿科建设,确保乡镇卫生院具备处理孕产妇顺产、难产应急处理能力。

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县陆续实施完成了国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项目,国债和扩大内需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村标准卫生室建设项目,共11个,总投资5500多万元。

五年来,还陆续更新添置了一大批诊疗设备。

目前,全县已拥有万元以上诊疗设备1000多台,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已有10多台,CT、全自动分析仪、彩超等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已在县级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医疗设施的投入,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提升了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一五”卫生计划指标基本实现。

“十一五”期间,是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综合反映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指标:全面实现平均期望寿命由2005年的71.2岁,到2010年提高到近74.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76.6/10万下降到2010年为0,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由2005年的2.13‰下降到2010年为0,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23.01‰下降到2010的5.9‰。

传染病发病率由2005年的140.26/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0.89/10万。

二、医改工作进展情况(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1、稳定城镇职工参保率。

2008-2010年各年度全县城镇职工参保人均为8222人,参保率100%,均稳定在国家要求的95%以上。

城镇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2008年为64.9 %,2009年为64.2 %,2010年为90.6 %,报销比例超过国家要求的60 %以上。

2、新农合参合率逐年提高。

2008-2010年,凤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151556人,参合率85.33%;2009年159996人,参合率90.08%;2010年169366人,参合率93.94%,2009年和2010年均稳定在国家要求的90 %以上。

3.新农合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2008年为62.7 %,2009年为62.8%,2010年为66.47 %,报销比例超过国家要求的60%以上。

4. 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稳步推进。

2010年实行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的卫生院11个,新农合实行门诊统筹比例54.55 %,达到2010年预计完成50%的目标。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1.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所有11家乡镇卫生院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率100%。

2.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配备基本药物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配备品种比例高于50%的2家,占18.2 %,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9 家,占81.8%;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100 %。

基药销售额比例高于5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占100%;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11 家,占100%;中药饮片销售额比例高于2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3家,占27.3 %。

按合同要求及时配送金额占全年申购药品金额比例高于50%的基层医疗机构数11家,占100%。

比例高于66.67%(三分之二)的10家,占90.91%。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1.基层医疗机构建设达标情况截止2010年12月,全县仅拥有一所相当于二级规模的县级综合性医院。

拥有1所及以上达标卫生院的乡镇6个,卫生院达标率54.5 %。

拥有达标村卫生室的行政村23个,占行政村数的23.96%。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情况截止2010年12月,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583人,卫生技术人员数494人,占84.7%;卫生院卫生人员数272人,卫生技术人员数234人,占比例86 %;村卫生人员数21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人,占3.8%。

全县拥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3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数1.8人。

全县拥有注册全科医师7人,每千人口全科医师数0.03人。

3.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拥有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11家,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11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比例100%。

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在全县范围内全部开展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国家项目之外省级增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项(免费婚检)。

全县城镇居民累计建档数0.91万人,建档率47.4%,达到40%的国家要求目标,其中:计算机管理率43.9%;农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数3.78万人,建档率20.29 %,达到20%的国家要求目标,其中:计算机管理率7.6%;35岁以上高血压病人数1.84万人,登记管理0.14万人,登记管理率7.6%,规范管理0.13万人,规范管理率90.27 %,超过国家要求达到60%的目标;35岁以上糖尿病病人数0.22万人,登记管理0.04万人,登记管理率18%,规范管理0.03万人,规范管理率75%,超过国家要求达到60%的目标。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累计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数5项。

一是地中海贫血防治项目。

二是艾滋病攻坚工程项目。

三是2009-2010年15岁以下人群应补种乙肝疫苗累计人次数2.82万人次数,实际完成40596人次,完成率44%。

四是2008-2010年住院分娩补助累计任务数0.52万人,实际补助人数0.48万人,完成率92.3%。

五是2009-2010年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任务数0.28万人,实际补助1101人,完成率39.3%。

三、改革成就(一)老百姓得实惠1.医药费用即时结算率逐年上升。

2009-2010年,实行新农合医药费用即时结算。

2.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下降。

201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21.66元,比试点前的2009年下降6.32元,平均下降幅度为22.59%。

3.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下降。

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为486.57元,比试点前的2009年下降22.34 元,平均下降幅度为4.4%。

4.门诊病人次均药品费用下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病人次均药品费用2009年为22.34元,2010年为16.53元,实施试点后下降了5.81元,下降26%。

5.住院病人人均药品费用下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病人人均药品费用2009年为312.74元,2010年为270.8元,实施试点后下降了41.94元,下降13.4%。

(二)体制机构建设明显加强1.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上升。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分别为171945人次、173210人次,试点后比试点前增加了1265人次,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长率为0.74%。

2.基层医疗机构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使用比例分别为32.12%、32.58%,试点前后基本持平。

3.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比例提高。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助收入比例分别为34.6%、52.75%,试点后比试点前增加了18个百分点。

4.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所占比例下降。

2009年、2010年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收入比例分别为42.96%、26.44%,试点后比试点前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四、2011年医改工作部署落实情况(一)强化领导,周密部署。

2011年2月24日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县人民政府及时召开医改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并结合县情实际,对年度工作任务进行了细致安排,确保年度重点任务得到落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