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讲话(完整版)

张翠萍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坚定信心深化医改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大同市卫生局局长张翠萍(2010年3月3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会议,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围绕医改开展的各项工作,按照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2010年医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发展。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09年工作安排》,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中心,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卫生资源调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了稳步、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联系实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显著。

20 09年,通过参加全市第二批、指导开展全系统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主题,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

局党组以身作则,立足医改,完成了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六个方面”的调研报告,查找了影响和制约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七个方面”问题,建立了人才强卫、社区卫生、卫生应急等“八个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化解我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难题的良策。

整个活动联系实际、紧扣主题,有特色、有创新,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成为大同市上报省委两个学习实践活动先进单位之一。

二是把握大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根据全国和全省医改精神,市政府成立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组,广泛动员,深入调研,起草了《大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09-2011)》。

市卫生局组织各县区卫生局长和市、县级医院院长共46人,集体赴京参加医改培训,把握医改实质,增强医改信心。

确定城区、南郊、左云、灵丘四个县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试点。

全面实施了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4项新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全省率先制定了新农合普通门诊统筹方案,全年新农合基金支出1.63亿元,补偿受益农民达85.86万人次,住院实际补偿比达4 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积极探索了公立医院改革,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了摸底调研,顺利完成了市肿瘤医院与市二医院的合并,实现了市级机关第一门诊部、部分企业职工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转型。

三是全力应对,甲流防控等卫生应急工作有力有序。

面对全球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市、县政府高度重视,共安排432万元用于甲流防控专项经费。

市卫生局迅速成立了防控领导组,制定并启动了应急预案,建立了日例会和无节假日工作制度,指定了定点收治医院10所、发热门诊20个、病床345张,新建了网络实验室,改建了负压病房,组建了甲流防控宣传小分队,制定了中药防控措施,在社区、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重点区域免费发放中药20余万袋。

广泛宣传、群防群控,使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积极开展危、重病例救治和甲流疫苗接种,累计治愈确诊病例806例,接种26.8万人。

在防控工作中,市疾控中心、市四医院、市七医院以及各医疗机构讲政治、讲大局,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各区县履行属地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为全市甲流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已投入运行,建立起覆盖全市11个县区的急救网络体系。

全力处置了“1.31”云冈路段重大交通事故和“6.12”四老沟矿冒顶事故。

圆满完成全国棚户区改造大同现场会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

及时、有效、有序地处理了17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是夯实基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完成了7所县级医院、28所乡镇卫生院、546所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23亿元,特别是在空白村卫生室建设中,灵丘县政府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广灵县政府超额完成配套任务。

为全市99所乡镇卫生院集中招标采购价值791万元的医疗设备,87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达标,达标率87.9%。

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了价值5000元的基本医疗设备,总投资908.5万元,为配合村卫生室全覆盖,全市统一考试录用乡村医生1131人,使每个村卫生室人员符合执业资质,空白村村医配备率达到100%,提前完成了省政府村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任务。

加强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5个国定贫困县共派出69名中高级专业人员对口支援2 9个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五是强化内涵,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09年新改扩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投资1525万元,已完工3个。

积极开展创优示范活动,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单位,同煤集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了中心、站的一体化管理,效果明显。

全面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分级管理绩效考核,全市9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16个单位被评为优秀,12个单位被取消举办资格。

全省首家成立了市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全省首家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全省首家实现了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网络化管理。

省厅在我市成功举办了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大同现场会,受到省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六是抢抓机遇,重大卫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009年,是我市卫生事业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一年。

我们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的发展机遇,开工迁建新建了市一医院、三医院、五医院、六医院、中医院、卫生学校、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及市药监局、药检所、卫生监督所综合业务楼和市肿瘤医院放疗室,总投资24.43亿元,建设规模582762平方米。

目前,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市三医院和市肿瘤医院放疗室已投入使用,其余项目正在建设。

七是完善网络,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保障有力。

全市“五苗”全程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96.18%;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957例,完成全年任务103.5%,治愈去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095例,治愈率达90.8%;全年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4 3例,对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人全部提供免费治疗;对符合条件的20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实行了档案化管理;圆满完成了第一批地方病防治示范县巩固工作和第二批地方病防治示范县的建设任务;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达到了国家和省验收的条件。

全市8个县区建立乡镇卫生监督站68个,乡镇卫生监督站覆盖率达86%。

聘任乡镇卫生监督员176名;医疗服务市场日益规范,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到98%以上,乡村医疗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采供血机构的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百日专项行动,罚款36万元,取缔无证行医的黑机构410所;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节、假日期间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八是提高质量,医院内涵建设得到加强。

大力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上等达标工作,灵丘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定,浑源、广灵、阳高、南郊4个县区人民医院基本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水平。

相比2008年,全年门急诊人次增加165.18万,人均门急诊费用降低3元,平均住院日缩短0. 7天,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走在全国前列,满足了全市临床用血需求。

全面实施贫困白内障复明工程,共完成白内障手术296例。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中医药事业逐步振兴,广灵县通过了“全国农村中医先进县”验收,县中医院通过了二级乙等医院评审。

九是落实责任,党风行风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重新制定了《大同市卫生局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解实施细则》。

在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开展了治理“三乱”自查自纠活动,今年以来市直医院共有658人次拒收“红包”20余万元,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认真贯彻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工程推进会精神,确定市一医院和浑源县人民医院为医德医风建设工程试点单位。

总结当前全市医改形势,有以下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政府支持力度空前。

耿彦波市长、李世杰常务副市长多次听取卫生工作情况汇报并作重要批示。

在今年“项目多、任务重、财力紧”的情况下,投入24亿多用于卫生项目建设,投入791万用于村卫生室建设,投入208万用于甲流防控。

可以说,对于卫生工作方面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迫切的,政府都想方设法给予支持。

这种重视的程度、支持的力度都是空前的,为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二是思想作风明显转变。

通过开展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保障健康上水平,实现卫生新跨越”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卫生事业大发展”的共识。

同时,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 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强化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意识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为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作风基础。

三是团结协作共克难关。

面对繁重的医改和各项卫生工作,我们积极转变思路,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各项工作任务,加强与各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在全社会形成了积极支持、关心、帮助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我们的各项工作行动更快、效果更好。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省卫生厅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党组,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立足本职、勤奋敬业、忠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全市卫生战线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面对成绩,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全市卫生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仍需攻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不够均衡;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机制尚需健全;各类传染病控制能力仍需提高;卫生监督网络急需规范;医德医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们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新的一年里,锐意进取,奋力攻坚。

二、2010年主要任务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

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省卫生厅“24”字工作理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个中心,强化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两个重点,抓好疾病防控、医政管理和卫生监督三项基础工作,实现应急能力建设、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党风行风建设四个突破,加快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确保“十一五”各项卫生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