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课件 新人教版 (2)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课件 新人教版 (2)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 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 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 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 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散文) 大致相近。 如《爱莲说》
指生朗读课文
注音
伯乐( ) 祗 ( ) 骈 ( ) 槽枥(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马者( ) 邪( )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口头翻译课文(开火车) (记录下重点词语)
1.本文中“千里马”“伯 乐”“食马者”各比喻了哪几类 人? 2.《马说》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 暗示了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是怎样 对待人才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3.本文中最能揭示课文主旨的一 识2、别通人过才千又里不马重的视句遭人话遇才,,是暗致哪示使了大一封批句建人时才话代终?统生治被者埋既没不。1、千里马——人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2.才美不外பைடு நூலகம்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1.通“饲”,喂 2.通“现”,显示 3.通“才”,才能 4.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才能,能力 能够
用鞭子打(动词) 马鞭子 (名词)
吃,动词 饲 喂养,动词
韩愈(768--824)唐代 文学家、哲学家。字退 之。河南河阳(今河南 孟县)人。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 韩吏部。唐宋八大家” 之首。
他早先,即25岁中 进士后,长期得不 到任用,他曾三次 上书宰相,被辞。 仕途坎坷。
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 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 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 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 寓意深刻的《马说》。
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渴望被赏识、重用的心理 。 伯乐——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的统治
千里马
伯
乐
食马者
人
才
慧眼识才者
不识人才、埋没人才
摧残人才的统治者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 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现 象,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慨和深沉的痛惜。
各抒己见
试谈谈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
人尽其才? “伯乐”:
任人唯贤 唯贤是举
“千里马”:
毛遂自荐
拓展思维
请发表你的高见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 “千里马”的命运,你同 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作业:1、读背课文 2、完成《评价手册》“合作交流”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