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为用户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对物流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的功能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物流的分类物流的作用与价值(一)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保证(二)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三)物流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法宝物流管理的目标1. 服务最优2. 快速反应3. 总成本最低4. 库存合理化5. 物流质量最优绿色物流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第二章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物流术语》——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物流术语》——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的特征(1) 复杂性 (2) 动态性 (3) 交叉性 (4)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目标供应链管理的内涵1. 信息管理2. 客户管理3. 库存管理4. 关系管理5. 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标1. 总成本最低化2. 客户服务最优化3. 总库存成本最小化4. 总周期时间最短化5. 物流质量最优化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及区别1.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区别1) 存在基础和管理模式不同存在基础:物流管理——物的流动;供应链管理——信任和承诺。

管理模式:物流管理——职能化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流程化管理2) 导向目标不同物流管理——最低的成本产出最优质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获取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

3) 管理层次不同物流管理——运作层次的管理;供应链管理——关键流程的战略管理4) 管理手段不同物流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通过行政指令或指导,运用战术决策和计划来协调和管理各物流功能;供应链管理:以信任和承诺为基础,以资本运营为纽带,以合同与协议为手段,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2.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联系1)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子集或子系统2)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供应链的主要类型(一) 按照供应链容量与客户需求的关系划分平衡的供应链、倾斜的供应链(二)按照供应链的功能划分效率性供应链——以最低的成本供应可预测的需求。

响应性供应链——尽可能快地对不可预测的需求做出反应。

(三)按照供应链驱动力的来源划分推动式供应链、拉动式供应链供应链构建的原则1. 上下结合原则2. 简洁性原则3. 集优化原则4. 协调性原则5.动态性原则第三章物流信息技术条码条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标记。

(“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

)条码的构成一个完整的条码的组成次序为:静区(前)、起始符、数据符、符号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

EDI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广使用的国际标准,是一种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在贸易伙伴之间传递商务交易元素的方法和标准实现EDI的环境和条件1.数据通信网是实现EDI的技术基础2.计算机应用是实现EDI的内部条件3.标准化是实现EDI的关键4.EDI立法是保障EDI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物流EDI物流EDI指货主、承运业主以及其他相关的单位之间,通过EDI系统进行物流数据交换,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物流作业活动的方法。

RFID技术RFID是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缩写,俗称电子标签。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RFID组成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Reader)、电子标签(TAG)、天线(Antenna)和数据交换与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GIS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空间和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GPS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能够计算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所处的方位的一种系统,提供的位置信息是实时或者接近实时的。

GIS的组成1.人员2.数据3.硬件4.软件5.过程GPS的组成1.空间星座部分2.地面监控部分 3用户设备部分物流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对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进行管理的人机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1.硬件2.软件3.数据库与数据仓库4.人员第四章物流设施选址物流园区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物流运作共同化、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目的而在城市周边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物流园区=场所+设施+服务物流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一)地区选择应考虑的因素1.要考虑地区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情况,消费水平要和产品、服务相适应。

2.社会环境主要考虑当地政府政策法规、金融、税收等情况和制度。

3.资源条件物料资源、人力资源和工资水平。

4.基础设施交通道路、邮电通信、动力、燃料管线等基础设施。

5.配套供应是否有本企业所需要的各种配套件供应商。

6.符合所在地区的建设规划(二)对具体地点位置的影响因素(1) 地价、用地的政策限制及发展(3)与外部的衔接(4)场址周边自然地理环境(5)居民的态度(三)影响设施选址的成本因素和非成本因素成本因素与产品成本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因素,可以量化也可用货币来表示;非成本因素与成本无直接关系,但能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企业未来的发展。

(四)影响设施选址的外部因素社会环境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劳动生产率、市场可接近性、供应商靠近程度、集群效应、所在国汇率、政府和公众的态度(五)影响设施选址的内部因素最小元素法第五章 物流运输管理物流运输物流运输是指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载、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物流运输的重要性(1)运输可以创造空间效用(2)运输影响着物流的其他构成因素(3)运输费用在物流费用中占有很大比重(4)运输合理化是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关键物流运输的分类1. 按照运输路线分类:干线运输、支线运输、城市内运输、厂内运输2. 按照运输的作用分类:集货运输、配送运输3. 按照运输的协作程度分类:一般运输、联合运输、多式联运4. 按照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分类: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5. 按照运营主体不同分类:自营运输、经营性运输、公共运输6. 按照运输中途是否换装分类:直达运输、中转运输物流方式的选择及评价1.运输方式选择原则(4) 安全性原则 (2)及时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4)便利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2、单一运输方式的选择3、多式联运的选择运输方式选择的评价方法:(一) 成本比较法(二) 考虑竞争因素法最短路线法计算方法及步骤1. 从s 点出发,因L ss =0,将此值标注在S 点旁的小方框内,表示S 点已标号;2. 从s 点出发,找出与s 点相邻的点中距离最小的一个,设为r 。

将L sr =L ss +d sr 的值标注在r 旁的小方框内,表明点r 也已标号;3.从已标号的点出发,找出与这些点相邻的所有未标号点p 。

若有L sp =min{L ss +d sp ;L sr +d rp },则对p 点标号,并将L sp 的值标注在p 点旁的小方框内;4.重复第3步,一直到t 点得到标号为止。

运输合理化运输合理化:按照商品流通规律、交通运输条件、货物合理流向、市场供需情况,以最小的代价用最短的时间把货物从生产地运到消费地。

不合理物流运输的形式返程或起程空驶对流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第六章库存管理库存库存:就是存货,即暂时处于闲置状态的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包括在制品和在途品。

库存的作用1、缩短订货提前期2、稳定作用3、分摊订货费用4、防止短缺5、防止中断库存的分类(一)按照经济用途分类1.流通库存2. 制造库存3. 其他库存(二)按照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1. 经常库存2. 在途库存3. 安全(或缓冲)库存4. 投机库存5. 促销库存6. 季节性库存7. 积压库存(三)按照库存的目的分类1.储备库存2. 周转库3. 安全库存4. 投资库存(四)按照库存需求的相关性分类1. 独立性需求库存2. 相关性需求库存ABC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Activity Based Classification) ,ABC分类法又称帕累托分析法。

80/20原则“关键的少数和一般的多数”A类物资:品种少(10%~20%)、占用资金多(70%~80%)的重要物资。

B类物资:介于A类和C类之间的物资(品种占30%~40%,资金占15%~20%)。

C类物资:品种多(40%~50%)、占用资金少(5%~10%)的次要物资。

第七章配送管理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配送与运输的区别、联系1.配送与运输的联系: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2.配送与运输的区别:从运输性质方面讲,配送是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区域内运输、末端运输,而运输则属于干线运输;从货物性质方面讲,配送所运送的是多品种、少批量的货物,而运输则以少品种,大批量为主从运输工具方面讲,配送所使用的是小型货车,而运输使用的是大型货车或铁路运输、水路运输等重吨位运输工具;从管理方面讲,配送始终以服务为先,相对而言,运输更注重效率;从其附加功能方面讲,配送所附属的功能较多,主要包括装卸、保管、包装、分拣、流通加工、订单处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