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案例成长分析小结

企业案例成长分析小结

企业成长案例分析小结
常言道:商场如战场。

每个公司、企业乃至集团的创立成长,就如同一个王朝的兴衰史:总是先有人开疆辟地,有了一席之地后就要考虑扩张和管理的问题,如若二者能协调,盛世就指日可待。

然而企业的成长,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身也要思忖他人,毕竟行商靠的是买卖交易。

许多人都想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在苦苦挣扎,或是破产后一蹶不振。

一个我们所谓的成功企业究竟要具备什么,或者说,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在理解这个问题之前,要先知道一个企业成长的阶段划分,也称生命周期,因为不同的阶段企业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理论上可以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其中种子期只是一个创业的意图,衰退期顾名思义,不予评论。


我们凡事讲求内因和外因,企业成长也不例外。

先来谈谈外因,所谓外因就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投资经营环境,大致可分为:
1、政治及社会发展情况(包括战争、政权的转移、社会的安定程度、经济政策的改变、政府的支持等)
2、经济发展情况(包括经济危机、稳定或是繁荣、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
3、社会服务条件包括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运输、通讯、电力供应等)
企业在不同阶段遭遇到的不同市场环境,可能成就或是毁灭其本身。

中国现存的老牌企业(集团)如杨勋的旭日集团(真维斯)进军大陆时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精准定位,适时改革;98年香港回归,集团上市,将企业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又如刘永行的希望集团成长到一定规模后要进行扩张时有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从而在农产品饲料方面进一步做大于当时的中国一枝独秀。

李学全的百家丽油漆油料赶上了浦东开发开放而形成了全国第一个连锁公司。

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超前发展则印证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条件对企业的影响。

外部的客观因素,在同一地方,除去时间截点的不同,基本都在同一水平,此时,一个企业的内部力量往往决定了其存亡。

所谓内因主要指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内在素质,大致可分为:
1、领导者的素质与管理能力(领导者在其经营领域内的天赋、行事风格,管理方式)
2、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文化素养
3、企业规模的适时扩张
4、公司信誉及产品质量等等
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这些因素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

企业创业之初往往是最艰难的时候,如若创业成功,此时的创业者大多会成为领导者或是管理者,但创业不同于守业,前者依赖于创业者本身,而后者仰仗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领导者的精明决策。

初创期的企业或是说作坊主要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一个或是几个创业者怀抱着梦想或是野心在不断的摸索中确立有利的市场定位。

在这个阶段可以没有管理甚至没有员工,主要依靠创业者的头脑、素质和上佳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

几乎每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都有着诸如勤劳、踏实、守信、知难而进,越挫越勇的品质,此外,良好的心理素质,较为敏锐的市场观察力、超前的意识、富有创新能力、一定的营销手段等也必不可少。

成长期的企业渐渐褪去了初创时的迷茫,有了更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在同行中显示了自己的优势,逐渐有了主导产品,企业趋于专业化,发展速度也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和吞并的形式不断扩张,此时初步的管理就凸显其重要性。

计算机有限公司复旦金仕达在企业扩张时就遇到了此类问题——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人员的增长速不匹配,公司的人员调度出现漏洞,就像一个正处于活动状态的火山,时不时地喷发,尚在摸索阶段的管理者就充当消防员到处救火,直到管理者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一个较为完善的部门分工、管理制度出现才逐渐好转。

当然员工良好的素质也尤为重要。

但反思一下,如若当初,他们
能在快中求稳,不是一口吞并,而是逐渐吸收,那他们的成长之路会不会更加平稳一些。

成熟期是企业最稳定也是较为危险的时期。

于外,他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于内,有较为合理管理,在领导者的影响下形成独有的企业文化,看似风平浪静。

但只求安定的企业,缺少了初创时的创新精神,不知或难以变通亦是衰亡的开始。

此时的领导集团就应及时改革,以应万变。

中国的大型企业大多会有家族企业的模式,即领导者兼管理者,但家族管理总有其不可避免的漏洞,清醒的领导阶层此时就会将企业向管理化转型。

比如旭日集团在发展后期就将领导层与管理层分离,当然有出色管理能力的领导曾亦可继续管理,依靠集体与家族的高度团结,这项变革并未遭到太多阻挠。

然而茅理翔的方太集团就没有如此幸运,父子之间成功的交接班也不能掩盖家人欲进入管理层时他的无奈。

综上而言影响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但有两项却贯穿始终。

那就是领导者与产品。

产品的好坏决定了信誉和一部分市场竞争力,之后品牌的树立和企业的形象都与此有关。

然,企业毕竟是由人创立的,撇开一些外部因素,人的作用至关重要。

每一个我们所认为的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能说会道如马云,创建了阿里巴巴及淘宝的他似乎有着鼓舞人心的特质,一次演讲就带回十多个哈弗博士足见其个人魅力;万科集团老总王石不急于逐利,理性投资,注重市场调研与设计创新才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业长盛;复地集团领导人范伟精确消费群体,注重统筹管理,提高效率,完善经营〃〃〃〃〃〃努力踏实固然是一方面,但天赋的作用也不可小觑,这就是为什商人能发现商机并出人意料获得成功的原因。

上海兴盛集团董事张兴标就凭着对房产、政策、经济走向的敏感50岁毅然辞去“金饭碗“下海,带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上海房地产业开出一朵奇葩。

故每一个企业都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成长,难以决定哪个因素更为重要,而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每一个成功的案例都能从中找到依据,失败的亦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