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核分枝杆菌(1)

结核分枝杆菌(1)


• 致敏淋巴细胞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如IL-2、 IL-6、INF- α,他们与TNF-α的共同作用可 杀死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淋巴因子中INFα是主要的,有多种细胞能产生INF- α,浸润 的先后为NK、Ts/Th和CD4+、CD8+α/βT细 胞。上述细胞有的可直接杀伤靶细胞,有的产 生淋巴因子激活巨噬细胞,使吞噬作用加强引 起呼吸暴发,导致活性氧中介物和活性氮中介 物的产生而将病菌杀死。
菌阴结核
• 三次涂片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诊 断标准:①典型临床症状和胸部x线表现; ②抗结核治疗有效;③临床可排除其他 非结核性肺部疾患;④PPD强阳性,结 核抗体阳性;⑤痰结核菌PCR和探针检 测阳性;⑥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出分枝杆菌;⑧ 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具备①~⑥中3项或⑦、⑧中1项可确诊。
• 故结核标本用4% NaOH消化时,一般 细菌很快杀死,但结核分枝杆菌可耐受 数十分钟。结核分枝杆菌入侵后荚膜还 可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
脂质
• 据实验研究细菌毒力可能与其所含复杂的脂质 成分有关,特别是糖脂更为重要。 • ①索状因子 : 是分枝菌酸和海藻糖结合的一 种糖脂。能使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呈蜿蜒索状 排列。此因子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密切相关。 它能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抑制 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若将其从细菌 中提出,则细菌丧失毒力。 • ②磷脂:能促使单核细胞增生,并使炎症灶中 的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从而形成结核 结节。
• 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infection immunity),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 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存在体内时才有 免疫力。一旦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或其 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随之不存在。 • 随着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保护作用 的同时,也可以看到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的产生,二者均为T细胞介导。
• 2.试验方法与意义:常规试验分别取2种PPD 5个单位注射两前臂皮内,48~72h后: 硬结≤4mm者为阴性; 5-9mm为弱阳性; 10-19mm为阳性; ≥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 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若PPD-C侧红肿大于BCG-PPD侧为感染。反 之,BCG-PPD侧大于PPD-C侧,可能系卡介 苗接种所致。
浓缩集菌
• 先集菌后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培养与动物试 验也必须经集菌过程以除去杂菌。脑脊液和胸、 腹水无杂菌,可直接离心沉淀集菌。痰、支气 管灌洗液、尿、粪等污染标本需经4% NaOH (痰和碱的比例为1:4,尿、支气管灌洗液和碱 的比例为1:1)处理15min,时间过长易使结 核分枝杆菌L型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死亡。尿标 本先加5% 鞣酸、5% 乙酸各0.5ml于锥形量 筒内静置,取沉淀物处理。处理后的材料再离 心沉淀。取沉淀物作涂片染色镜检。若需进一 步作培养或动物接种,应先用酸中和后再离心 沉淀。
• 常用的有罗氏 (LowensteinJensen)固体培养基, 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 无机盐和孔雀绿等。孔雀 绿可抑制杂菌生长,便于 分离和长期培养。蛋黄含 脂质生长因子,能刺激生 长。根据接种菌多少,一 般2~4周可见菌落生长。 菌落呈颗粒、结节或花菜 状,乳白色或米黄色,不 透明。
抵抗力
• 近来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诱导机体产 生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质不同。超敏反 应主要由结核菌素蛋白和蜡质D共同引 起,而免疫则由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 RNA引起。二种不同抗原成分激活不同 的T细胞亚群释放出不同的淋巴因子所致。
结核菌素试验
• 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 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 的一种试验。 1.结核菌素试剂:旧结核菌素:系将结核分枝 杆菌接种于甘油肉汤培养基,培养4~8周后加 热浓缩过滤制成。稀释2 000倍,每0.1ml含 5u。目前都用纯蛋白衍化物,PPD有二种: 人结核分枝杆菌制成的PPD-C和卡介苗制成的 BCG-PPD。每0.1ml含5u。 •
• 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但应考虑以下情况: ①感染初期,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 需4周以上才能出现超敏反应 ②老年人 ③严重结核患者或患有其他传染病, 如麻疹,水痘导致的细胞免疫低下 ④获得性细胞免疫低下,如艾滋病或 肿瘤等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涂片法
• 抗酸杆菌(-):连续观察300视野未 发现; • 抗酸杆菌(±):连续观察300视野发 现1-3条; • 抗酸杆菌(1+):1-9条/100视野 • 抗酸杆菌(2+):1-9条/10视野 • 抗酸杆菌(3+):1-9条/1视野 • 抗酸杆菌(4+):≥10条/1视野
培养
• 罗氏培养基,一般需2-6周,阳性结果随 时报告,8周无菌生长,报为阴性结果, 阳性结果按生长菌落占斜面1/4,1/2,3/4 和全部划分1+到4+
快速诊断
• 一般涂片检查菌数需5x103~4/ml,培养需 1x102/ml,标本中菌数少于此数时不易获得阳 性结果,且培养需时较长。目前已将多聚酶链 反应(PCR)扩增技术应用于结核分枝杆菌 DNA鉴定,每ml中只需含几个细菌即可获得 阳性,且1-2d得出结果。操作中需注意实验器 材的污染问题,以免出现假阳性。细菌L型由 于缺壁并有代偿性细胞膜增厚,而一般常用的 溶菌酶不能使细胞膜破裂释出DNA,以致造 成PCR假阴性。用组织磨碎器充分研磨使细胞 破裂后,则可出现阳性。
• 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脂质,故对乙醇敏 感,在70%乙醇中2min死亡。此外,脂质可 防止菌体水分丢失,故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 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d,在干燥痰 内可存活6~8个月。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 在液体中加紫外线敏感。直接日光照 射数小时可被杀死,可用于结核患者衣服、书 籍等的消毒。
• ③硫酸脑苷脂:可抑制吞噬细胞中吞噬 体与溶酶体的结合,使结核分枝杆菌能 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 ④蜡质D:是一种肽糖脂和分枝菌酸的复 合物,可从有毒株或卡介苗中用甲醇提 出,具有佐剂作用,可激发机体产生迟 发型超敏反应。
蛋白质
• 有抗原性,和蜡质D结合后能使机体发生 超敏反应,引起组织坏死和全身中毒症 状,并在形成结核结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一、 生物学性状
• 形态与染色 结核分枝 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 杆菌,大小1~ 4X0.4m。牛分枝杆菌 则比较粗短。分枝杆菌 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 量较高,约占干重的 60%,特别是有大量分 枝菌酸包围在肽聚糖层 的外面,可影响染料的 穿入。
分群(Mitchson假说)
• A菌群:快速繁殖, 巨噬细胞外和肺空洞 干酪液化部分; • B菌群:半静止状态, 巨噬细胞内和空洞璧 坏死组织中; • C菌群:半静止状态, 可突然间歇生长。 • D菌群:休眠状态, 不繁殖,数量很少。
• 结核分枝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其致 病性可能与细菌在组织细胞内大量繁殖 引起的炎症,菌体成分和代谢物质的毒 性以及机体对菌体成分产生的免疫损伤 有关。 • 致病物质与荚膜、脂质和蛋白质有关。
荚膜
• 荚膜的主要成分为多糖,部分脂质和蛋 白质。其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有: • ①荚膜能与吞噬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3结 合,有助于结核分枝杆菌在宿主细胞上 的粘附与入侵; • ②荚膜中有多种酶可降解宿主组织中的 大分子物质,供入侵的结核分枝杆菌繁 殖所需的营养; • ③荚膜能防止宿主的有害物质进入结核 分枝杆菌,甚至如小分子NaOH也不易 进入。
耐药性
• 在固体培养基中对常用的含异烟肼1mg、 链霉素10mg、利福平50mg能生长的 结核分枝杆菌为耐药菌。耐药菌株毒力 有所减弱。异烟肼可影响细胞壁中分枝 菌酸的合成,诱导结核分枝杆菌成为L型, 此可能是耐异烟肼的一种原因。药物敏 感试验表明对异烟肼耐药,而对利福平 和链霉素大多仍敏感。
二、致病性
免疫性
• 免疫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感染菌, 其免疫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T细胞不能直接和胞内菌作用,必须先与 感染细胞反应,导致细胞崩溃,释放出 结核分枝杆菌。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虽 能产生抗体,但抗体只能与释出的细菌 接触起辅助作用。
• 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呼吸道后,由于肺泡 中80%~90% 是巨噬细胞,10% 是淋 巴细胞(T细胞占多数);原肺泡中未活 化的巨噬细胞抗菌活性弱,不能防止所 吞噬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反可将结核 分枝杆菌带到他处。但可递呈抗原,使 周围T淋巴细胞致敏。
染色
• 分枝杆菌一般用齐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石炭酸 复红加温染色后可以染上,但用3%盐酸 乙醇不易脱色。若再加用美蓝复染,则 分枝杆菌呈红色,而其他细菌和背景中 的物质为蓝色。
培养特性
• 专性需氧。最适温度为37℃,低于30℃ 不生长。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的脂质含 量较高,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故生长 缓慢。在一般培养基中每分裂1代需时 18~24h,营养丰富时只需5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