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故事了解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

一个故事了解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

【一个故事了解京东供应链金融平台】菜农想把所种蔬菜销往更多需求城里,找到专门贩菜的商贩,但商贩有要求,进入平台需要20%进场费,同时回款结算周期要120天,一切按照我的规则合作,农民没有办法,从了...由于商贩对菜农回款周期过长,菜农没有资金购买肥料种下一季,菜贩又推出放贷服务,还宣布代为采购肥料【解析2012中国物流界最关注的十大问题】受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T中文网邀请,解析这十大问题,涉及➊第三方物流转型策略➋电商物流发展趋势➌全球经济寒冬中国制造转型策略➍中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方向➎国际物流渗透下中国物流的机遇与挑战第一名:未来,第三方物流如何依靠增值服务提升价值?黄刚:数据显示,中国物流成本占GDP总量约18% 远高于欧美国家,高额的物流成本一方面与中国物流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另一方也导致了中国物流服务外包合作成为一种松散、不稳定的契约型合作模式,而欧美的物流服务则是战略性合作为主,比如为麦当劳、沃尔玛、苹果等品牌服务的第三方物流都是长期性的战略性合作。

几个重要原因:1、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受市场的影响,物流需求不稳定,从而导致了物流外包以短期契约、定期议价模式合作;2、中国物流服务内容相对单一,大多以传统的仓储、运输为服务核心,服务输出主要是密集型的劳动力服务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增值服务;3、中国物流企业相对散乱,由于地域宽广(是日本国土的25倍),经济不平衡,物流环境差异巨大,这给中国物流带来了诸多的挑战:没有一家物流公司能够整合全国最优资源;没有一家电商能够绝对完全“自建物流”;交通执法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同一套物流解决方案没有办法全国统一实施…多少外企流着口水来,奔着泪而去...但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制造大国,物流成为驱动中国经济乃至影响世界经济的关键,传统的中国第三方物流比较面临转型与升级,升级方向:1、物流服务比较面向供应链服务升级:从传统单一的物流运营服务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服务升级,涉及流通加工、保税报关、物流金融、信息协同、风险预警等一站式供应链服务;2、商业模式创新:传统物流外包服务,商业模式单一,缺乏产业链衍生服务,比如传统物流的信息化服务过去是独立于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现在逐步向公共平台方向服务,基于跨企业云计算服务,合作模式转变成租赁模式;3、战略协同能力提升:大型物流企业应该推动战略合作模式,实现基于供应链服务的战略协同,包括运营协同、系统协同、资本协同、文化协同,建立稳定的商业合作;4、从运营数据中找价值:物流运营积累巨大的商业数据,未来的物流增值服务将从数据中挖掘商业价值,Gartner预测2013年10大科技趋势中大数据是重要趋势之一。

第二名:推进中国物流标准化进程,关键是什么?黄刚:中国物流的标准推动了数年,年年提标准,但年年都没有看标准落地,问题在哪里呢?作为发展中国家,物流瞬息万变,不管是现场管理还是体系建设,不管是信息协同还是跨企业整合,自下而上的标准一时半会是无法推进的。

推动中国物流标准化,首先要做好如下几个工作:1、树立行业标杆企业的标准化:以快递企业为例,顺丰运营的标准化体系就可以作为快递业的标杆,京东、亚马逊的物流运营就可以作为电商物流标杆。

行业标杆还有冷链物流、重大件物流、电商物流、快消品物流等等。

2、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要以企业为主,行业协会为辅,欧美的行业协会的核心是企业,而国内的行业协会是政府派出机构,所以中国物流行业的标杆主角需要重新定义。

3、行业表抓推进需要统一思想:中国物流管理存在多重管理的现状,不同的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标准不一,导致企业为了标准而标准;标准不在于制定,而在于应用,而且需要定期总结,跨企业研讨,在创新中求发展。

第三名:主流电商逐步推动自建物流,并陆续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何去何从?黄刚:电商与物流是唇齿相依的角色,电商自建物流有几个重要目的:1、基于客户体验的需求,找不到适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的物流服务商;2、中国电商是在资本驱动下非理性发展,为迎合资本市场,建立线下实体有形资产;3、提升管理的必然需求,物流运营管理为电子商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实现订单管理与物流服务的有效协同以及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采购计划、库存控制、市场预测的有机匹配;4、供应链“链主”的价值使命,平台电商都要做供应链链主,利益最大化;5、地产投资与税收的吸引。

各大电商选择自建物流中心,迎合了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吸引新型服务业需求的同时,也获得当地优厚的税收政策,无意中实现了圈地投资策略。

伴随着电商自建物流的规模化,与其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何去何从,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

客观的分析,没有一家电商实现全网自建物流,电商自建物流表现出几个特征:1、仓储自建为主,不管是亚马逊、京东、当当还是天猫目前的自建物流体系;2、自建物流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如图),自建→自管→自控,最终是要驾驭和控制整个供应链;所以,第三方物流要看清自己的角色和商业机会,比如目前以各省为单位的落地配COD,完全抓住了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商业机会;围绕着天猫体系的五洲在线对天猫平台的商家打造综合的物流服务,这些都是商业机会;同时我们看到伴随电商发展的民营快递也在进行整合与创新,包括末端与便利店整合、与校园整合、与社区服务站整合。

第四名:中国制造面临寒冬,中国企业供应链如何面临变革与创新?黄刚:郭台铭今年5月就大胆预测,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三年要有过苦日子打算,这一切都暗示了中国制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廉价劳动力已经不存在,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福特将1.2万个工作岗位从海外迁回美国…这一切都明确体现了中国经济面临寒冬。

中国企业的供应链本质上缺乏柔性和韧性,所以在危机面前表现的很脆弱,这不仅仅让国内企业头疼,就连合资、外资企业也非常头疼。

中国制造处于产业链微笑曲线的最下端,原来单一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型产业必将面临革命,这对于重视供应链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机会,中国企业应该依托于打造企业独特的供应链体系,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经过这一轮风暴的历练,真正提升自己在各自产业角色的关键地位。

这次危机表面上对中国企业重大冲击,但实际上是一个“产业供应链”优胜劣汰的洗牌,同时也对于我们部分有一定供应链基础的企业敲响警钟。

几个重要建议:1、企业供应链计划上下功夫,杜绝需求偏离的浪费;2、从基于供应链的数据挖掘上下功夫,从数据中找准需求,利用精准的需求驱动供应链;3、扁平化供应链,建立末端市场与中央数据共享,打造扁平化协同机制;4、供应链可视化,推动上下游可视化供应链;5、大而全转向小而专;6、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资本、技术等手段实现产业链企业的互融。

第五名: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黄刚:世界银行曾在一份报告中认定“中国高速公路通行费和国际比偏高”,事实上受高通行费的影响,中国人承担着全球最高的交通物流成本,远超美、日等发达国家。

收费畸高成公路运输业拦路虎,三千多万从业者要么乖乖缴费然后亏损倒闭要么违法超载降低成本。

中国流通费用占一般商品价格50%,占农副产品价格70%;中国收费公路达19万公里,占世界收费公路比重达到82%。

中国物流成本的主题结构有:燃油、路桥费、罚款、人工、设备折旧、信息系统等费用,其中前三部分所占份额超过60%。

第六名:国际物流企业渗透中国市场,中国物流面临机遇和挑战?黄刚:过去十年,伴随中国加入WTO,世界巨头物流企业纷纷瞄准中国物流市场,由于政策的限制,多半企业以与中国物流企业合资的模式渗透,但是结果都没有成功,不管是FedEx还是DHL,中国的市场环境用国际思路暂时性不懂,多少外企流着口水来,奔着泪而去。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是坏事,让国内企业进一步有危机感,抓住机遇快速成长,同时也了解了国际物流企业运营管理的经验和技术。

对于中国物流企业来说,本地化是核心,在立足于本地化服务的同时,学习和借鉴有价值的技术和经验,并个性化到管理中,这是值得创新的地方。

这不仅仅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包括物流软件、物流咨询、物流系统集成服务商。

所以表面上面临国际竞争,实际上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第七名:未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方向?黄刚:未来的第三方物流有两种重要发展方向,一种是具备一定网络、品牌、资本实力的物流企业,向大而全发展,以整合的模式建立多品类的服务体系,例如中远、顺丰等行业巨头;另一种就是具备小而专的企业,在垂直领域、区域最专业、专一的物流服务企业,他们具备独特的优势,实现小而美的发展。

因此,对于左右为难的企业,要么做专,要么被整合。

第八名:中国物流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黄刚:中国物流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表现如下趋势:1、平台化发展,公共信息平台未来成主流趋势,解决了信息孤岛的格局,不仅仅是服务企业内外部,也服务物流园区等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云物流”的趋势;2、物流信息化的价值定位更清晰,物流信息化一直受限于不稳定的物流服务需求,导致了产品化路线曲折,伴随着平台化的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商业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将在运营中获取利润。

3、物流软件厂商将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转移。

第九名:物流企业的名称层出不穷,原来的货运公司、搬家公司、仓储公司都变成物流公司,有的甚至叫供应链服务公司。

面对这样的情况,正确评判优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至关重要。

黄刚:如何科学的评判一家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众多企业进行物流选型的所面临的话题,不管是制造业、传统零售企业还是电商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的选型都经历了不同的曲折历程,交了不少学费。

一方面是甲方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希望低价格、高质量服务,实际上低价格一定会有运营风险。

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竞争的加剧,价格战最终以低价取胜的结果其实是不科学的商业合作。

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传统的对资质、实力、管理体系、网点等考察了解之外,建议从如下方式进行补充考察:1、听取目前对方已经合作的客户,既要听取正面的信息,也要私下听取正式的反馈;2、调查对方解约客户,从中获取可观的意见;3、注意考察企业的企业战略和文化,这是对于长远合作的重要考察内容;4、必须注重团队,任何物流服务都是靠人做出来的,人的核心是管理,团队的运营管理能力是考察的重点。

第十名:全球经济寒冬,中国物流企业应该如何抱团过冬?黄刚:经济寒冬,首先影响的是消费,物流是经济的晴雨表,消费的缩水对物流服务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物流企业如何抱团成为物流企业高层思考的话题,建议如下:1、危机面前一定有机遇,物流整合成为必然趋势,不仅仅是传统第三方物流,包括电商COD也在整合,当前如果不主动整合,一定会被动被整合;2、苦练内功,困难时期也是练内功的最佳时期,未来市场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3、在增值服务中做创新,商业的本质是获利,如果传统运营平台不能获利(或获利不多),创新的增值服务可能会成为你的亮点,主页不赚钱,打造创新的副业也是生存之机,待时机成熟,回归主业一步到位;4、精细化运营,柳传志的“拧毛巾”理论大家应该明白,从运营中挖掘利润,从效率中求发展,这是物流运营值得探索的地方。

相关主题